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有技術圈的同學說比特幣白皮書是區塊鏈的“聖經”,裡面蘊含了區塊鏈全部的精髓,這話有道理,但是也不全對。因為一個經典,其中一定有當時的時代、當時的場景的烙印,只有與時俱進,理解其精神,才能持續發展。死摳字眼,非得要逐字逐句地依從“經典”,那是一定不能成為一個現代社會的意識形態的。

所以我說的,可能是一個不同視角下的區塊鏈。

區塊鏈被人忽視的“秩序”屬性

提起區塊鏈,大家想到的往往是“幣”、“去中心化”,但其實區塊鏈還有一個特性,那就是“秩序”。換句話說,區塊鏈是可以保證一種制度和流程嚴格執行的、迄今最強的技術手段。

資訊系統保障流程執行這個話題似乎並不新鮮,只要是所在單位公司上過資訊系統的都會有所體會,系統可以把所有的制度規章,所有的流程都用計算機程式固化下來,幫助嚴格執行。但是問題在於,一般的資訊系統是一種“中心化”的體系,流程可以被調整,資料更是可以被串改作假,無非是讓程式設計師改幾個程式碼,update一下資料庫的事情。歷史上也不是沒有出過管理層安排偷偷修改系統的程式或者資料從中牟利的事情。

而區塊鏈的體系中,藉助技術,把整個的資料和制度流程變成了一種強制約的系統:不可隨意修改,強力執行。

這裡可以再展開講下。區塊鏈技術系統的整個設計,是利用了密碼學和分散式計算的原理,做的一個精巧的設計。

在空間角度,通過一批計算機共同計算,用密碼學的原理互相認證,確保大家執行的是同一套程式碼,並且互相驗證,誰也不許改,改了執行結果就無效。

在時間角度,又通過密碼學把每個區塊串聯起來,用一個叫默克爾樹的密碼序列來驗證,確保資料的記錄——也就是規則執行的結果也不能隨便改。

想改制度?不行,當代碼釋出出去的那一刻,整個制度就定下了,要改,事實上等於新建了一個體系,非得大家都認同並遷移過去才行。想動資料更是不要想,默克爾樹把整個資料全部串在一起了,而且還有通過分散式資料庫實現的拷貝。強行改也不是不可以,但是整個資料都不對了,一看就是動過手腳的。

對,這就是秩序狂程式設計師想出來的全秩序的社會。一切必須按制度辦,不按制度辦的,現場就做不了。那麼,現場做不了的話,想風頭過了以後偷偷把結果改了?一改所有人都會發現,而且也會被整個體系拒絕。

區塊鏈系統當時這樣設計的初心,是為了保證像比特幣這樣區塊鏈系統的“去中心化”,確保任何人,都沒有凌駕於整個系統之上的權力,都必須遵從制度,不能隨便改制度,也不能隨便改制度規則執行的結果。但是這個機制,其實促進的是“秩序”,確保整個系統在某種意義上的“法制”軌道上,在既定規則上執行。這是我們這篇文章要說的一個重點。

傳統區塊鏈當下的困境

這裡順便說下傳統區塊鏈目前遇到的困境。最早的區塊鏈,也就是比特幣還有第三個重要的支柱,就是社群和經濟機制。事實上,比特幣本身是為了一個貨幣的理想而設計的。比特幣設計了一整套精巧的內部經濟體系和激勵機制,鼓勵大家為了自己“賺錢”的競爭而維持系統的運轉。以後的大量區塊鏈專案雖然不一定都以發行貨幣作為目標,但是因為這類區塊鏈體系的運轉是要大家持續付出算力、頻寬等資源,系統才能維持的。如果沒有物質激勵而只有精神上的號召,整個系統執行的可持續性就會有問題。

因此,“代幣(token)”就和區塊鏈經常聯絡在一起。而幣如果沒有交易甚至說炒作,就不能體現價值,也就不能達到吸引大家來加入這個系統的初衷,於是區塊鏈又不得不和“金融交易”甚至炒作混在一起,於是就引起了後續的一系列結果:

一是,從外部來說,比特幣這樣的“私人貨幣”涉及到了挑戰各國政府的權力。而且真的還具有了不錯的生命力,活生生地給了大家一個“去中心化”、無政府自治體系的標杆案例,從而為各國政府所不喜。其他大量“代幣”雖然未必把自己定義成貨幣,但是在事實上變成了某種金融資產,隨之而來的交易和炒作給各國的監管出了新課題,大量非專業投資者的捲入帶來了金融上的風險。

二是,從自身來說,不得不承認,這樣一個“碼(程式程式碼)出法隨”,“code is law”的社會,其實也是程式設計師們,甚至目前的人類事實上hold不住的。人類理想社會的構想,已經被很多人提出過了,但是一多半都是說起來滿滿的幸福,實踐起來一堆麻煩。作為首席“鍵盤俠”的程式設計師隊伍也不見得好多少,最簡單的一個問題,也是所有程式設計師最心塞的一個問題:你敢保證程式沒BUG?

只要程式有BUG,就意味著這樣一個理想社會的法律或者說規則有BUG,法律規則有BUG,那這事就麻煩大了。好在比特幣系統真是做得足夠好,還沒發現什麼BUG,但是它的功能很單一,就是個精巧的貨幣系統。但是稍微想讓區塊鏈多做些事,比如以太坊,就基本是一部BUG的血淚史:早先的無數次不說了,就去年4月那次BUG事件,就把一堆基於以太坊的ERC20幣搞得規模化清零,裡面還包括疑似某網際網路大佬站臺的著名幣,面上的市值損失算下來有數百上千億美元規模。

因此,外部監管的壓力,和區塊鏈探索前行的內部成本,使得區塊鏈的發展起起落落,一波三折。但是有這麼多的問題,還能讓各國政府捨不得徹底打死,也沒有被自己折騰壞,也說明,區塊鏈所具有的“秩序狂”特性,其實還是非常有價值的。

聯盟鏈和新方向

於是人們提出了“聯盟鏈”。聯盟鏈可以認為是原來區塊鏈的一個簡化版,最主要就是把它定位成一個純粹組織內部使用的區塊鏈。這樣的話,大家加入這個區塊鏈系統的原動力就不需要考慮了,組織分派的任務麼,激勵自然由這個組織原有的體系中去解決,於是這個“代幣”就不再變得必須了。另外技術上的一些東西,比如共識機制也會得到簡化,從而給區塊鏈的執行效率提升開啟空間。這個聯盟鏈,也成為了所謂的“無幣”區塊鏈。這恐怕是當前,國家鼓勵的主要方向。

當然在區塊鏈原教旨主義者這邊會覺得,這樣的區塊鏈就被“閹割”了,不再是一個能建立理想社會的東西。但這不是國家要考慮的。

在“聯盟鏈”體系下,“去中心化”的原始設想不存,那還剩下什麼呢?那就是本來為了保證“去中心化”的制度,而建立的一套基於嚴密的密碼學體系建立起來的“秩序”體系。

這也就是為什麼說,區塊鏈是一個關於“生產關係”的技術。

區塊鏈和社會治理、資料治理

所以區塊鏈今天又被國家提倡的實質,主要是要發揮區塊鏈在保障 “秩序”和“制度” 方面的作用。

基於密碼學的默克爾樹把整個區塊鏈資料完全串聯在一起,使得它的中途修改變得基本不可能。哪怕是你自己家裡做了一條私鏈,完全存在自己的電腦上,哪天突發奇想想改其中一個數據,都是傷筋動骨的大事,要把整個鏈從頭到尾的資料全部重新做一遍,特別是資料量如果大到一定規模,就會變成一個極端艱難的事情。更何況真正區塊鏈的系統還包括了分散式資料庫,有別的備份可以證明你的非法修改。

可以想象,把區塊鏈默克爾樹的思想應用到各類資料的生成和流轉上,資料之間環環相扣,可以保證資料的嚴格追蹤,這對於當今資訊社會的意義是重大的。即使不能保證資料的完全準確,也可以保證事後有效的追責。

一個例子,增值稅就是通過資料的環環相扣,極大地提高了逃稅的成本。這類制度設計,如果加上區塊鏈這樣資料技術的支援,會成為資料治理支援下的社會治理威力巨大的武器。

我們所耳熟能詳的各種區塊鏈應用,比如原產地溯源(跟蹤原產地證書和產品的流轉)、供應鏈金融(證明商票背書轉讓的真實性)、物流應用(跟蹤貨物的走向)包括扶貧慈善善款的追蹤(跟蹤資金使用)等等,只是牛刀小試而已。全社會都使用同樣的一套國家規則,並且被技術上徹底鎖定,不會有執行偏差和私下更改,這才是大事。也可以為今後整個國家在大資料應用的道路上解決資料品質問題。

如果資料都上了鏈,可以用密碼學來確保他的資料品質,剩下唯一的問題,就是是資料在和真實世界中的對應,也就是資料放到區塊鏈上面之前的真實性,這是區塊鏈不能直接保證的,需要將來通過物聯網等,延伸區塊鏈的管理區域,才能完成整個場景的閉環。到那時,區塊鏈的威力就會更大。

除了資料,還有程式。區塊鏈信仰者所說的“程式碼即法律”,其實今天已經部分實現了,我們用了IT管理系統的地方,經常聽到這樣的話:“這個系統錄不進去”“這個系統上規定就是這樣的”。IT系統,作為規章制度的載體,已經在現實中逐步承擔起了“法律”的職責。但是前面也說了,IT系統是可以後臺改的,甚至作弊的。引入區塊鏈系統,會使得程式的修改也變得困難而容易被發覺,從而提升這種規範法律執行的嚴肅性。區塊鏈的這種特點,確保了他可以成為制度化執行的完美技術工具。這其實也是符合“依法治國”的方向的。

區塊鏈和下一波技術浪潮

說的再稍微遠一點,我們可以把它用在“人工智慧”上。

要是拿規矩來制約人,大家可能還想法多一點。但是要拿規矩來制約機器或者說人工智慧,那一定是大家都樂見的。正好現在大家對人工智慧是又愛又怕,又喜歡它的能力,又怕它太厲害了幹出什麼我們不願意見到的事情,或者有人利用它來幹出什麼我們不願意見到的事情。這事就正好對上了。

其實我們現在可以注意到一點,這一波新技術的發展,其實已經和上一波有著重要的變化。比如現在技術風口上最熱的5G這事,這個系統的建設一多半其實不是給人用的,而是給“非人”的東西用的。更高的頻寬(eMBB)、更多的接入(mmtc)、更實時的網路(urllc)這三個5G的特性,後兩個其實一看就和人沒啥關係,就算第一個,大家拿4G看視訊已經看得很好了,更高的頻寬有什麼用呢?不少人就因此而質疑5G也是個沒有什麼用處的“技術泡沫”。

殊不知技術的邏輯已經在發生變化。

這些東西,其實是給智慧裝置,或者說“物聯網”用的。他們要產生和傳輸巨量的資料,會有巨大的數量,會要求實時的連線(如車聯網)。當然,技術的發展最終還是為人服務的,物聯網最終也是服務人,但是這樣的情況下,通訊網路和人的關係就開始變得間接,我們已經不能用直觀的個人感知去判斷和感知通訊網路這樣的技術系統建設的邏輯。

區塊鏈也是一樣,雖然完全用到人類社會有著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是用到“物”,用到智慧機器,卻是非常有價值的。我們今後的人工智慧,不會是一個完全的中心化的“全國大腦”,一定會是分佈在各個地方,大大小小的智慧節點組成的,在機房裡的中心節點,不可能能處理所有的事情,車裡的電腦,我們的手機,我們穿戴式裝置上的晶片,工業控制系統上的PLC(這個名詞已經過時了,說的是今後類似這樣的節點),這些物聯網節點都會各自承擔不同的人工智慧工作。他們協同起來,才是真正提供給社會的人工智慧。而確保他們按照既定的規則、流程、方式組織起來,是區塊鏈思想和技術手段可以發揮作用的地方。

有個有意思的地方:物聯網的時代,我們的資料庫也會發生新的變化。一種新的資料庫組織形式:時序資料庫會成為很重要的方向。時序資料庫的特點就是資料按時間組織,不停地延伸增加——熟悉區塊鏈的同學馬上就會發現,這不就是區塊鏈的組織形式麼。所以區塊鏈和物聯網是一對天生的好基友。冥冥中自有天意,5G、物聯網、區塊鏈,這些東西的組織建設,我們其實都是為了一個有序安全的人工智慧社會的到來。

當然,未來人工智慧-物聯網中各個節點計算能力有大小,不可能像現在的區塊鏈一樣都按照對等節點的假設去工作,這是區塊鏈設計要進一步去發展和開拓的地方,但是確保他的核心執行邏輯不被串改,核心資料不會出錯或者出錯容易檢查,確保區域性錯誤不會蔓延到全域性,這是區塊鏈可以發揮作用的地方。甚至可以說,缺乏區塊鏈思想的人工智慧-物聯網體系,是有巨大風險的,技術手段上只有引入區塊鏈去對衝,才能避免人工智慧有意或者無意的失控。

這種對衝,很大一部分會體現在資料治理方面。因為資料是人工智慧的“燃料”,沒有資料,人工智慧就無法運作,因此控制資料,很大程度上就控制了人工智慧。(甚至這麼說,按照至今仍然有效的馮紐曼體系,程式程式碼也是一種資料——這個話題就不展開了)

所以,未來的人工智慧-物聯網世界,區塊鏈必然擔當起更大的責任,可以說缺了區塊鏈這一角,下一波技術浪潮就不完整。

區塊鏈的擴充套件和前沿

其實可以想得再遠一點。我們知道區塊鏈中用的密碼學原理之所以有這樣好的效果,是因為它廣泛採用了一種叫作非對稱加密的手段,也就是通過一種手段,可以非常簡單地驗證加密的有效性而不洩露原始金鑰。這屬於數學上所謂“零知識證明”的一部分。把這個思想延伸一步,我們就會想:我們能不能用這種思路,“保護”我們的隱私,讓我們的資料更安全呢?

目前大資料的時代,在享受資料帶來的便利的同時,我們最大的痛苦就是資料洩露的不可控制性。我們不可能不讓我們的網路運營商完全不知道我們的資料,也不可能不讓BAT、TMD他們家做的這些我們每天都在使用的網際網路軟體不知道我們的資料,甚至我們還肯定會同意一些軟體使用我們的資料來給我們提供方便,但是我們肯定不想讓這些資料被用到我們不想用的地方。但是資訊的痛苦就在於,一旦分享或者授權出去,其實你就沒有控制權了,可能被拷貝無數份,流落到不知誰的手裡,最後可能來侵害我們。現在歐洲出了GDPR,中國則用嚴刑峻法來打擊資料的非法使用,但是這些畢竟只能是事後處理和震懾,無法徹底防止這樣事的發生。但是如果有一天,有個魚和熊掌可以兼得的好事,我們又可以享受資料帶來的便利,又可以杜絕資料不受控洩露產生的壞事,那豈不是就是大資料時代的理想社會?

區塊鏈當中則是這樣做的,每個節點有自己的金鑰(“私鑰”),但是驗證這個金鑰時,無需每個人都知道這個私鑰,要不然加密資料都可以隨便偽造了。它用的一種公鑰,可以同樣地知道這段資訊是由哪個節點的私鑰加密的,但是無需知道這個私鑰。

這類思想給大家帶來了一道曙光。理論上我們可以找到這樣一種數學方法:我們可以讓網際網路巨頭們來分析我們的個性化需求,我們也提供我們的資訊,但是這些資訊是被加密的,這些資訊放到一個計算體系裡計算之後,巨頭們能得到這次服務中,我們想要什麼,但是巨頭們既不知道我們是誰,也不知道那些原始的資料依據,只知道我們可能想要什麼,從而提供完善的個性化服務,之後大家相忘於江湖,我們的資訊既不會被洩露,也不會被記錄。當然巨頭們可以記錄一個匿名的統計資料用於改善它的服務。

這裡的核心技術是同態加密,或者再延伸一步叫作多方安全計算(MCP)。這可以算是區塊鏈的延伸——當然密碼學者不會同意。密碼學者眼裡區塊鏈也只是密碼學的工程應用之一而已。

區塊鏈領域另一個需要繼續研究的方向是程式碼的形式化驗證。這解決的是程式碼的BUG問題。雖然我們的軟體行業已經習慣於帶BUG生存,但是正如前面說的,區塊鏈程式碼的“嚴肅性”要求更高,因為如果它真的發揮作用的一天,程式碼描述的是規則——資料治理和社會治理的規則。因此能不出BUG,最好就不出BUG。這一點又需要求助於數學——一種稱為形式化驗證的數學方法可以幫助驗證程式碼的邏輯,防止BUG的產生。當然,這又是一個並不容易的課題。

區塊鏈的理論基礎建立在數學之上,它的硬骨頭問題也需要在數學研究中取得突破。

例行的總結

總結一下,當前國家所提倡的區塊鏈,主要利用的是區塊鏈在保障制度規範剛性執行、資料品質剛性落地的作用。提倡的是一種關於“秩序”的技術,有助於建立起一個更加規範的資訊社會的治理體系。區塊鏈從業者需要認清這個形勢。長遠說——當然這更多是我個人的演繹——區塊鏈經過發展,它也可以是一種用來在大資料的世界裡,“保護”我們隱私的技術。

One more thing…

技術的發展往往就是這樣,最終的使用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區塊鏈最早的發明,是為了維護一個無政府主義的烏托邦,但是被重新排列組合後,也可以成為一國政府有效治理社會的武器,成為人類管理今後虛擬數字社會人工智慧的有效手段。而因此在相關工程技術和密碼學原理上的研究和實踐,或許又會給未來創造更多的可能性。這就是人類科技發展史的有意思之處,值得我們去期待。

★★★特別特別提示:最新一期《每週潛力幣》已經出刊,每次重點分析挖掘一個幣種,供大家參考。往期表現都非常不錯,只需動動的小手,即可免費領取。

風險提示:

數字資產價格波動劇烈,投資風險非常大,請幣友理性投資。

如果大家對本文有何共鳴點或者不同的見解歡迎隨時【私信】探討!想深入學習區塊鏈基礎知識,佈局潛力幣,請關注公眾號:言多幣失 限時領取每週潛力幣研報!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凌晨京東自營店做活動0買200,導致商品被瘋狂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