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文:蘇道博(譽道傳媒董事長)

1995年,正是中國網際網路的鴻蒙初始,出現了一個叫惠多網的網站,現在很多網際網路大佬,都在這家網站打過工或者灌過水,馬化騰曾是該平臺深圳站站長。

作為站長,回答網友的一些問題,這些網友裡邊,有個叫雷軍的特別活躍,經常和站長馬化騰互動,而且還有個吃瓜群眾叫丁磊,那時候丁磊在寧波電信局上班呢。

作為網際網路的愛好者,丁磊在惠多網上,遇到了那時候還是網友的馬化騰和雷軍,丁磊在回憶這段往事的時候說:“那個時候我、馬化騰,包括雷軍都在這個網上,雖然沒有見過面,已經是網友認識了。大家都喜歡聯網的東西,而且我們這些人又比較擅長學習。”

那時候的丁磊被馬化騰洗腦了幾天以後,毅然決定辭職,去廣州創業,順路他還去深圳見了見從未蒙面,但是卻神交已久的網友馬化騰,兩個人屬於“一見傾心”,很多理念都不謀而合。

在1996年底,丁磊去了趟美國矽谷,在矽谷看到了網際網路公司的創業潮,回到中國之後,丁磊堅定了創業的決心。

1997年,馬化騰創辦了個網站叫“馬站”,人家屬於玩票,畢竟家裡父親那可是商業大佬,和李嘉誠都有交情,丁磊在這一年也創辦了網易,不同的是,丁磊是借了50萬,只有三個員工。可能是受矽谷之行的啟發,丁磊覺得未來域名在中國肯定非常搶手,畢竟註冊一個就少一個,於是他同時註冊188.net、188.com、163.net、163.com、126.net、126.com等多個域名,把幾乎所有寓意好的數字域名註冊到手。

1998年,丁磊靠著做入口網站和郵箱,賺了第一桶金,而且吸引了4000萬的風投資金,還是美元呢。

1998年,馬化騰在惠多網過得很悠閒,但是看到窮小子丁磊都靠創業發家了,他也按耐不住,整了個叫騰訊的公司,並且開發了一個 即時聊天工具——OICQ,也就是QQ的前身,上線9個月的時間,使用者就破了百萬。

使用者數是好事,也不是好事,因為使用者數大了,就需要擴充伺服器,但這個玩意很需要錢,為了維持OICQ的執行,騰訊不斷擴充伺服器,龐大的伺服器託管費,讓新生的騰訊遭遇了資金困難的問題,在2000年的時候,差點就以60萬元的價格賣給了深圳市電信局。

其實馬化騰本來是想賣給丁磊的,結果丁磊感覺郵箱當通訊工具已經可以了,起碼比以前寫信快多了,不需要馬化騰的那種小玩意,所以已經是大佬的丁磊有點看不上當年的網友馬化騰了。

畢竟那時候的丁磊帶領網易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了,在中國商業的拓荒階段,大家都認為只要上市,那就是成功了,所以拒絕收購馬化騰那個QQ。

馬化騰能渡過難關,還是兩個投資機構幫的忙,當時還叫盈科數碼的電信盈科和美國的IDG的投資,估計也是借了馬化騰父親得到關係,不然一個初出茅廬的小毛孩,人家憑啥投資你。

終於,4年後,也就是2004年,騰訊也上市了,總算趕上了自己當年的小老弟丁磊,這讓馬化騰頗為自豪。

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入口網站的衰落讓各大網際網路巨頭開始聚焦,騰訊走上了社交之路,靠社交帶動了支付、遊戲等行業,網易則專注郵箱和遊戲,也獨霸一方。

我們這一個過程一直沒有說另一個活躍網友雷軍,是因為雷軍正在金山上班呢,主做防毒和辦公,和丁磊、馬化騰的行業交集不多。

真的是時勢造英雄,每個時代,都會湧現屬於自己的王者,而在沒有出名前,大家都是打工人。

5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坐實剝削員工!蘋果對緯創下最後通牒:沒有解決問題,就沒有訂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