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下單,商品秒送,似乎是大多數人對京東的直白印象,不過,京東健康似乎要重新整理大家的這種印象。10月28日,京東集團副Quattroporte、京東健康CEO辛利軍在2019京東健康合作伙伴大會做主題演講時表示:京東健康要做的不是簡單的醫藥線上銷售,而是要做使用者“首席健康管家”,要給使用者提供覆蓋生命全週期的健康管理。
從商業邏輯上來說,京東依靠國內最先進的物流和資訊流技術,做一個線上藥品銷售平臺簡單又省事,而花大力氣推動“新藥品扶貧計劃”、“新赤腳醫生計劃”和“新慢病防治計劃”三大計劃,試圖對使用者的健康“從頭管到尾”,即耗時耗力,又很難產生直接受益,京東健康為何捨近求遠?
使用者、傳統藥房和醫院缺什麼?
身體生病了,自己估摸著症狀,去藥房買一點藥吃,是普遍現象,每一個小區,周邊都圍繞著幾個藥房。按理說,社群醫院已經很普遍了,甚至很多醫生都已經進駐線上,大家為何還是要自行診斷,自行買藥呢?
原因其實很簡單——看病治病難,是揮之不去的傳統印象。普通的感冒發燒,如果去醫院,全系列流程走下來,費時費力不說,還需要拖著病怏怏的身體在各個視窗之間徘徊、排隊,掛號、診斷、收費、檢驗、取結果、取藥……每一個流程,似乎都有一條長長的隊伍需要排。所以,對於大部分自限性疾病而言,自己去藥店買點藥壓制症狀,似乎是不錯的選擇。但就算是這樣,也存在著藥房胡亂推薦利潤高的藥,讓沒有醫生資質的人進行診斷,盲目購買保健品,甚至是濫用抗生素等亂象的出現。
而傳統藥店正經歷著移動網際網路的衝擊,尤其是年輕使用者,線上購買已經成為刻在骨子裡的生活習慣。但傳統藥店向線上拓展的程序卻並不順利,一來是因為缺少強大的技術團隊來做底層支撐,二來是由於藥品的流通渠道無法滿足快捷配送的要求,再加之藥店缺乏足夠的品牌號召力,所以儘管使用者對線上藥店充滿期待,但實際上傳統藥店獨自拓展線上渠道成功的例子還很稀缺。
醫院在當前中國依然承擔著最沉重的醫療壓力,尤其是知名的公立醫院,醫生超負荷工作更是普遍,如何將優質醫療資源真正用於緊急和疑難雜症的診療,將普通感冒等常規病症在社群醫院就獲得及時治癒,同樣也需要新技術抓手。
能不能讓頻發的日常小病輕病,可以不用再跑醫院,也能得到合規的診斷,線上線下一體的服務?能不能讓每一個人都對自己的身體心中有數,方便地進行身體檢查?這就需要傳統醫療機構和藥房藥店大幅提升生產力,用他們缺乏的技術賦能、冷鏈物流和大資料、AI等新技術協同創新,來解決使用者看病難、取藥費時費力,無法做到提前預防等問題。
京東健康,扮演的正是科技賦能的角色,並非僅是大家印象中的“神速送貨上門”的活兒。面對越來越多的亞健康群體,無論是供給端還是從需求側都實現科技賦能,連線和打通產業全鏈條,融合各方醫療資源,達成貫穿生命全週期、覆蓋健康全場景的產品及服務,實現“以健康管理為核心”的目標。
京東健康推三大計劃,直指醫療健康痛點
京東健康為此推出了三大計劃——“新藥品扶貧計劃”、“新赤腳醫生計劃”和“新慢性病防治計劃”,每一個計劃,都劍指當前醫療健康行業的痛點和頑疾。
一部電影《我不是藥神》揭露了底層群眾面對高價藥物的無力,這種無力是要付出生命作為為代價的。而“新藥品扶貧計劃”,則從兩個角度來解決這個問題——先是在供給方面,利用京東供應鏈的優勢,保障基層和偏遠地區的藥品供應,讓很多資訊閉塞的村落,也可以接觸到各種先進藥物,而不再去迷信土方子。光是有藥還不夠,京東健康還針對貧困人群,提供每人一千元的購藥補貼,解決買藥貴的問題。藥品齊全,大家都買得起,相信人們在病痛的壓力下,很快就會做出合理的選擇,不再是望藥興嘆。
而“新赤腳醫生計劃”,則是對醫療資源稀缺和分佈不均衡的問題而來。時至今日,村醫仍是保障大多數鄉村人群醫療健康的主力軍,然而鄉村醫生,通常都面臨較大的醫療壓力,同時也因為培訓不足,醫療技能也僅限於診斷普通疾病,對大病和特殊疾病無能為力。京東健康聯合著名心血管病專家、醫學教育家胡大一教授共同提出“新赤腳醫生計劃”,則是希望通過技術手段,對基層醫務工作者開展技能培訓和遠端幫扶,一方面直接提升基層鄉村診療水平和品質,另一方面也能讓更多的村醫掌握先進的醫療技能,讓基層居民可以獲得便捷、價廉、安全的醫療健康服務。
類似於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在中國有低齡化的趨勢,而這類疾病的特點是需要長期跟蹤和管理,才能控制病情。而類似於抑鬱症等精神類疾病,通常很難被發現和重視。“新慢性病防治計劃”就是針對此類疾病而來,其還是利用網際網路和技術手段,讓專科專業的力量可以觸及更多基層。京東健康的主要合作物件是公立醫院的重點專病專科,對專病專科的健康管理是極為專業的,利用頂級醫院的優勢資源,可以起到示範和探索的作用,從而逐步建立慢病管理生態體系。
不難看出,京東健康的三大計劃,針對的是藥品供應鏈、基層醫療服務水平和慢病管理等多個醫療領域存在的痛點。三大計劃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是直擊痛點,切實有效的,而且有較高的落地可行性,並非簡單地喊口號。三大計劃全部順利開展後,可以起到幫助國家推進醫療健康事業的發展,幫助普通民眾提升藥品可及性,享受便捷廉價的專業醫療服務。
發展科技的最終使命,是普惠福斯
無論是最基礎的研究,還是發射火箭實現登月,科技發展的最終使命是普惠福斯,歷史的發展也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在三大計劃中,如果沒有技術賦能,尤其是類似於AI等新技術,是無法盤活現有的醫療資源來達成目標的。比如,京東健康在智慧健康上投入了AI、大資料、物聯網等技術手段,AI診斷可以根據症狀迅速完成初步診斷,經過發展甚至可以達成類似於醫生“望聞問切”的效果,可以大幅節省醫生的診斷時間。而5G技術的運用,再配合AI技術,讓“區域醫聯體+網際網路醫院”模式得以實現,醫患之間不再使用模糊不清的影像進行溝通,醫生面對的是猶如面對面坐著的病人和AI提前診斷的結果,其效率可想而知。
京東健康推的三大計劃,其實都是以先進科技為基礎的,隨著科技的發展,三大計劃其實還可以進一步爬升。這一次的科技普惠,其實還有著特別的意義——對醫療體系中的弱勢群體有特殊照顧,讓原本看不起病、吃不起藥的人群,可以享受到先進的醫療服務,並不用為昂貴的藥物犯愁。但願世間人無病,哪怕架上藥蒙塵。這一次,京東健康用技術普惠和技術賦能,積極推進疾病預防,針對慢性病和困難患者,推出了一系列補貼活動,算經濟賬京東並不划算,但如果從社會整體利益的角度去考量,善莫大焉。
對弱勢群體的關注和投入,是人類文明發展新高度的體現。京東健康的三大計劃,與京東電商扶貧等一系列公益行動一脈相承。在國家“大健康”戰略背景下,“強基層,重預防”是新時代健康建設的核心,京東健康的新戰略,無疑也是和“大健康”的新時代目標高度契合,成為共創健康新時代的重要組成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