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如果評選過去一年整個科技圈最熱門的詞彙,“容器”一定名列前茅。確實,今天以Kubernetes為代表的容器技術和雲原生理念正“大行其道”,特別是隨著眾多頭部企業的積極參與,不僅打通了Kubernetes在企業生產環境中大規模落地的“最後一公里”,更讓Kubernetes成為企業關鍵業務場景中實實在在的技術主角。
在此背景下,今年12月1日,全球開源創新領導者SUSE正式宣佈完成對 Kubernetes 管理領域市場領導者 Rancher Labs(以下簡稱Rancher)的收購,無疑就具有了“里程碑式”的意義,同時也是全球開源軟體歷史上又一件具有標誌性的大事件。
那麼,兩家公司為何走到了一起,這背後有什麼樣的考量?SUSE收購Rancher之後,未來的市場定位是什麼?對於容器乃至整個開源社群生態而言,又會帶來哪些前所未有的變化?為此,前Rancher聯合創始人及CEO、現SUSE工程與創新總裁梁勝博士近日與筆者進行了深入地溝通,並就上述問題做了全面的解讀。
SUSE+Rancher合併背後
眾所周知,雲原生是利用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雲構建和執行可擴充套件彈性的應用,而容器基本上是整個雲原生技術棧中的“底座”角色。經過過去幾年的飛速發展,整個容器領域湧現出大量的產品和廠商,當中不乏網際網路巨頭企業,基本上處於“百花齊放”的態勢。
但是眾多容器產品中,真正在業界“耳熟能詳”的產品主要有兩個,分別是Rancher同名旗艦產品Rancher和紅帽(Red Hat)的OpenShift,它們是容器開源社群中的標杆。去年7月,IBM宣佈以340億美元收購紅帽,這就讓Rancher成為了市場中少數仍舊堅持開源中立的領先容器管理軟體提供商。
今年3月,Rancher宣佈完成D輪4000萬美元融資,此前Rancher曾於2019年7月獲得C輪2500萬美元融資;2016年獲B輪2000萬美元融資;2015年獲得A輪1000萬美元融資。加上D輪融資後,Rancher融資總金額累計已高達9500萬美元。
SUSE工程與創新總裁梁勝博士
雖然融資不少,但Rancher自身的資金壓力並不大。對此,梁勝博士告訴我:“從Rancher的業務來看,不僅過去老客戶的用量越來越多,而且今年獲取的新客戶也比往年還要多,整個公司成長特別快,在資金層面我們相當寬裕。”
那麼,推動Rancher和SUSE走到一起背後的關鍵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一是,戰略層面的超強互補性。事實上,自IBM收購紅帽之後,SUSE就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的獨立開源軟體公司,同時也是企業級Linux的領導者,Rancher則提供了業界應用最為廣泛的Kubernetes管理平臺,兩個層級的平臺,融合起來就將成為一個更大的平臺,雙方無疑有著極強的互補能力。
在梁勝博士看來,這次收購將會把雙方的優勢進一步“放大”,也會讓Rancher的業務迎來“井噴式”的發展。這是因為SUSE在全球擁有強大的市場、銷售、技術支援、售前、服務團隊和生態系統,可以加快Rancher致力於推動企業採用雲原生技術的發展程序,加強對依賴Rancher來執行關鍵任務工作負載的客戶的承諾。
二是,相同的開源開放基因。SUSE在過往的28年間創立了極為成功的開源業務,這與Rancher一直以來秉承的開源開放的精神是不謀而合的,這意味著雙方有著共同的開源價值觀和一致的商業模式。
“一方面,兩家的商業模式非常一致,因此在合併過程中都不需要做太多的改變,整合的過程也會相對更快一些;另一方面,SUSE整個公司也非常重視Rancher,這證明了我們過去堅持的開源方向和商業模式是正確的,現在業界對Rancher的產品需求量很大,有了SUSE的全方位的支援之後,將會進一步強化我們在市場上處於領先地位的產品,同時我們還能始終如一地保持獨特的100%開源商業模式,這對整個市場、對客戶、對生態夥伴都是一件非常利好的事情。”梁勝博士說。
三是,未來不斷成長壯大的新願景。梁勝博士坦承:“整個容器和雲原生髮展得比我們想象中更加快速,再加上外部市場發生了一些變化,這讓SUSE和Rancher看到了更多、更大的市場成長機會。”
這個機會指的是——SUSE+Rancher有望成為全球最大的開源開放的獨立計算平臺。目前全球真正能夠獨立且透過開源商業模式將企業管理平臺Linux + Kubernetes這兩大解決方案融合在一起的公司只剩下SUSE。換句話說,SUSE收購Rancher之後,不僅能夠鞏固自身的市場領先地位,同時也能夠以全球最大開源平臺公司的身份扮演新的“領導者”角色,進而有機會重塑全球企業計算平臺的新格局。
由此可見,本次SUSE宣佈收購Rancher,既是意料之外,又是意料之中。但更為重要的是,雙方超強的互補性、一致的商業模式,和共同的開源價值觀,都將讓全新的SUSE能夠更容易攀上企業計算平臺市場的“頂峰”,而這也正是雙方走到一起的關鍵原因所在。
重塑企業計算平臺格局
根據IDC預計,到2022年,90%的新應用將採用微服務架構,35%的生產環境應用是雲原生;此外,在Gartner的報告中,包括Kubernetes等雲原生技術也正在嚮應用場景、技術、生態三個方面快速演進,並將擴充套件到更多生產應用環境,比如在混合雲和多雲管理領域,以及邊緣層的創新應用等。
但在此過程中,我們也要看到大部分企業通往容器和雲原生轉型的道路並不是“一蹴而就”的,他們往往會面臨如下的挑戰:包括如何讓運轉著的舊系統和新應用無縫銜接?一旦部署了容器化的應用程式,如何維護並更新它?以及如何在混合多雲環境下,最大程度的降低架構和應用轉型的技術風險等等。
梁勝博士認為,隨著企業數字化轉型進入“深水區”,目前面臨的挑戰越來越大。從部署環境看,企業已經從過去的資料中心走向雲,並且延展至邊緣節點;從軟體開發和部署流程看,也正從過去的以資源編排(分配)為中心向以應用編排(排程)為中心轉變,而中間環節目前缺乏有效的管理工具和平臺。
不僅如此,隨著容器和雲原生的發展,傳統的雲原生解決方案主要聚焦無狀態容器應用的編排,重點是利用容器及編排技術提升應用交付效率,同樣已無法滿足應用的統一管理、統一運維、統一排程的訴求;同時,傳統雲原生解決方案,主要面向單一公有云或私有云環境,缺乏多雲、雲邊協同的編排能力等等。
SUSE與Rancher強強聯合之後,可以讓更多的企業級客戶能夠從底層作業系統到容器管理、Kubernetes管理、IT基礎架構管理、應用管理、多雲管理獲得一攬子解決方案和統一的企業級技術支援服務。更為重要的是,SUSE+Rancher和市場上其他供應商不同,其解決方案始終是開源和開放的,這就讓更多的客戶可以免於“被鎖定”( Lock-in)的困擾和難題。
“可以看到的是,未來整個企業的管理工具鏈會越來越複雜,需要像SUSE+Rancher這樣的平臺進行整合,提升整體管理體驗,降低複雜度,進一步降低TCO成本,同時能夠在基礎架構層面實現跨叢集釋出部署,以及跨雲邊端平臺的管理,這本身也是SUSE+Rancher之於企業數字化轉型最大的價值所在。”梁勝博士說。
他進一步強調說:“SUSE目前已經是全球最大的獨立開源軟體公司,我們的成長趨勢是勢不可擋的。在此過程中,我們會保持耐心,相信憑藉我們面向開源軟體的強大模組化策略,一定會為整個業界帶來一流的 Linux 作業系統和市場領先的 Kubernetes 管理平臺的全新產品組合,幫助更多企業實現創新變革提供最為先進的技術能力。”
不難看出,藉助SUSE+Rancher整合之後帶來的一致性平臺管理優勢,未來雙方將能夠為企業在新的雲原生計算時代提供更好的計算平臺。隨著更大力度的開源和開放,SUSE+Rancher不僅能夠推動整個容器和雲原生開源生態的豐富性,也會加快開源計算平臺的創新速度,進而為整個市場提供更多差異化和多樣化的選擇,並對重塑企業計算平臺的新格局起到更加關鍵性與決定性的價值和作用。
持續釋放開源開放紅利
客觀的說,過去六年正是Rancher始終堅持開源開放的策略,以及不斷強化自身的價值和競爭力,使得Rancher持續領跑Kubernetes開源管理平臺,Rancher“獨樹一幟”的產品定位,不僅滿足了全球客戶的實際需求,更讓Rancher能夠在市場中不斷創出好成績,實現了與全球客戶的共同成長。
梁勝博士表示,在SUSE+Rancher雙方整合之後,未來也會以更大的力度和強度,持續釋放開源開放的創新紅利,服務好全球的客戶,具體來看:
首先,持續服務好全球各地的客戶。梁勝博士說,SUSE作為全球最大的獨立開源軟體公司,每天做的事情都很簡單,那就是持續地把現有的客戶服務好。“SUSE跟Rancher在全球有很多的客戶,他們給我們提出了很多的問題,因此我們產品部門百分之八九十的時間都是在解決客戶每天發生的具體問題,這是我們對使用者始終如一的承諾,也是我們最具價值和優勢的地方。”
其次,重點解決與應用之間的融合。今天,雲和開源技術是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催化劑”,可以幫助企業內部和外部形成良性的連線和互動,以實現在快速變化的市場場景下的持續迭代。因此,SUSE接下來的另一大工作重點,就是解決好計算管理平臺和上層應用之間的整合,例如ERP以及開源資料庫這樣的應用,讓他們可以快速、靈活的使用全新的SUSE+Rancher構建出開放創新的解決方案。
第三,透過更多開源專案實現創新。同樣,SUSE也會透過更多的開源專案推動容器和雲原生領域的創新。過去幾年,Rancher推出的K3s、K3OS、Fleet、Longhorn、Rio等關鍵雲原生技術,為使用者提供了從底層作業系統到應用編排引擎再到應用部署引擎的開源軟體方案,在市場上大獲成功。
與此同時,Rancher對開源社群的平等承諾也得到了包括RKE、K3s、微軟雲AKS、亞馬遜EKS、谷歌雲GKE、阿里雲ACK、騰訊雲TKE和百度智慧雲CCE在內的所有主流認證Kubernetes發行版和作業系統的支援,這為Rancher持續的創新奠定了關鍵基礎。
梁勝博士表示:“事實上,我們公司始終堅持以客戶需求為中心,過去自上而下產品方向的定義做得比較少,一般都會透過一個新的開源專案去做創新,我認為企業級軟體要成功,就必須紮紮實實做去沉澱。其實現在真正把一年以前、兩年以前講出去的東西真真正正做好是非常難的事情,2021年我們在推出更多新的開源專案的同時,也會把每一個專案的迭代升級做好,幫助更多的客戶用好容器和雲原生技術,共同推動計算無處不在。”
最後,強化對中國市場的投入與支援。當然,在以新技術為引擎的數字化轉型浪潮中,如何幫助更多合作伙伴的轉型與升級,如何支援中國企業的業務創新與變革,共同推動整個中國的數字化轉型程序,也是SUSE接下來會全力以赴的重點工作。
此前,Rancher中國的業績在過去三年保持300%的平均增長率,得到包括上汽集團、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聯通、廈門航空、新東方在內的超過100家中國知名企業客戶的信任和支援;擁有來自超過2萬家企業的約3萬名架構師及高階程式設計師組成的Rancher中國技術社群是國內頂尖的開源技術社群;同時,Rancher中國開源開放的業務模式吸引了近100家ISV/SI合作伙伴,為客戶提供更加精細貼心的服務提供了保障。
對此,梁勝博士表示,Rancher中國一直以來堅持的立足中國、服務中國的理念也得到SUSE管理團隊的高度認可,接下來在中國市場上也將會聽見更多SUSE的發出的“聲音”, 雙方未來將會強化對中國市場、客戶以及生態夥伴更大力度的支援,為中國的數字化轉型以及高質量的發展持續貢獻出更高的價值。
全文總結,開源開放已成為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發展的大勢所趨,它改變了以往技術開發和進化的模式,而SUSE+Rancher透過在Linux+Kubernetes領域構築的一系列領先的開源技術優勢,無疑將會驅動全新的SUSE在未來的企業計算平臺市場釋放出更多新活力,激發出更多競爭力,由此重塑全球企業計算平臺的市場新格局,並定義一個全新的雲原生新世界以及開啟一個更加開放的開源軟體新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