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每每提到社群團購,大家紛紛提出“撒下絕戶網,搞死普通人”的哀嘆,社群團購真的那麼可怕嗎?

今天,筆者就和大家探討一下,社群團購的前世今生。

縱觀當今社會,民眾衣食住行早已為網際網路巨頭所壟斷。比如,出行時,有滴滴打車、快車等,吃飯時有美團外賣、餓了麼,買商品有淘寶、拼多多、京東等、外出旅遊住店,有攜程、途牛等……

一句話,民眾的衣食住行,早已為網際網路巨頭所壟斷。

早年間,我們經歷了千團大戰(團購)、打車大戰(出行)等網際網路巨頭廝殺。然而,網際網路巨頭的戰法很簡單,依靠“燒錢”,將對手碾壓,從而實現市場壟斷。

之後,再開始兩頭吃的模式,所以,使用者體驗度越來越差,感覺花費越來越高。因為,市場缺乏良性競爭,形成壟斷後,使用者只能任平臺宰割。

對於網際網路而言,流量便是現金流,透過“燒錢”從而贏得使用者群體。有了使用者群體,便可以實現融資、上市。

因此,流量便是網際網路的資金流。只有源源不斷的輸血,才能使得專案持續下去。縱觀此次網際網路大戰,各大巨頭紛紛出戰,勢必要拿下最後一塊“蛋糕”。

然而,社群團購這塊蛋糕,真的可以輕鬆拿下嗎?

顯然,不能。首先,社群團購依託的群體,均是城鎮人口,就目前而言,我國的城鎮化已經達到60%,14*60%=8.4億。

粗略估算下,網際網路巨頭的使用者人群約為8.4億人。每一個社群,均需要一個定點售賣場所。

就目前而言,國內沒有一家網際網路巨頭,能夠實現這一要求。有人說,你看美團,他們實現了送外賣到家。

為何,社群團購不可以呢?答案很簡單,美團的模式屬於o2o,作為商家與商戶之間的中轉站。

美團進行資源整合,然後將相應購買資訊提供給有需求的一方,從而促成交易,進而抽傭。

基於服務為本的理念,最佳化市場結構的模式,從而實現成功。然而,社群團購則不然,它的定位便是消滅菜市場大媽。

就目前而言,國內網際網路巨頭不具備這樣的財力及物力,能夠短時間內,推出相應團隊,從而取代,賣菜大媽。

主要由於,中國人口眾多,市場太大,一時間難以消化。因此,目前網際網路巨頭只能依靠於與傳統賣菜大媽合作。

其實,網際網路基於大數字的優勢,可以充分調配市場,從而最佳化產業結構,進而實現促進中國市場的生態平衡。

然而,中國的網際網路,卻有著獨樹一幟的特點。你覺得它靠賣菜賺錢,然而它在背後玩的是金融。

社群團購這盤棋究竟有多大呢?

筆者大概覺得是這樣的一個套路,首先,巨頭透過“燒錢”,將競爭對手打死,然後迅速搶佔市場。

之後,巨頭開始上市、融資,從而實現一波韭菜收割。然後,基於強大的使用者群體,推出各種借貸商品,從而依靠網際網路金融盈利。

賣有形產品,抽傭得利,然後透過股市,進行韭菜收割,最後推出網際網路借貸,從而實現全面收割。

然而,一系列的操作後,最終民眾已然無從選擇。因為,你只能在這單一渠道買菜,然而,沒有其他方式。

原本售價賣40元的肉,此時賣50元,你能有辦法嗎?顯而易見,沒有。為了買肉,你只能在平臺借錢,之後便進入惡性迴圈。

之後,你可能不僅僅是一個房奴,更有甚者發展為一個菜奴。然而,網際網路不具備生產能力,更多的是產業結構最佳化。

假如,網際網路迎來泡沫,那麼民眾必然迎來一地雞毛。

其實,社群團購並不是一無是處,只是在經營方向上,筆者不敢苟同。

就目前而言,社群團購所涉及的農產品,中間上大約分為5級,其中有3到4個級層可以去掉,但有一個級層不可以去掉,那就是終端老闆。

十分遺憾,這次社群團購大戰,巨頭攻擊物件則剛好是這一層人員。

我們來分析一下:

一級(產地):批發商收購農產品;

二級(運輸):批發商調配產品,將這些產品銷售渠道最佳化;

三級(銷售地):批發商整理收集、整理貨物,提供充足貨源;

四級(菜販子):攤位老闆進貨、售賣;

五級別(顧客):到市場、商店購買。

這便是農產品的產業結構,我們試著分析一下:

首先,產地,我們是不可以消滅的,網際網路不具備生產能力是一個眾所周知的秘密。

二級、三級批發商我們可以透過物流、大資料將其去掉,從而打掉中間商。

四級菜販子,很難消除。因為,嘴裡吃的東西,具有極強的終端體驗。

由此可見,巨頭們不應該盯著菜販子,而是集中火力消滅中間商,從而利用大資料及物流最佳化產業結構。

為老百姓帶來實惠,為菜販子帶來方便。

5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蘋果、微軟等巨頭紛紛自研晶片,為什麼在芯片面前人人自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