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每年到雙11期間,電商刷單的話題總是甚囂塵上。電商巨頭京東、入獄的承興,兩家聽上去不相干的企業也因為刷單聯絡到了一起。相信很多吃瓜群眾已經聽過承興案件的始末,作為一名對供應鏈金融行業略有了解的自媒體人,我今天想從一個被諸多自媒體忽略的角度來談談這個事件,那就是——電商刷單可能是承興事件發生的根源。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去年四月份的新聞。在2018中國“網際網路+”數字經濟峰會這個活動的演講中,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兼執行長劉強東公開表示:“我們的財報裡,有些數字是有點虛高的,比如毛利率和成本。”緊接著,他解釋道,“這只是財務處理,並不是做假賬。”

這一言論很快將劉強東推上熱搜,有網友質疑:做假賬就是做假賬,就不要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了。

到底是“財務處理”還是做假賬?其實只要注意觀察,很多細節都顯露出了端倪:

01

疑問的源頭:過於完美的騙局

2019年7月5日起,伴隨A股上市公司博信股份和香港上市公司承興國際相繼公告其實際控制人羅靜因涉嫌金融詐騙被公安機關採取刑事拘留措施,一場精心籌劃並多家大型電商平臺協同多家大型金融機構中招的供應鏈金融騙局,終於在歌斐資產的報案下,戛然而止。

為什麼這個供應鏈金融詐騙能夠騙倒包括歌斐資產、湘財證券、雲南信託、摩山保理這麼多金融機構?為什麼這個騙局能在不同電商平臺、同一個套路下讓眾多機構係數中招且數額巨大,還可以持續這麼長時間?行業外人推測這些金融機構沒有盡調面籤、風控如同虛設等質疑,真的是這祥嗎?當騙局在精心設計、裡應外合下已經以假亂真,風控手段真的可以有效麼?或者說這個在大型電商平臺普遍存在的騙局,其存在的虛虛實實的全產業鏈土壤已經到了能讓不了解行業潛規則的金融機構在劫難逃的地步?

這個過於完美的騙局,讓我們實在有理由猜想:在承興事件中,是否存在內外勾結?

02

現今供應鏈金融如何舞弊:環環相扣的精妙設計

21世紀經濟報道的記者之前發表過一篇標題為《獨家揭祕承興控股供應鏈金融操作內幕:“低賣高買”迴圈刷單創造鉅額應收賬款憑據》的調查文章。以下是文章中還原大型電商平臺與承興國際虛假貿易真相:

根據筆者對於供應鏈的了解,這個環環相扣的遊戲想要實現起來並不難。打個比方,讓你們更容易理解整個過程。首先宣告,其中的價格都是假設:

1. 承興國際關聯企業A以低於成本價格向大型電商平臺供貨(如成本為100元,供貨價格為98元);

2. 承興國際關聯企業B以高價向大型電商平臺購買貨品(購貨價格102元);

3. 大型電商平臺通過操控上下游供應鏈企業,虛增貿易額,每單不當獲利4元;

4. 大型電商平臺通過操控上下游供應鏈企業構建虛假貿易,虛增102元的GMV,並通過高比例虛假的GMV,拉抬股價;

5. 承興國際相關企業總計獲得98元的虛假貿易流(資金流和發票流),並在大型電商平臺相關業務人員配合和默許下,將相應的貿易額向金融機構進行供應鏈融資。

這樣一套環節下來,大型電商平臺獲得了虛增的GMV和利潤,股價上升,獲得融資;承興國際通過虛假貿易獲得融資,同時也做大了自身規模,股價上升,形成套利空間(1元貨款,裝入上市公司搖身一變就有至少20倍的增值)。再通過第三方、第四方、甚至第N方的公司將壞賬轉移出去,核心公司則繼續光鮮亮麗,鏈條上的所有人都賺的盆滿缽滿,只有市場上被騙韭菜們被大舉收割,淪為犧牲品。

03

多方試圖揭開大型電商平臺刷單真相,但由於不可知的原因被掩蓋

2017年,就有消費者舉報,三星同款同型號的手機,在京東賣兩種價格,一種是3888元,和天貓等平臺價格一致,為正常促銷價格。另一種是4888元,面向企業採購。在某電商平臺上,部分企業批量採購的手機價格反而比單個零售的手機價格貴1000元。企業採購價格比零售還還高,明顯是虛假貿易和刷單行為。

甚至大米,也是一樣:

依據京東合作伙伴——華為榮耀Quattroporte的趙明2018年個人相關微博,其直指其在618期間,平臺商家都在刷單。同年,涉案金額達3.2億元的全國最大刷單案被爆出,其中,主要為京東商家提供刷單服務的金華吉森網路科技有限公司因組織虛假交易,給予罰款200萬元的處罰,該案系新《反不正當競爭法》實施後,全國查處組織刷單涉案金額最高、罰沒款最高的案件。

與此同時,早有業內人士和專業機構對京東的財報提出過強烈質疑,承興事件發生後,這些質疑更是達到了高潮。

中改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副研究員匡賢明分析稱,京東披露的618資料,對比京東近期財報公佈的相關資料可以發現:“1199億的銷售數字存在明顯的反常之處。按照財報相關資料的審計結果和既往增長比例進行資料推導,如果京東618期間披露的1199億的下單金額不是虛假數字,京東2017Q2的增速環比大跌,且出現在京東傳統銷售淡季向銷售旺季交替時;而如果京東經營一切正常,618的實際交易額則應在536億左右,僅為目前公佈數字的44%左右,(京東)水份或高達56%。”

雖然電商行業雖普遍共識京東有刷單行為,但市場人士大多估計其刷單量在20%~30%之間;資本市場分析師,給出的最大容忍度,是刷單率30~40%;而接近60%的刷單和虛假貿易,比例之高、膽子之大已經超越了一般正常人可以容忍的限度。

自2017年更改GMV之後,京東開始停止在季報中披露訂單量,在2019年更是停止了對GMV的披露。不再繼續披露GMV的苦衷,是這個數字已經大到無法被合理的解釋。從有資料可查的最後一次披露的是2018年第四季度的GMV,單季GMV達到大到驚人的5144億,2018年全年GMV應該為16800億,京東的主營品類是家電及數碼產品,但根據工信部賽迪研究院的2018年研究報告,2018全國的家電網購市場規模加起來才5765億,不合理的資料實在是到了挑戰常識的地步。(2017年Q2後,京東同時停止披露了GMV中自營與第三方在其平臺上銷售的比例。)

五道口供應鏈研究院院長魯順,在中國經營報《供應鏈金融風險頻發背後:合同、發票、確權均可偽造》中向記者表示,很多供應鏈金融的風險,都是因為核心企業和相關方多方勾結的道德風險產生。

但是由於不可知的原因,以上種種的質疑都沒有形成過輿論風暴,倒逼大型電商企業儘早收手。與此相反,電商刷單早已是行業內不成文的祕密,並且愈演愈烈。時至今日,金融機構和個人投資者的百億資金已深入泥沼,是否還有許多掩藏的雷未爆?承興是否只是京東旗下虛假貿易企業中的一家?多少金融機構和投資人的錢還在風險中?

如此種種,實在細思恐極,中國式的“刷單”,到了要喊停的時候了!

最新評論
  • 1 #

    還博士 僅僅只看到刷單 刷單只是x*中的一環罷了 京東沒你說的那麼不堪 某寶 某多那才叫水深

  • 2 #

    某寶經常看到有拿著小禮品的到處找人刷單的

  • 3 #

    某寶一顆煙的功夫,是多少億我忘了

  • 4 #

    做賬的都下課了,做不下去了

  • 5 #

    我幹了一單瑟瑟發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雙11成套路狂歡日被市場監督局點名,不玩套路的拼多多卻狂吸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