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嘉賓 | 柯志超

整理 | 馬聰

編輯 | 李小白

建設資料中臺是一項長期工程,需要從頂層規劃開始,包括從技術架構、資料建設架構、資料應用、中臺工具選型、人才組織規劃等方面全域性考慮。

資料時代,讓“應用集市”推動業務進步

從資訊科技(IT)時代到資料技術(DT)時代,新一輪技術革命正式到來。

IT時代,技術的責任是幫助企業把線下業務透過資訊化、自動化的手段實現線上化,從而提升企業整體運轉效率;DT時代,技術的責任是幫助企業從資料探勘價值到賦能業務體系的全鏈條過程,並將資料作為企業核心競爭力與商業價值的驅動因素。

柯志超介紹,在DT時代,企業主要圍繞“資料業務化”和“業務資料化”來推動企業發展。他認為,DT時代並不能取代IT時代,兩者之間是相輔相成、持續並行和協同發展的關係。IT時代,業務產生資料,透過資料分析,不斷解決業務流程問題;DT時代,資料反哺業務,資料中臺要透過挖掘資料價值,持續解決企業運營及策略調整等問題。

數字化轉型過程中,資料與業務是核心要素。因為資料不準確會影響業務決策,只有資料準確才能滿足業務需求。未來,藉助資料中臺,不同的業務場景下會產生大量應用,進而形成“應用集市”,持續推進業務不斷髮展。

從“應用集市”到“應用閉環”

整個“應用集市”可以分為業務、資料和平臺三部分。三者之間構建一套運營體系,形成應用閉環,供企業高效地進行業務探索和創新。它們之間是如何運作的?

柯志超介紹,通常情況下,建設資料中臺的初衷是滿足業務需求。業務產生資料,資料經過高效加工和處理,彙集到資料平臺,資料平臺在彙總大量資料的基礎上,對不同行業、不同業務進行組裝,開發出各式各樣的技術應用模組,最終形成應用閉環。在此過程中,每個環節都有相應的問題需要解決。比如,業務與資料之間,需要IT人員對CRM、ERP等業務系統落地實施,產出相應資料,並且進行管理;資料與平臺之間,需要透過資料工程師對資料進行關聯、融合、治理,然後推送至資料平臺。最後,資料科學家對資料進行深度挖掘、學習,並做出具體應用分析,生成智慧應用。

比如,零售行業在做精準營銷或廣告投放時,業務人員只需在系統頁面選擇相應的功能,平臺就會根據客戶畫像(包括性別、年齡、愛好等標籤)鎖定目標受眾群體,有針對性地傳送資訊。同時,業務人員跟進活動後續進展,反饋使用者意見和建議,並透過調整策略、最佳化功能,形成閉環。整個流程不停迴圈運作,逐步達到最優效果。

柯志超介紹道:“未來,技術在應用端的主要任務是降低業務人員使用資料的門檻與難度。圍繞‘資料業務化、業務資料化’,把業務與資料之間的關係梳理清楚,設定不同的資料應用場景並提供相應的解決方案。”

用資料賦能業務,要有“資料業務化”思維

資料質量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柯志超介紹,企業在搭建資料中臺時,經常會遇到以下幾類難題。一是資料匯聚難。每個IT系統定義不一致,無法保障資料的準確性,也缺少方法來補充資料。同時,資料治理難度較大,人工維護成本過高。二是資料打通難。IT系統“多、散、亂”,員工面對N多系統,負擔過重,傳統資料技術又造成大量資訊孤島,靠人工打通幾乎不現實。另外,業務或IT系統一旦變動,所有的應用和報表需要重新梳理,運維壓力較大;三是資料應用難。資料使用初期,僅停留在形成報表輔助領導決策的階段,根本沒有賦能給業務端,無法滿足業務需求。

以上難題該如何解決?

柯志超介紹,首先,需要專業工具接入不同業務系統,獲取相關資料,包括爬取網際網路資料、業務資料庫資料,以及線下采集和收集的資料,將這些資料統一存放、統一管理、統一分析。在資料打透過程中,技術人員要有“資料業務化”的意識,對有關聯的資料要提供相應工具進行組合和加工,方便業務人員理解、檢視和使用。只有真正用資料賦能業務,充分讓業務人員運用資料,才能實現資料驅動業務發展的資料應用模式。

在交流環節,有嘉賓提出:“企業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COO、CFO、CTO、CIO、CDO這些崗位之間是如何分工的?它們之間的關係是什麼?”

何志超表示,COO的職責偏向運營管理,CFO的職責偏向財務管理,通常都跟技術沒有直接關係。CTO、CIO和CDO的職責跟技術相關。其中,CIO與CTO的職責在很多場景應用下比較相似,但在不同行業、不同型別的公司裡,它們之間是存在差異的。通常情況下,傳統制造型企業或零售企業的業務主體就是業務本身,這類企業用技術解決產品問題,在上線系統時,由CIO統籌規劃;而網際網路IT企業透過技術研發產品,產品賦能不同行業去做相應的服務,這類企業由CTO總體負責。CDO是基於DT時代衍生出的崗位,只有當企業資料體量較大時,才需要專設CDO崗位。

還有嘉賓提出,搭建資料中臺的過程中,最大的困難是什麼?

柯志超認為:“最大的困難是企業不同組織和部門之間的配合。對於新興事物,多數人存在牴觸心理。需要找到企業痛點,用資料分析方法將其打通,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整個企業對數字化轉型就會有更直觀的感受。建設資料中臺是‘一把手工程’,需要董事長或CEO親自驅動,把每項工作落實到個人,整體協調,統籌推進。否則,這項工程太過龐大,難以完成。”

最後,柯志超總結道:“建設資料中臺是一項長期工程,需要從頂層規劃開始,包括從技術架構、資料建設架構、資料應用、中臺工具選型、人才組織規劃等方面全域性考慮,並且,要將應用痛點作為切入點開展建設工作。比如,企業銷售效率較低,影響公司業績,為了解決問題,需要考慮用哪些資料、工具和技術。在此基礎上,結合公司頂層規劃設計,再逐步添磚加瓦,形成完整鏈條。”

財務數字化,你有怎樣的經驗想要分享,或有怎樣的困惑與我們交流?

9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庫克:iOS14重磅功能,沒得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