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國際還是被制裁了,並開始發生戰略轉向
上半年的時候很多企業不被納入老美的"實體清單"似乎就不會很牛的公司,當中芯國際不能夠給華為做代工的時候,網上還有不少人分析說是保留"火種",如今中芯國際也被納入實體清單,而其內訌事件還在發酵,不少人開始替中芯國際捏把汗。
在國內半導體方面,論人才配置、資源、技術沉澱等各方面,中芯國際還是被給予厚望,包括當年梁孟松的加入都被業內人士歡呼,如今進入了"實體清單",有網友爆料稱中芯國際可能要"放棄先進製程,轉向成熟工藝",不少人想問,靠譜嗎?
中芯國際的動盪在華為被制裁之後,國內紛紛造芯起來,而中芯國際宣佈量產14nm的時候,國內還覺得這是一劑興奮劑,但是就在前幾天,臺積電前COO蔣尚義擔任中芯國際副董事長,現任聯席CEO梁孟松提出了辭職這事,搞得大家都人心惶惶,甚至有不少網友說這一來一去,很是耽誤國內半導體的發展。
除了人事動盪之外,就是這個"實體清單"。
不僅是中芯國際,就是大疆也在內,美出口商必須申請許可證才能向這些公司銷售產品。
和華為一樣,如出一轍。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他們指出"中芯國際在先進技術節點10nm或以下生產半導體所需的美國物品將被封堵",但是沒有提到14nm製程工藝,那麼是不是就可以說是繼續維護運營呢?當然這個就屬於猜想了。
中芯國際放棄先進製程,轉向成熟工藝?華為缺芯之後,與榮耀"分手",而中芯國際剛被爆出納入"實體清單"後,就有人說中芯國際將會改變發展策略,從成熟工藝入手,放棄先進製程。
這裡肯定有人不淡定了,說這不是中了老美的下懷嗎?老美巴不得咱放棄研究呢。
至於放不放棄不是我們說了算,還是看他們高層怎麼決定。但是有個事實需要看清,就是市場,就是,人需要吃飯。
我們先說製造方面,光刻機最為重要。就像梁孟松在辭職信說的那樣"N+2和3nm相關工作已經有序展開,只待EUV光刻機的到來,就可以進入全面開發階段"。
看上去我們只需要等到EUV光刻機,就能實現在晶片製造上的飛躍,但是呢?荷蘭方面也是受到老美的限制。其實18年的時候中芯國際就下了訂單,但是呢?沒啥結果。
不過也有爆料稱蔣尚義的加入,將會促使中芯國際與ASML的交談,但這個還是存在很大的難點,一時半會攻克下來確實難度很大。
再說市場和營收方面。其實此前的龍芯總設計師胡偉武也曾表示沒必要跟著美學做5nm,14/28nm晶片可以用在90%以上的應用上,根據IC Insights釋出的《2020-2024年全球晶圓產能》顯示,哪怕是到了2024年10nm以下先進製程市佔率將增長至30%,10nm-20nm市佔率約為26.2%,40nm以上成熟支撐佔比約為37%。
我們再看看中芯國際現在的主要營收,就是他們自己也說了"成熟製程影象處理晶片需求旺盛"。
所以不少人也是認為,先發力成熟製程補全產能短板後,再逐步突破先進工藝也不失為好的選擇。
不管是否如此,只能說華為分手榮耀,中芯國際從先進製程轉向成熟工藝或許都是無奈之舉。也唯有走自研這條路,攻克技術難關,或許這些事情就不會發生了。
打鐵,還需自身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