首頁>科技>

我們這個時代在數字技術的影響下,正在變得更有效率,更加便利。

但是,任何事物都是相互矛盾的。

網際網路各家平臺企業在利用數字技術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利用資訊差給一切悄悄標上了價格。

最近,一篇《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的文章引起了大家的熱議,美團會員配送費要比非會員高的文章,又喚醒了大眾“大資料殺熟”的記憶。

不少網民都表示,自己這顆老“韭菜”,已經快被割沒了。

正如斯蒂芬·茨威格在《斷頭王后》寫到的那句話:

“命運饋贈的禮物,早已暗中標好了價格”

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網際網路公司十年花式“割韭菜”指南。

網際網路要改變我們的生活,首先就要改變我們的生活習慣。

而巨頭改變我們的方法,其實這十年來都沒變過,利用人性中“佔便宜”這一點,用瘋狂的補貼來誘惑我們。

這個世界,沒有人不喜歡佔便宜。

而團購領域,可以說是網際網路時代的第一個試驗田。

2010年3月,曾創辦了校內網、飯否網的王興,藉著美國團購網“Groupon”的商業模式,創辦了“美團網”。

美團網的核心點就是幫助使用者佔商家便宜。

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美團網竟然網羅了18萬用戶。

這樣的速度在當時驚呆了商業圈。

一時之間,數百家網站上線,著名的“百團大戰”開始了。

“百團大戰”打的是什麼?

就是用真金白銀的補貼,在市場中攻城略地。

十幾塊的大餐、幾十塊住豪華酒店隨處可見。

消費者對薅商家羊毛樂在其中,買到就是賺到;商戶一天要接待無數團購網站的銷售人員,既能為商鋪打廣告還擁有選擇的主導權。

隨著外賣平臺的上線,與團購形成了聯動。

與此同時,一些精明人,也在出行、娛樂掀起了價格戰。

在那段時間裡,是消費者和商戶快樂的時光。

但是這種喜悅並沒有停留的太久。

在價格戰打到盡頭,團購平臺美團一家獨大,出行平臺滴滴一家獨大,外賣平臺餓了麼與美團平分天下。

割據已經形成,使用者習慣也都培育好,最重要的使用者體量和市場優勢地位也有了。

燒了的錢當然要賺回來了。

企業開始取消了補貼政策,對消費者的價格和對商家的抽成都在不斷上漲。

這時候,不管是使用者還是商家都開始明白過來了,褥商家羊毛的歡樂時光一去不復返了。

現在想抽身離去,沒問題,但是市場的競爭已經結束了。

定價權掌握在了網際網路巨頭手裡,他們也不貪心,一點一點的試探消費者

除非你和我,都願意回到原來效率低下的時代,願意放棄被培養好的習慣。

一旦養成了習慣,那大家就永遠避不開這些平臺。

這是陽謀,也是大勢。

即使有消費者選擇離開。

但是人性依舊是貪婪的。

一輪又一輪的補貼可以把消費者吸引回來。

出行、外賣、電影票,直到今天的社群團購,雖然使用者都知道最終一家獨大,戰爭結束,肯定會被“割韭菜”,商家也知道自己會從輕鬆賺錢變成給網際網路企業打工。

但是他們身處時代的浪潮中,吃到了價格的紅利,也享受到了效率的提升,已經無力去改變格局。

唯一能做的,就是在鐮刀伸向自己之前,儘可能的多薅兩把羊毛。

網際網路企業在改變了世界的同時,一旦大戰結束,“割韭菜”一定會潤物細無聲的開始。

我們熟悉的另外一個場景,P2P割韭菜就是一場精心策劃的騙局。

無數人為此家破人亡。

11月30日,“P2P正式退出歷史舞臺”,10年時間,P2P網貸機構在從最高峰的5000家,完全歸零。

P2P平臺打著“網際網路金融”的高科技旗號,透過虛假的專案說明書,去許諾投資人高利率,公開吸收社會公眾存款。

同時,誘導年輕大學生超前消費,用利滾利,斷頭息的隱性高利貸方式發放貸款。

最魔幻的,是一邊給使用者貸款,一邊還忽悠使用者把貸款的錢放在P2P平臺,把一切門檻砍掉,還許諾40%的年化收益率。

可能有人會認為這一看不就是個騙局。

但是,在網際網路的浪潮之下,透過造勢和資料的收集。

憑藉著話術和資訊差,P2P把握住了人性中最底層貪婪。

投資者垂涎於30%-40%的年化收益率,那些貸款的人想要透過提前消費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儘管也有明白人,但他們也認為這個“擊鼓傳花”的遊戲不會在我這裡結束,自己絕不會是凱恩斯口中那個“最大的笨蛋”,一定會有更大的笨蛋從自己手裡把這個接力棒接過去。

他們甚至會在投資後,主動幫助平臺宣傳,拉更多人頭入局,方便自己套現。

可怕的從來都不是商業本身,而是人性。

他們的加入和超高的收益,讓完全不懂的普通人也覺得這些大平臺還是很可靠,一夜暴富的神話也能降臨在自己頭上。

最終成了資本鐮刀之下被收割的“韭菜”。

也許有人躲過了P2P平臺,但很多人沒能躲過區塊鏈的加密貨幣。

今年11月底,震驚全球幣圈的Plus Token傳銷案二審宣判,虛擬貨比又一次被炒上了熱搜。

虛擬幣騙局的形式是用包裝金融白皮書、走上網路交易平臺、炒作高拋的方式進行。

這其中的佼佼者就有著號稱幣圈“賈躍亭”,跟巴菲特老爺子吃飯都能三進三出的孫宇晨。

有人就計算出,孫宇晨創立的波場幣至少套現了上百億人民幣,而做到這點也很簡單,就是一個關鍵詞:網路炒作

透過北大畢業,國外留學的光環,孫宇晨頻繁的蹭熱度,包裝自己,一會是馬雲門徒,一會是巴菲特學生,只要自己有了流量,就不擔心沒有新韭菜入局分一杯羹。

而Plus Token的案子,更讓人匪夷所思,這個案子的頭目,僅僅是一個只有中專學歷的小傢伙。

他的團隊,募集騙局31萬個比特幣、917萬個以太坊、5100多萬個EOS,僅僅計算31萬個比特幣的價值,就價值3650億人民幣。

這個只有中專學歷的湖南小夥,為什麼有本事忽悠到全球300萬人呢?

除了P2P那套傳銷的玩法,他們踩到了監管機制不完全的灰色地面,利用區塊鏈的科技假象,拉攏人心。

有一句話,我想可以詮釋區塊鏈騙局的成功。

那就是韭菜的共識,他也是共識。

這句話在商業中,也是至理名言,我們經常說,做生意的目的是為了什麼?

就是能站在消費者這邊,與消費者達成共識,贏得信任。

2020年,同樣也是長租公寓的集體暴雷時間。

這個領域的頭部玩家,在全國有幾十萬租客,涉及房租約百億的蛋殼也逃不過爆雷的結局。

同樣受害的是租客和房東,在蛋殼的推諉之下,開始爆出極端事件。

廣州有一名剛畢業的大學生燒房,從18樓墜落,還有一名女生面對上門趕人的房東,持刀相向。

平臺整合租房市場房源,形成規模化,拉低成本,這是細水長流的商業模式。

但這種模式並不能滿足企業擴張的野心,和資本入局的壓力。

加上政策的突然轉變,一場新冠疫情,讓蛋殼的金融遊戲徹底破產。

蛋殼跑了,留下了數以十萬計的年輕人。

他們其實沒有想薅羊毛,也沒有想要一夜暴富,他們僅僅是想要在鋼鐵叢林中有一個“蛋殼”可以讓自己容身。

可這個寒冬,他們失去了自己的“家”。

這是平臺赤裸裸的作惡。

數字時代的雙刃劍,懸在我們每個人的頭頂。

數字技術的進步,把我們帶入了數字時代。

我們在十年之間,見識了網際網路用一種摧枯拉朽革命了社會的方方面面,給自己的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外賣、打車、團購平臺讓大家的生活變得更加便捷,電商平臺讓人們足不出戶就能買到全世界,區塊鏈技術應用給很多行業都帶來了技術革命。

但是,這些在推動社會進步的同時,也滋生了陰暗的一面。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說,只要有100%的利潤,就會使人不顧一切法律;假如有300%的利潤,就有人願意冒著被絞死的風險。

資本是活躍市場經濟的最大功臣,但只要有個別的企業去想著走捷徑,他們能對普通人造成的傷害也是巨大的。

對我們來說,需要創新,也需要相關部門的監管。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任何創新的出現,都是一場跟監管的博弈。

企業創新,幫助人類社會進步,同時也希望獲得巨大的利潤,而監管就能矯正企業創新的步伐,維護所有人的利益。

這樣的博弈,在動態中不斷的推動著社會的進步。

一味的縱容,對消費者是傷害,對企業同樣也是一種傷害。

“割韭菜”就能獲得鉅額財富,誰還會想著鑽研底層技術,推動進步,推動產業的升級呢?

普通人需要謹慎,企業需要剋制,監管需要快速跟上,需要敏銳的嗅覺。

也都需要提防數字時代的雙刃劍,不至於割傷了自己。

責任編輯丨羅英凡

7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蘋果連夜調整以舊換新價格,涉及這些產品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