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文 / 運營商的那點事

近日,蘋果、微軟等巨頭都紛紛推出自主研發晶片的計劃,比如,蘋果公司正在集中火力研發5G基帶晶片,而微軟則正在為其伺服器以及未來的 Surface 裝置自行設計基於 Arm 的處理器晶片。

但是,身在國內的人們可能不知道,在除中國之外的市場,晶片產業已經普遍被認為是夕陽產業!

經過前面幾十年的激烈競爭,晶片產業已經進入到高度壟斷的狀態,整個晶片產業就被幾大巨頭把控著,其它企業想要入場分一杯羹是很難很難的。

比如,X86晶片基本上被英特爾把控著,移動晶片架構基本上是ARM的天下,成品處理器主要被高通壟斷,模擬晶片市場是德州儀器的後花園,半導體裝置是應用材料、泛林的,記憶體則是三星、SK海力士、美光的。哪怕在下游的代工上,臺積電、三星這兩大廠商牢牢把控著程序的演進。

總的來說,晶片產業技術門檻高,資金需求多,前行者入門後,門檻越築越高,後來者很難去跟這些廠商掰手腕,久而久之,大家也基本上不去搞晶片。

還有一個影響因素是,而在過去幾十年,透過高水平的研究和開發投入,半導體行業的創新速度得到了顯著提升,製造更快、更好、更廉價晶片,且要求它們具有較低的計算功耗和優秀的功能,這些需求的一個關鍵的驅動力是:IC上可容納的電晶體數目,約每隔18-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效能也將提升一倍,這就是已經活躍了幾十年的摩爾定律。但摩爾定律近年來已經快走到盡頭了,5NM之後,在現有的基礎物理理論框架下,很難再取得大的突破。

而更重要的是,晶片產業不賺錢!在美國不管是高通、還是intel、AMD,或者德州儀器,或者美光、應用材料、泛林等,晶片方面的利潤真不多,還時不時的虧損。相反其它產業比晶片產業賺錢得多,比如網際網路,Google一家的利潤可能等於整個晶片產業的利潤。

一句話來概括,晶片產業門檻高,盈利低,風險大,為什麼蘋果、微軟這樣的科技巨頭會突然對此感興趣呢?

原因我覺得有兩個層面——

第一,自研晶片能構築起自身的差異化競爭優勢。比如,蘋果自研的CPU晶片支撐起了iPhone和ipad的產品體系;華為的麒麟晶片也是華為手機迅速騰飛的一大功臣;三星的晶片也為其產品效能保駕護航。自研晶片能最大程度地結合自家產品的效能需求去打造合適的晶片架構,最大程度地去提升產品的使用體驗。

第二,自研晶片能擺脫對其他企業的依賴,增強自身的發展自主性。近年來隨著科技產業的"逆勢"發展,社會化分工成為了騙局,上游企業的控制慾越來越強,比如"高通稅"橫行,連蘋果這樣的巨頭都難逃收割。再加上國際形勢走惡,美國對中國科技產業的技術封鎖,直接摧毀了華為的手機業務,這更讓遠在太平洋彼岸的科技巨頭們感到真切的寒意,於是自研晶片成為巨頭們建構護城牆的必然之舉。

25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宿華置身風暴眼:快手IPO前的劇變與突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