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繼續——
10
事實上,華為是近10年才被公眾所熟知,早期一直默默無聞。
2000年為了考託福,我去上夜校,幾次遇到同一個小姐姐坐我旁邊。
後來,她說:“咱倆這麼有緣啊,認識一下唄....”
遞過來一張名片,上面寫著“華為採購部”,她接著說:
“我看你每次都來得比較早,以後你幫佔位,我就坐你旁邊好嗎?”
我言辭犀利地拒絕了她:
“我最討厭別人霸座位了,想坐好位置,你可以來早點!”
這其實只是說辭,主要是因為我根本沒聽說過華為這個名字,那時主動遞名片的,不是搞推銷的,就是搞傳銷的。
大概多數人和我一樣,那時除了通訊行業的人,很少人知道還有華為這樣一家神奇的公司,直到華為開始做手機,任正非以及華為才廣為人知。
任正非是個專注的人,他始終堅持應該紮根於通訊行業。
華為內部曾多次有人提議進軍房地產,他都極力喝止:
“華為堅決不做房地產,誰再提,誰下崗!”
類似的話, 董明珠也說過:“大家發現炒房那麼容易,誰還來做實業?”
只是董明珠剛說完沒多久,格力集團就成立了地產公司。
任正非一開始對手機也非常排斥,直到3G網路的出現。
2002年10月,華為3G專案組的張利華意識到,中國將迎來一次“手機革命”,華為如果錯失這個機會就太可惜了。
於是她借一次研討會,斗膽向任正非建議,結果任總大發雷霆,拍著桌子說:
“這事兒以前早有定論,怎麼還提!”,會場寂靜一片,張利華覺得捅了窟窿,做好了離職的準備。
然而,2個月後,張利華突然接到通知,要召開手機立項會,讓她做份彙報材料。
會上張利華一邊小心翼翼地做彙報,一邊偷瞄著任正非,任總表情平和,聽完彙報後,對財務副總裁紀平說了兩句話:
第一句:“紀平,拿出10個億做手機。”
第二句:“中興都沒做成,我們要不一樣,成立獨立的終端公司來做。”
一個開天闢地的決定,就這兩句話就搞定了。
當然在這之前,鄭寶用和徐直軍都發揮了巨大的作用,而任正非最終聽從了他們的建議。
你說“專注”和“固執”到底有什麼區別嗎?估計沒人能說清,就像沒人能說清“靈活”和“多變”的區別。
那些做成大事的人,似乎總能在兩個極端之間,恰如其分地尋找到一個平衡點,而我們也只能以後視鏡的方式來進行解讀。
任正非這種專注下的宕開一筆,直接把餘承東送上了歷史舞臺。
餘承東,安徽人,93年加入華為,後來是無線事業部的老大,只是這個事業部主要拓展海外業務,所以在從事手機前,外部人很少聽過餘承東的名字。
但是這哥們帶領的無線事業部,曾橫掃歐洲,助力無線產品收入躍居世界第二,逼近愛立信,餘承東也因此深得任正非的賞識。
餘承東屬於那種神經粗壯的人,大大咧咧,敢想、敢說,敢幹,臉皮厚。
據說,他剛剛加入華為時,就拿別人的座機給任正非打電話:
“老闆,我發現了一個好東西,叫CDMA......”
任正非沒建議他去看病,而是讓總裁辦的人打電話回去,問問這人是誰。
這世界上總有些事情無法用道理解釋,都是大膽越級向領導提建議,被認可了,就是群策群力,就是勇於諫言。
如果被建議去看病,那就是不安心本職工作,好高騖遠......
沒人知道這其中的邊界在哪裡,我們只知道風險與收益並存。
也許正是餘承東的大膽,才會讓任正非覺得他是做手機的最佳人選。
事實上,當任正非決定做手機之後, 這就成了他的一塊心病,2003年,華為研發出自己的第一款手機,名叫D208,開模模具只花了區區26.8萬元。
當任正非拿到樣機時,仰天長嘆,然後猛把手機摔到了地上:
“這什麼破玩意啊,丟華為的人!”
在前8年的時間裡,華為手機一直很雞肋,主要依靠和通訊行業的關係,做一些定製功能機和低端品類,利潤薄、沒前途。
這顯然違背了任正非“做就做好”的理念,他曾一度想把手機事業部賣掉,後來報價方給的錢太少,任總一氣之下不賣了,決定來個背水一戰。
只是重症需猛藥,這種僵局必須要找個能折騰的人,這時在無線事業部立下赫赫戰功的餘承東便成為了首選。
11
管理者和員工在認知上有一個很大的不同。
很多員工如果手頭工作沒有做好,會覺得是這項工作不適合自己:
“我明明學的是法律,你讓我去做市場?”
然而,在管理者眼裡,無論你現在手頭上工作做是什麼,只有做得出色,才有可能把你放到更重要的位置。
因為但凡通透一點的管理者都明白,把事情做好的底層規律是一樣的。
這大概也是任正非啟用餘承東的另一個重要原因,這個任命在當時引來不少爭議,很多人認為餘承東沒有一點做手機的經驗,靠譜嗎?
然而,餘承東卻用實際行動告訴這些人——就是不靠譜,咋滴了?
餘承東一上來就直接砍掉了很多低端機和功能定製機,想走智慧高階路線,這不僅引起內部很多人的反對,也得罪了不少電信運營商,在歐洲,15家運營商中有14家中止了跟華為的合作。
2012年,年底盤賬,華主手機業務從原來的1.5億臺,直接降到1.2億臺。
這讓餘承東在內部遭受更猛烈的非議:
你是來救火的,還是來放火的?
那年,華為年終獎總額125億元,所有事業部的總裁看到賬戶那串長長的數字,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而餘承東年終獎一欄卻異常的乾淨,只有一個豐滿的數字:0。
不懂手機的餘承東,在手機研發的道路上也很坎坷。
他主導研發的第一款手機叫Ascend P1,對標的是小米M1,雖然效能不如小米,但是價格卻高出400多元。
更要命的是,Ascend這個單詞沒人能叫的準,以至於線下店員向顧客介紹時,直接忽略這個單詞:
“這是我們的新智慧手機,叫P1。”
很多顧客一臉錯愕的反問:“啥,你們的手機叫P !?”
結果,Ascend P1的銷售量還不到100萬臺,慘敗告終。
隨後,餘承東又推出一款Ascend D1手機,這款,載入緩慢,用一會就發熱,除了能在冬天當暖手寶外,使用者體驗極差。
據說任正非因此龍顏大怒,在一次會議上,他把這款手機直接摔在餘承東的臉上,手機被彈出去很遠......
餘承東看起來是要玩完啊,幾個終端業務部的元老也伺機而動,搞了一場“倒餘運動”,向餘承東公開發難。
關鍵時刻,任正非站在了餘承東這一邊,說:“餘承東代表了我,不支援他,就是不支援我。”
拿到尚方寶劍後,餘承東乘勢而為,把“倒餘派”一一調離,換上自己用得順手的人。
就這一點來看,任正非道法頗高,摔臉歸摔臉,但對餘承東的支援不遺餘力,所有要求,幾乎都給與滿足了。
這種做法的潛臺詞就是:
所有障礙我都給你掃清了,倘若再做不好,看你還能說什麼。
餘承東也深領其意,於是納下軍令狀:“銷量一年翻三倍,否則下課。”
在這個背景下,餘承東傾注所有資源孤注一擲,把寶押在華為P6手上,成了揚名立萬,敗了回家種田。
為了擺脫華為手機的直男形象,餘承東將三星中國區品牌部的楊柘挖了過來,“美是一種態度”、“爵士人生”、“似水流年”這些文藝範兒廣告語,就出自楊拓的手筆。
在研發方面,更是打光了所有的子彈,近千名研發人員不分晝夜地連軸轉。
據說當時上海研發中心旁邊以前是新陸火葬場,在這附近上夜班的人,經常提心吊膽。
自從華為上海研發中心來這裡以後,午夜時分還燈火通明,人進人出,附近的打工人都多了一份安全感。
最後,P6銷量一舉突破400萬臺,此後餘承東又乘勝追擊,陸續推出P6S、P7等產品,每款都大賣,P7銷量更是達到了700萬臺。
此時的餘承東一掃陰霾,揚眉吐氣,在社交媒體上也會發表一些驚人的言論,被大眾稱為餘大嘴。
他懟過雷軍,懟過羅永浩,和國外品牌更是不共戴天,餘大嘴曾多次揚言,要“滅掉三星,打死蘋果”,低調的任正非還專門發郵件強調不要這麼說,誰再說,就重罰:
“發現一次,罰100元!”
我估算了一下餘承東的收入,餘額很充足,一年能講幾十萬次。
所以,豪橫是需要資本的。
華為智慧手機,2019年市場份額38.5%,排名第一,消費者業務(主要是手機)營收4673億元,佔華為總營收的54%,這些都是餘承東的資本。
當你有了這些資本後,整個世界都會對你和顏悅色,你所有的特質,哪怕是曾經的缺點,也會變得耀眼奪目,被眾人稱道。
更重要的是,你和老闆變成了一種共生關係,你也能獲得更多的支援,有些是物質上,有些是精神上的。
任正非後來告訴餘承東,自己的家人也開始用華為手機了。
眾所周知,任正非家人以前是用蘋果的,因此餘承東聽到這句話後,欣喜若狂,逢人便講:
任總的家人現在也用華為手機了,真的!
12
如果你略有一點商業常識,就會發現,當下很多炙手可熱的公司,並不是在“創造額外價值”,而是在“截胡內部利益”,蛋糕沒有被做大,他們只是在切分原有的資源。
顯然華為不在這些公司之列,華為是一家名副其實的技術實業公司。
華為的研發人員佔比為45%,去年研發費用突破1000億,佔銷售收入比重為14%,在歐盟釋出的2018年工業研發投資排名中,華為位居全球第五,比因特爾、蘋果還高。
國際專利申請件數,幾年來華為也都位列全球第一,其中在2019年,華為5G通訊SEPs(標準必要專利)件數佔全球的15%,妥妥的一哥。
華為透過三十年,對技術不懈追求,換回如今的江湖地位,這大概也是世人對華為欽佩的原因。
我不是在給華為唱讚歌,華為也許並不算完美,但是如果中國能多有幾個這樣的公司,“實業興邦”四個字才真正有所依託。
當然,這篇文章也不是在吹捧任正非以及華為的管理者,我更想讓大家看到他們真實的一面,他們像普通人一樣擁有喜怒哀樂,一樣擁有亮點和瑕疵。
任正非說自己提了一桶漿糊,粘住了18萬人,而吳春波有更文藝的說法,他說任正非建造了一艘大船,載著十幾萬人,總能駛過驚濤駭浪。
倘若如此,駕駛艙內的船長、舵手和大副更容易被我們看見,但是那些拼命划槳的水手,同樣值得被記住。
有一項統計,華為只有30%的員工可以在零點前入睡,22%的員工體脂率超標。
2006年,一位叫做胡新宇猝死在工作崗位上;
2014年,華為海思42歲的開發部部長王勁猝死;
2016年,41歲的華為員工魏延政癌症去世;
2017年,22個月沒有休過假的員工齊智勇過勞死。
這些人的故事沒有過多的出現在公眾媒體中,他們只留下了名字。
華為員工在開拓海外業務時,也付出過沉重的代價:
2002年,埃及航空飛機撞山墜毀,華為員工呂曉峰死裡逃生;
駐喀麥隆的產品經理劉勝,卻沒有那麼幸運,2007年5月,在肯亞航空公司空難中遇難;
2009年6月,法航空難,27歲員工禚佳春遇難,他剛結婚不久;
2014年10月,馬航空難,兩位華為員工遇難,一位是無線解決方案部的梁旭陽,一位是馬來投標中心的田軍偉。
除了這些災難性事件,華為員工更多面對的是苦逼的日常:
永無止境的加班、長期無休的漂泊、晝夜不分的會議、聚少離多的家庭,嚴苛無情的考核......
這些大概只有華為員工和家屬才能體會。
你可能會說,他們都是奔著高收入去的,確實如此,但是透過自己的努力,追求個體和家人的幸福,本身就是一件值得提倡的事。
關鍵是,還能有這樣一家公司,不需要你擁有特殊背景,只需付出努力和知識,也能獲得豐厚的回報,這大概就是華為的終極密碼。
也許在華為員工的心目中,這已經不僅僅是任正非的船,更是“我們的船”,僅此一點,就是多數企業無法做到的。
-END-
參考文獻
《華為的前半生》·嘯天
《華為往事》·劉平
《辦中國最出色企業》·李玉琢
《走出華為》·湯聖平
《任正非》·於立坤
《揭秘華為二號人物,地位卻僅次於任正非》·月落烏堤
《激盪三十年》·吳曉波
《華為手機往事:一個硬核直男的崛起故事》·飯統戴老闆
《商界恩仇錄:少年天才和商界大佬往事》·萬小刀
《任正非掀“整風運動”,夠狠!》·金豆
《華為人才千千萬,為何只有這個女人能與任正非比肩?》·華商韜略
《華為研發》·張利華
《最新報告:華為成為世界5G關鍵專利龍頭》·心聲社群
《我的父親母親》·任正非
《華為沒有秘密》·吳春波
作者簡介:良叔,百萬使用者新媒體創始人,暢銷書《超級個體:打造你的多維競爭力》作者,原世界500強高管,良翰商學院創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