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18日,Facebook釋出了數字貨幣專案Libra白皮書,由此引發了世界各國央行的關注與討論。全球央行開始密集釋放研發數字貨幣的訊號,中國央行也不例外。
中國央行數字貨幣從2014年開始研究,到2018年已經趨於成熟,並在2019年8月份Libra引發全球央行熱議時 “呼之欲出”。
中國的央行數字貨幣英文簡稱為“DC/EP”,“DC”是“Digital Currency(數字貨幣)”的縮寫,“EP”是“Electronic Payment(電子支付)”的縮寫,主要功能就是作為電子支付手段。
電子支付已成為未來發展的大趨勢。美國信用卡支付極度發達但電子支付相對落後,而Libra等機構發行的以美元為主要錨定物的數字貨幣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美國在電子支付領域實現突破。但中國現在以支付寶、微信支付領銜的移動支付已經全球領先,那中國央行為何仍如此重視數字貨幣?
首先要明確的是,中國央行即將發行的央行數字貨幣和Libra存在本質差別。中國央行數字貨幣是由中國央行發行的法定貨幣,是中央銀行的負債,由中央銀行進行信用擔保,具有無限法償性(即不能拒絕接受央行數字貨幣),是現有貨幣體系的有效補充。而Libra是由Facebook領銜的Libra協會準備發行的一種尚未得到監管許可的數字貨幣。雖然Libra的價值與一籃子貨幣掛鉤,但它仍在很大程度上會對現有貨幣體系造成衝擊,擠佔現有各國法定貨幣的使用空間。
其次,此次央行即將推出的數字貨幣重點替代M0而非M1和M2,簡單而言就是實現紙鈔數字化。中國當前貨幣體系中,基於商業銀行賬戶體系的M1和M2已經實現了電子化和數字化,所以短時間內沒必要使用另一種技術對其進行再一次的數字化改造。
另一方面,目前國內支援M1/M2流轉的銀行間支付清算體系在市場化的推動下不斷演進,支付效率和效能足以滿足當下經濟發展需要。用數字貨幣對M1/M2進行替代只會對現有系統造成巨大資源浪費而且不一定能提高支付效率。
再者,用數字貨幣替換M1/M2,可能由於與商業銀行賬戶體系的關聯本質,使央行數字貨幣的投放變得愈加複雜和不可預測,甚至會由於影響商業存款引發信用擴張和貨幣乘數效應,進而擾亂現有貨幣體系的正常執行。所以,央行短時間內不會也沒動力再次改造M1/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