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蘋果釋出了2019財年Q4的財報。如外界預期的那樣,截止9月30日的2019財年,主打iPhone XS系列的手機銷售額確實有點兒慘,可以說,2019財年的iPhone產品真的競爭力不夠。

但蘋果還是有力挽狂瀾的能力,Q4的業績驚喜頗多。

一、iPhone銷售額不夠,服務和可穿戴裝置 來湊

iPhone業務在本季度逐漸企穩。服務業務和可穿戴裝置醞釀完成,開始顯現威力。

隨著新服務的推出,服務業務本季度開始提速,增速達到了18%。

以Apple Watch、Airpods和Beats耳機為主的可穿戴裝置更是大放異彩,本季度同比增速高達54%。

在這樣一個iPhone產品力偏弱的財年,蘋果迅速發力服務和可穿戴裝置這兩項業務,儘量彌補了全年的業績缺口。庫克又一次帶領蘋果重返市值世界第一。

展望下一財年,iPhone11熱賣已是市場感知到的事實,股價也已經先漲為敬。iPhone採取俯身低價的策略初試成功,也讓人們對預計2020年初將要推出的廉價版iPhone SE2的銷量產生了更多期待。再加上明年秋季將要推出的5G版本iPhone帶來的硬切換週期,似乎蘋果手機的好日子又要來了。

但更讓人浮想聯翩的是,隨著服務和可穿戴裝置這兩塊業務羽翼漸豐,後iPhone時代的蘋果版圖已逐漸清晰…

二、回顧蘋果的發展路徑,業務重心已發生多次轉型

從2007年至今,iPhone這個生意已經進入了第13個年頭。

但細想下來,賣手機是個多麼沒有護城河的不靠譜生意。產品的銷售高峰期其實只能維持幾個月而已,所以每年都要釋出新產品,而且新產品一定要有“天翻地覆”的變化。這樣一個依靠永續創新能力的商業模式,怎麼看都不算優秀。或許,喪失創新能力,正是手機廠商們一波又一波消亡的原因吧。

這樣一個需要年年爆奇蹟的生意,蘋果居然做了13年還能保持在高位,命咋這麼硬?

其實從喬布斯迴歸蘋果之後開始,蘋果的業務重心已發生多次轉型。我們來回顧一下蘋果的發展路徑。

1. 最初蘋果只是推出了一個更炫酷的音樂播放器iPod。

iPod的普及催生了使用者需求,手機和iPod都得帶上街,兜裡能不能只有一個裝置。

2. 於是誕生了一個能打電話的iPod,也就是iPhone。

蘋果沒有直接參與手機領域的競爭,買單初代iPhone的還是iPod的使用者們

3. 然後,iPhone悄悄完成從能打電話的iPod,到智慧手機的切換

初代iPhone是沒有App Store的。這個真正意義上定義智慧手機的軟體平臺始於2008年,直到2009年iPhone 3GS時才逐漸成熟。智慧應用App接棒成為驅動iPhone購買的主要因素。

4. 接下來,智慧App跳出iPhone,同樣執行iOS的iPad來了

依託通過iPhone養成的iOS開發者生態,蘋果適時推出不能打電話的大螢幕App硬體,也就是iPad。是的,iPhone培養了使用者的App使用習慣,而其核心iOS系統也不再是手機的附屬品。一個跨iPod、iPhone、iPad的iOS系統,才是此時的蘋果業務重心。

5. 更極致的App生態構建,Mac電腦逆週期成長

更完整的生態構建,通過iCloud將使用者的所有裝置無縫連線起來,甚至在Mac電腦上加入App Store。隨著智慧手機興起,全球個人電腦銷量滑坡的時候,蘋果通過移動平臺和Mac電腦的更緊密連線,逆週期帶動了Mac電腦的銷量。

三、智慧手機的增長總是有盡頭的,後iPhone時代的蘋果版圖

1. iPhone新增使用者逐漸飽和,智慧可穿戴搶先佈局起來

地球上一共就那麼多人,iPhone早晚有達到飽和滲透的一天。所以,有必要提早考慮後iPhone時代靠什麼增長。蘋果給出的第一個答案是,給iPhone增加可穿戴配件。2014年收購Beats,2015年推出Apple Watch,2016年推出Airpods,這一套組合拳下來,首先在Android體驗逐漸趕上iOS之後鞏固了蘋果的使用者粘性,此外更是依託iPhone撬動了更多的收入。

2. 硬體越來越拼不動了,後iPhone時代的蘋果版圖

因為有更多的購買價值,所以iPhone從來都不靠堆砌硬體取勝。想想也是,手握現金數千億美元的蘋果,如果比拼硬體採購的能力,有可能落後於其他廠家嗎?

但其他硬體廠家就沒有那麼多強有力說服客戶的能力了,所以硬體堆砌吊打蘋果就幾乎成了唯一可行的生存之道。

但硬體進步速度畢竟有限,每年都要堆砌最先進的硬體,手機廠商們早已經透支了新硬體的成熟空間。所以近兩年我們頻頻看到,各廠家都不斷髮布只能放在玻璃盒子裡觀瞻的新裝置。因為廠家已經很難基於成熟硬體釋出讓人耳目一新的產品了,只好連還不具備量產條件的新硬體都拿出來吸引眼球。

但蘋果有意識的採取更剋制的硬體升級策略,所以新產品硬體進步的空間相對還是很足的。但每年都要推新品,畢竟總有硬體透支的一天。

所以,提早考慮後iPhone時代靠什麼增長的第二個答案,蘋果想到了服務。

據蘋果透露,現役iPhone活躍裝置數高達9億,全部iOS活躍裝置數更是突破了14億。這是一個潛力巨大的存量金礦。

蘋果2019年接連推出Apple Card信用卡服務,Apple Arcade遊戲訂閱服務、Apple News+新聞訂閱服務、Apple TV+流媒體服務,正是對存量裝置的進一步增長探索。

目前,iPhone在蘋果收入結構中的佔比逐漸降低,服務與可穿戴裝置作用越來越凸顯。

小結

覆盤蘋果的業務發展歷程,雖然iPhone始終是最高光的主線,但支撐銷售額持續增長的重心已發生了多次轉型。

最新發布的財報及蘋果對未來的展望可以感受到,通過對服務和可穿戴裝置的佈局,iPhone對蘋果的意義已經改變。

iPhone不再固守高階,而正逐漸放下身段,成為蘋果接觸更多客戶的先鋒軍。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錘子堅果Pro 3,依然羅永浩風格,沒讓錘友失望,關鍵價格很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