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一直有訊息稱蘋果在打造自己的汽車,至於進展到什麼地步,外界並不清楚。

之前知名蘋果分析師郭明錤給出的訊息源稱,蘋果汽車將在2023年至2025年釋出。如果蘋果真的提前兩年推出電動汽車,預計新能源汽車行業將迎來鉅變,畢竟這也符合接下來美國乃至全球的發展主題。

現在,有上游供應鏈稱,蘋果自己品牌的智慧汽車最快將於明年9月釋出,這要比原計劃提前了兩年。

訊息人士透露,蘋果汽車(Apple Car)已經完成了公路測試,而和大、貿聯 - KY、和勤、富田等汽車零元件廠已經開始響應蘋果備貨要求,而這些企業被列入首波供應鏈名單。

作為全球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以及在消費電子領域極具影響力的IT巨頭,蘋果每涉足一個領域,都會帶來大量令人驚歎的創新,並將產品體驗推至新高。

蘋果的造車夢,很久就有苗頭。

2007年,初代iPhone大放異彩。

也是這一年,發端於華爾街的全球金融危機正處於爆發前夜,美國汽車行業哀嚎遍野,紐約時報甚至直接發文“請求喬布斯拯救底特律”。

喬布斯和文德恩

不過,其實2008年蘋果就擱置了造車計劃,因為那時蘋果已經從iPhone上嚐到了甜頭,金融危機帶來的全球資金緊縮的局面也不允許喬布斯在汽車行業上冒險。

2010年5月,喬布斯給工業設計師布萊恩·湯普森一個發了一封郵件,表示想看看他的創業專案——小型輕便超現代原型車V-Vehicle。兩人還在車裡進行15分鐘左右的談話,可惜談話沒有什麼進展,蘋果後來也沒有在造車領域投入精力。

布萊恩·湯普森

2011年,喬布斯去世。

不過,接班人的對汽車行業的熱情並沒有消退。

2013年,蘋果推出iOS in the Car,一年後更名為Carplay——用一根資料線將手機功能對映到車載大屏上。

Carplay橫空出世這一年,蘋果也啟動了Project Titan(泰坦計劃)。

專案啟動後,蘋果就開始瘋狂買地挖人,傳統車企被挖走不少,甚至特斯拉也是重點物件。

大概是從特斯拉挖了太多人,特斯拉CEO伊隆·馬斯克早年還在一次採訪中公開回懟說,蘋果挖走的都是在特斯拉幹不下去的,蘋果是特斯拉的‘墓地’。

有意思的是,在2014年初秘密啟動泰坦計劃之前,蘋果還跟特斯拉方面有過幾輪收購談判。不過人家馬斯克以“不感興趣”拒絕了......

起初,泰坦計劃的主要目標是像當初發明Mac和iPhone一樣,從零打造一款完全顛覆汽車行業的新型智慧汽車。

但隨後加入的蘋果首席設計師喬納森·艾維則極力想打造一個全自動駕駛平臺,堅持不造整車,集中自動駕駛軟體平臺開發。也能理解,畢竟蘋果沒有任何造車經驗,而且蘋果早就習慣做平臺方,貿然轉行不穩妥。

於是,蘋果開啟了“造車派”和“系統派”的鬥爭。

喬納森·艾維

路線之爭的結果,以2016年初造車派老大史蒂夫·扎德斯基的離職、數百人被裁告終。

這時外界也開始有傳言,蘋果已經放棄了造車,而是轉向自動駕駛軟體系統研發。

此時,“泰坦計劃”走向終結。

後來,蘋果挖來了老將鮑勃·曼斯菲爾德——MacBook、iMac、iPad的領頭人,加入自動駕駛團隊。

而後,可以看出蘋果還是藏有造車念頭的,應該就是2018年8月,特斯拉工程副總裁道格·菲爾德(他曾參與過Mac專案)加入蘋果。

鮑勃·曼斯菲爾德

加入蘋果前,他在賽格威、福特、特斯拉等車企從事技術研發和車輛設計等工作,平民神車Model 3就是他的手筆。

道格·菲爾德

道格的履歷很明顯傳達了蘋果的意圖:車輛專案的負責人不是軟體工程師或AI科學家,而是機械工程師-硬體工程師。造車的火苗,並未熄滅。

雖然已經放棄了自己造車的“泰坦計劃”,轉做自動駕駛,但蘋果在最近幾年裡,還是一直在申請各類智慧汽車相關的專利。

這裡面很多技術,如紅外透明區域車窗、通風裝置、轉向系統、熱管理系統、汽車照明等,大多數都與實體汽車設計有關。

現在科技巨頭不管只開發系統還是自己造車,大家都想湧入智慧汽車的賽道,傳統汽車行業低迷的情況下,蘋果像一條“鯰魚”在盡力攪動渾水。

目前來看,蘋果要想真正實現自動駕駛+可移動空間裡的內容消費(看看車載的App Store),野心未免過大,但是蘋果從來不缺野心,也敢冒險,起碼現在蛋糕開始做了,庫克可以讓自己退休後拿更多獎金了。

12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驚喜!小米再曝新動態,大家心心念唸的小米11快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