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近日,手機品牌小米官宣,其產品“小米11”將全球首發驍龍888 5G移動平臺。從近兩年的動作看,小米似乎正在一點點地改變賴以生存十多年的極致價效比策略。

為發燒而生。

手機品牌小米的這句slogan曾讓無數“米粉”為之狂熱,在這些被小米帶著“發燒”的人中,大多是年輕、收入不高的男性。

每個硬幣都有兩面,極致價效比帶來更多使用者的同時,也讓小米和行業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損失:對小米而言,品牌形象被吐槽屢見不鮮,對行業來說,承諾硬體利潤不超過5%的低價策略,讓供應鏈和行業生態為之買單,堪稱涸澤而漁。

如果說十年前小米還能靠低價策略“籠絡人心”,但現在市場環境的變化,則讓低價策略幾乎看不到任何利好——當今年輕人已經不會再為極致價效比“發燒”了,軍備競賽時代結束之後,功能大體接近的手機對使用者來說,更多的是一種個性化表達。

使用者,行業和小米自身都不再能從極致價效比的“發燒”中獲得利好。

小米“退燒”,勢在必行。

承諾,硬體利潤5%的弊端

去年2月,小米9一度被傳售價3299元,到了釋出會,大家發現它只賣2999元。

低價策略,極致價效比,是小米能夠帶著眾人一起“發燒”的最大原因。

然而,手機市場變了。

當初是“得屌絲者得天下”,或者換個文雅的詞,“得年輕人者得天下”。小米正是透過高性價比的千元機,吸引了對手機有需求但收入又不高的這一批人,進而打開了市場,一度成為國民品牌。

時代在進步企業也需要成長,如今的年輕人和10年前的年輕人在收入水平和家庭條件等諸多方面已經大不相同。當初對120W快充感慨的年輕人現在已經不年輕了,而現在的年輕人大多也不會那麼在乎“極致價效比”這件事。

同時,手機市場也在發生著變化。手機廠商的競爭,從產品端追求畫素、幀率、音效的軍備競賽,變成了市場端追求品牌形象、品牌價值的營銷推廣——用華為就是愛國,用OPPO就是時尚……一方面是人們越來越看重個性化表達,另一方面則是手機已經被視為快消品,其迭代速度極快,且產品間價效比的差異和10年前相比沒那麼大了。

低價策略,在使用者端已經開始展現出來乏力,而在行業內更是飽受爭議。

小米代工的富士康老闆郭臺銘早就公開表示,給小米加工手機幾乎不賺錢,長期低利潤肯定會對中國手機行業產生負面影響。業內對這個觀點深表贊同,但當時有不少“米粉”認定郭老闆是黑心商人,發表這樣的言論只是為了多賺錢而已。

但如果把功課做足,聚焦到小米自身,就會發現低利潤的不良影響。小米曾一度想要做一款“澎湃”處理器,但沒有足夠的利潤空間搞研發,最終不了了之。

沒有自主研發,也註定了小米在低端機市場只能用別人剩下的、用過了的技術和硬體,這進一步讓小米的品牌形象受損,“拿來主義”的帽子順理成章地扣在了小米的頭上。

窺一斑見全豹,小米的低價策略對自己的研發都產生了影響,對手機市場、對供應鏈生態的影響也就不言而喻。

改變,高階機出現為哪般

固步自封的企業無法長久發展。小米作為最年輕的世界五百強企業,不會對自己身處的環境判斷不清。

於是改變發生了。

2019年,小米宣佈把紅米單獨分出去做極致價效比手機,小米則開始瞄準高階機。如果售價2999元的小米9只是準高階機的試水,那麼小米10的出現則說明了小米進軍高階機市場的決心。

小米10至尊紀念版亮銀色售價在官網高達6999元,小米11也被傳要繼續做高階機,搭載驍龍888處理器再度讓“米粉”為之翹首以盼。

很多人說小米變了,但進軍高階機市場對小米來說也是必由之路。

既然大眾開始追求用手機來做個性化表達,小米作為一個核心戰略為“核心的戰略是手機×AIoT”的企業,就必須讓手機業務長久穩定發展。

為什麼大家一提小米就是“極致價效比”?甚至就是“得屌絲者得天下”?這是他們過去佔領市場的方式,但也會對今天的品牌形象有反噬。這樣的品牌形象,一定不利於長久穩定發展,也不利於貫徹其核心戰略。

品牌形象的改變,是為其進入高階機的第一個原因。

第二個原因,是極致價效比市場越來越瘋狂,使用者和商家的資訊不對稱越來越少,小米如果深陷其中,或許就會被下一個“不講武德”的年輕企業“蹭一下眼”。

第三,高新技術領域的逆全球化已經初見端倪,小米再不研發自主技術,未來一旦出現不可預知的上游斷貨,小米將直接從高空墜落。高階機的推出,利潤空間的擴大,也可能是小米在自主研發層面的未雨綢繆。

反噬,一味靠價效比,傷害了供應鏈,最終也將反噬小米自身

小米不僅生產手機,生活當中的常用品小米旗下也非常多,包括插座、簽字筆、拉桿箱、印象、平衡車、電飯煲等等,這是小米欲打造自己生態的一個重要戰略佈局:用小米手機,控制生活中隨處可見和日常所需的一切產品。

這樣的理念和想法固然好,對於小米的眾多品類的商品,很多消費者也表示出肯定。但這些生態的各品類商品跟當初“硬體利潤不超過5%”的理念一樣,都是走好用且價格便宜的價效比路線。但一味靠著價效比,是沒辦法制造真正可持續的優質產品的。

供應鏈是需要升級的,這種升級包括了原材料、工藝、研發、員工水平等等,而這些升級是需要成本的,當小米因為“物美價廉”“價效比”“屌絲的目標使用者”等原因將利潤壓到非常低的情況下,供應鏈就無錢可賺,何談升級?供應鏈沒有升級,就無法生產出有競爭力的產品,對於整個生態來說,可能因為“物美價廉”這種看似美好的口號進入惡性迴圈,最終對於小米也是一種反噬。

此外,小米旗下的品類過多,並且沒有子品牌。這就意味著,在不同領域,小米都要憑藉並不出眾和明確的產品力去與品類第一的品牌直接競爭。例如在小家電領域,小米電飯煲可能要與美的競爭;在文具領域小米的圓珠筆要與得力競爭;在拉桿箱領域要與日默瓦舒提啦競爭。

在手機領域,小米已經有了自己的品牌調性和定位,目標使用者也比較明確。但是在其他各個品類,小米品牌定位非常模糊,除了“便宜好用”就再沒有更多了。相比專注於某一領域持續深耕的品牌,小米在這些領域當中似乎只能追隨,而無法佔領使用者心智的頭部品牌。

未來,不應止步世界第三

改變已經發生,未來的小米又會以一種怎樣的姿態發展呢?

在剛剛結束的2020高通驍龍技術峰會上,高通最新一代的旗艦級SoC——高通驍龍888 5G移動平臺及驍龍X60 5G基帶正式亮相,這是該公司首次在8系處理器中整合5G調變解調器。

而小米緊隨其後釋出訊息:小米11將全球首發驍龍888 5G移動平臺。

手機市場,有時候極其依賴上游企業。定位高階的手機產品需要來自上游企業的突破性產品,小米首發驍龍888 5G移動平臺,無疑給自己爭取到了一個時間視窗,實現了“搶跑”。

在跟網友的互動中,小米高管王騰直言,小米11備貨挺多。“畢竟獨佔”的表達更是霸氣外露。顯然,小米拿下驍龍888 5G移動平臺的獨佔期,其將在一定的行業迭代週期內持續的保有時間視窗優勢。

10月底,國際市場研究機構Canalys釋出全球手機市場Q3季度跟蹤報告,報告指出,2020年Q3,全球智慧手機出貨量同比下降1%,但環比增長22%。頭部廠商中變化最大的是,小米出貨量位居全球第三。

而據供應商透露的小道訊息稱,小米手機預定了大約2.4億部手機元器件。

根據Counterpoint的資料,三星手機去年賣了2.96億部,華為賣了2.38億部,而蘋果賣了1.96億部。小米如果真能賣出2.4億部手機,那未來就不僅是全球第三。

時隔六年重回全球第三,並不斷向上攀升發展,或許都離不開小米戰略層面的調整。

退燒之後,小米未來一片光明。

5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繼華為之後,蘋果也開始“造車”?將於2021年第三季度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