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巨頭公司搞社群團購前景如何,我比較悲觀。
因為過去10來年,中國網際網路行業競爭的大致規律是:
1.巨頭企業、創業公司一窩蜂扎進一個賽道,大家玩命燒錢
2.錢燒差不多了,頭部公司開始主導合併,落後公司賣身
3.巨頭誕生後,細分市場不再有競爭,巨頭改變遊戲規則,開始漲價收稅
當然,巨頭不會說自己的目的是收稅,而是創造新詞:賦能。
最近因“賦能”引發爭議的除了網際網路巨頭搞社群團購,還有網路貸款。
起因是京東金融一則借貸影片廣告。
飛機上,一民工打扮的中年男子因母親不適,想請空姐幫忙開窗透氣,被其他乘客嫌棄。
空姐所答非所問告知升艙要1290元,男子被嚇到失憶還得看了看手機才知道自己餘額只有兩位數。
一個穿西裝的大佬開口,“升艙的錢我來出”。只見西裝男拿過男子手機,手機上瞬間出現了15萬元。
西裝男稱,“這是你在京東金條的備用金”。
這雷人的廣告套路熟悉嗎?
前不久,360借條因類似問題被罵上熱搜。
一個空姐打扮的女性跟一個農民打扮的男性回家。先是嫌棄,看到男子360借條額度有15萬後,空姐大吃一驚之又願意跟他在一起了。
眾多平臺這類廣告比比皆是
為什麼網際網路大廠會做出這麼low的廣告?
新華社等媒體也怒批毒害社會風氣,還指出這類廣告的三宗罪:
一宗罪:歪曲社會風氣,宣揚拜金主義。
二宗罪:混淆視聽,鼓勵超前消費。
對於這三點指責,說得倒也沒錯,但——
宣傳拜金主義力度最大的是誰?
鼓勵超前消費力度最大的是誰?
套取使用者資訊力度最大的是誰?
大家琢磨一下,我就不展開說了。
網貸真正可恨的地方在於他們目標受眾變了,不再只有大城市的年輕人,他們要狠狠地下沉,瞄準農民工、外賣小哥甚至是農村缺錢的人群,透過奇葩廣告狙擊這些低收入群體,敲骨吸髓。
受過教育的大學生都難以繞開網貸平臺精心設計的陷阱,更何況那些不瞭解風險資訊的底層勞動力們?
PC年代,當網民需要門檻,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中國手機網民數量已經超過9億,哪怕0.01%的人上鉤,數量也相當可觀。
除了加強公民自身教育,也應當向不規範的網貸加強監管。
今天寫稿時用另一臺電腦播放《天若有情》,本想邊聽邊寫,沒想成了看完再寫,結果碼位元組奏全亂了。。
為什麼30年的影片重看還是那麼感人?為什麼德華摩托載著身穿婚紗的吳倩蓮成了經典?為什麼beyond、羅大佑的配樂至今仍有人哼唱?為什麼那個年代讚美義氣、訴說愛情會讓人有痛徹心扉的感覺?
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