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巨頭再"翻車":被批"無照駕駛",存款產品全軍覆沒
往年的網際網路巨頭,憑藉著"流量+資本"的套路,無往而不利。但是盛極則衰,今年對於它們而言,可謂是命運多舛,一波接著一波的"寒潮"襲來。如果說螞蟻的暫緩上市是一個"引子",那麼社群團購就是各位巨頭們"惹火上身"的開始,群眾的激憤,官方的"出手",讓網際網路巨頭們成了眾矢之的。
以往的"壟斷"策略行不通了,大家開始意識到了事情的本質,就是自己"薅的羊毛"最終網際網路巨頭們還是會憑本事"薅回去"。社群團購也迎來了"降溫",騰訊、阿里因被處罰出局,滴滴宣佈旗下的橙心優選退出競價,如今只剩下京東、美團和拼多多三家。
但是它們也都遇到了自己的問題,京東因為"低俗廣告"事件自顧不暇,美團則是身陷"大資料殺熟"風波,拼多多的"低價"策略也是一直被詬病。一時間我們耳熟能詳的網際網路巨頭們都面臨著自己的難題,不可否認的是,對於它們而言,這個"冬天"太過寒冷。而近期網際網路巨頭們再次"翻車",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
在20日,數家巨頭們紛紛下架了平臺相關的金融業務,網際網路產品一夜之間全軍覆沒。其中我們熟知的阿里、京東、騰訊、滴滴、陸金所等等都赫然在列。使用者們在各大巨頭金融平臺相關頁面已經無法再看到一款產品,其它的平臺也都有了下架相關產品的趨勢,金融"大洗牌"終究來臨。
而這次事件的直接起因就是在本月中旬的網際網路金融論壇上,李天琦表示網際網路金融憑條看展的這類業務,實質上是屬於"無照駕駛"的非法金融活動。監管層面頻頻發聲,甚至被批為"無照駕駛",無疑就扼殺了網際網路巨頭們金融創新的勢頭,第一是其具有的不合法性,另一方面則是這些平臺已經引發了個別銀行存款業務的"鉅變"。
當然"一刀切"的現象還是不會發生,但是對於網際網路巨頭們來說,無疑相當於失去了"左膀右臂"。眾所周知,巨頭們除了忙於自身平臺的相關業務,也都會選擇往金融方向發展,因為那也是"離錢最近的地方",企業家的"逐利性"就使得金融行業成了一片"紅海",但從本質上我們就會發現網際網路巨頭們還是用的同一"套路"。
這些平臺上的相關產品的存款利率甚至比銀行官網的利率都高,也就是說這種"燒錢"的模式任其發展下去又會有"壟斷"的風險,而且這些產品大都來自於中小銀行,這種惡性的市場份額競爭存在著太大的金融風險,所以才會出現如今這種全軍覆沒的情況。
對於網際網路巨頭們而言,或許它們該明白的是,"壟斷"這個詞真的不是說說而已,我們也能看到全球都掀起了"反壟斷"的浪潮。摒棄惡性的競爭,讓市場恢復常態,做真正有利於民的事情,才是為國家的建設添磚加瓦。各位讀者朋友們,你們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