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鷺鷥腿上劈精肉"

"中美網際網路巨頭:一個研究上火星,一個研究搶菜販生意"

"網際網路巨頭入局社群團購,菜市場和菜販很受傷"

……

最近,社群團購這個當前最火熱的零售創新業態引發了越來越多的爭議。但仔細觀察可以發現,大多數爭議都集中在搶奪菜販生意上。問題來了,在傳統菜市場不斷凋零的今天,社群團購飽受爭議的原因,真的是搶奪菜販生意這麼簡單嗎?

01

中國賣菜30年簡史

想要知道社群團購是否要取代菜販的生意,首先要了解當前中國蔬菜供應體系。

目前,中國的蔬菜供應體系起最早起源於"菜籃子工程"。上世紀八十年代,為緩解我國副食品供應偏緊的矛盾,農業部於1988年提出"菜籃子工程"。一期工程主要建立了中央和地方的肉、蛋、奶、水產和蔬菜生產基地及良種繁育、飼料加工等服務體系,以保證居民一年四季都有新鮮蔬菜吃。到了1993年底,全國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已經達到2080個,城鄉集貿市場已達8.3萬個,其中農副產品專業市場8220個,初步形成了全國大市場、大流通的新格局。

1995年,第二期"菜籃子"工程開始。新一輪菜籃子工程主要有四大特點:加大基地建設,向區域化、規模化、設施化和高檔化發展;城鄉協手共建"菜籃子工程"。比如我們現在熟悉的山東壽光蔬菜供應北京、山東臨沂蔬菜供應上海和南京的格局,就是在那時建立起來的。

1999年到2009年,"菜籃子工程"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提高農產品安全性。這個階段的標誌性事件是2001年4月,農業部開始實施無公害農產品行動計劃,強行推廣至全國。10年間,農業部認為我國基本進入無公害產品時期。2010年開始,菜籃子工程進入以"技術發展"為核心的新階段。

"菜籃子工程"30年,不僅讓中國人均蔬菜佔有量成為世界第一,還推動形成了以中心批發市場為核心,連線生產基地和零售市場的穩定的"菜籃子"市場體系。

02

社群團購的對與錯

事實上就算沒有社群團購,原有的以批發市場為核心、個體菜販為銷售端的生鮮供應鏈體系也已經不適應當前社會的發展。

(1)上下游分散,供應鏈冗雜,阻礙中間商規模採購

傳統的生鮮供應鏈,從農戶到消費者一般會經過4層環節。生鮮供應鏈的上游以極為分散的小農生產模式為主,近年來雖然以合作社模式整合了一定數量的農戶,但規模均比較小。

2018年時平均整合度為50戶/個,遠低於2001年時美國1000戶/個的整合度。中游各級批發商很難跨越產地採購商直接向農戶採購生鮮產品。

不僅如此,我國食用蔬菜有229種,常用蔬菜高達150種。一個批發賞通常只會運輸幾種或十幾種蔬菜難以全面覆蓋。並且多層運輸極大的提高了我國生鮮物流的損耗率。

據智研諮詢資料顯示,僅果蔬一項我國的損腐率就達到了25%,肉類和水產品也分別達到12%和15%,極大的提高了我國生鮮產品成本。

(2)市場資訊不對稱,批發商被迫"捨近求遠"

事實上,批發商並不總是直接將生鮮批發到距離最近的批發市場,而是先將生鮮產品運往知名度高、吞吐量大、銷售更快的批發市場銷售。主要還是因為多級批發市場因輻射範圍、品類範圍等原因被劃分為不同層級。比如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已經不侷限國內,而是面向整個東亞。但這也導致了資源非效率浪費越發嚴重。

深陷社群團購爭議中的菜販,只是傳統生鮮物流體系的最下游,就算沒有社群團購,傳統菜市場模式也已經在轉型當中,絕大部分個體菜販也會消失。據智研諮詢資料顯示,2011-2016年之間,中國生鮮超市行業增速在不斷呈上升趨勢。同比增速也由2012年的7.1%增長至2016年的11.1%。生鮮超市最大的變化就是取消了中間商,菜品直接從田間或者一級供應商發到門店。

除此之外,傳統菜市場也在謀求改變。今年疫情期間,北京新發地菜市場就新增了20個社群網點,這些農產品不透過中間環節直接供應到社群居民的餐桌上,降低了運銷成本,減少了運輸時間。根據統計,新發地社群菜店比社群周邊菜市場或超市的價格低10%-15%。

此次興起的社群團購也只是傳統生鮮供應轉型過程的一個分支,在供應鏈改革方面社群團購並沒有問題。社群團購模式最大的錯誤在於"補貼搶市場模式"。而這種模式會引發"百萬漕工"以及"打擊創新"這兩大問題。

"百萬漕工"是有關明朝的漕運改革的一句話:"百萬漕工衣食所繫,廢漕改海斷然不許"。這句話是相關利益集團阻止海運改革的一個說辭,但側面說明了社會轉型必須得的慎重。而菜販大多是自主經營、本小利薄,再加上生鮮產品易腐的特殊性,對資金週轉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很難承受資本短時間的降維打擊,短時間內消失的工作崗位難以計數。

更何況,假設補貼退潮、社群團模式購失敗以後,退出菜市場的菜販也很難回到菜市場,造成一地雞毛的場面也很難收拾,資本的試錯成本最終由社會承擔。在打擊創新方面就不多說了,這裡帶大家回憶一個老段子:"如果你能承受住騰訊的抄襲,那你就贏了",說的就是資本對創新的打壓。

03

生鮮供應鏈改革的下半場

生鮮供應鏈改革很複雜,筆者只能拋磚引玉。

這裡首先談談社群團購。拋開社群團購現在製造出來的繁榮和補貼,直指買菜本質的話,社群團購真正的消費人群是什麼?

答案很簡單:白領。

買菜有兩大特點:高頻、隨機。大家每天都要吃飯,高頻就不用解釋了。隨機性也很好理解,想想你去超市買菜和點外賣的時候是不是很糾結?而大部分人白領由於工作的原因,很難有時間買菜。

在社群團購出現之前,很多人要麼是點外賣,要麼就是提前一週在超市買好菜。再加上,傳統菜市場許多時候確實存在著髒亂差、缺斤少兩、"殺生""區別定價"等行為,讓許多年輕人很難接受傳統菜市場,這也是網際網路資本進入買菜市場的一個契機。所以,在補貼退潮以後,社群團購在退潮以後,針對白領延長產業鏈是一條不錯的賽道。

其次,"生鮮店+社群團購"也是一種選擇。生鮮店最大的優勢便是營業時間遠遠長於傳統菜市場,再加上剝離了傳統中間商,進行基地直採或者一級供應商直採,價格也遠遠低於普通菜市,對習慣傳統買菜模式的人也有很大吸引力,運營模式比上一代團購的"前置倉"模式更有生命力。

在傳統菜市場改革上,歐美也已經走出了不錯的發展道路,簡單來說就是"強化專業管理、追求食材品質、舉辦人文活動、加強線上宣傳等"吸引年輕一代重新回到菜市場。

比如英國的博羅市場曾經是英國最重要的批發市場,在上世紀70—80年代面臨了超市模式的嚴重打壓。市場運營團隊主動引入面向散客的零售機制,並引進了一批主打火腿製品、天然果醬等特色手工食品的店鋪,吸引了一大批上班族。近年來還引入了專業化的管理團隊,設立了"博羅市場信託"的機構,並聘請了一批來自房地產、品牌營銷等領域的專家對整個市場進行經營理念方面的改革。國內,蘇州雙塔集市在經過重新打造、專業化管理以後,也重新步入了正軌,成為了蘇州的網紅打卡地。

圖:蘇州雙塔集市

無論是社群團購,還是生鮮超市又或者是傳統菜市轉型,中國生鮮供應鏈改革實在必行。未來,隨著中國"菜籃子"改革進一步推進,相關爭議還會繼續。

9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網路金融是我們的未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