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買菜”是個高頻、剛需的行當,聞到味兒的企業不在少數。從時間線來看,你我您、鄰鄰壹、呆蘿蔔、誼品生鮮等區域性的平臺先颳起了熱風,繼而盒馬菜市、美團買菜、蘇寧菜場等網際網路巨頭們也加入了戰鬥。

根據國農產品電商聯盟釋出的2018年中國農產品電商發展報告顯示,3萬億元的生鮮市場,線上滲透率僅約為3%。換言之,“高頻需求+低滲透率”構成了生鮮行業的現狀,在滿足使用者需求上也留下了足夠高的市場空間。

9月在重慶試水之後的永輝買菜,正揮師北上,與北京多地的永輝mini店打配合,通過店倉的形式加碼佈局。作為擁有數百家門店的傳統零售商,永輝從超市大戰中脫穎而出,逐漸發展成國內零售巨頭,積累了深厚的零售經驗。但是,自宣佈轉型新零售以來,永輝卻依然沒能將這些經驗很好地轉化到線上,根據2019年年中報,永輝的線上銷售額只佔比3.4%。

在買菜APP和mini店結合之前,其實永輝也有過生鮮到家的嘗試,那就是物種超市和“永輝生活”APP的結合。在決定開拓生鮮新零售版圖後,永輝就開始推廣超級物種,連開80家門店。不過,從今年連關兩家門店來看,即使擁有充足的線下零售經驗,永輝也無法保證生鮮門店的盈利情況。

由於過度注重線下餐飲場景,“永輝生活APP”的生鮮配送服務飽受詬病。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配送時間過長,宣稱“最快30分鐘”,但使用者卻反映要一個半小時才能收到。

目前來看,推出“永輝生活APP”的永輝雲創剝離後,永輝似乎已經意識到問題,並開始調整戰略了。

重心轉向永輝mini小門店

據永輝所說,這種社群生鮮門店的優勢在於業態小、靈活度高,在陳列、運營等方面設定更接地氣。事實上,mini店更重要的優勢是門店數量更多、覆蓋地域更廣、經營費用更少、目標群體更大,與超級物種高客單價、高經營成本、依賴大商圈的模式相反,更能下沉到社群,便於其擴大線上的生鮮配送範圍。

永輝買菜生鮮到家服務

這次推出新的APP強調“30分鐘速達”,敢於承諾和盒馬廣告所說的時間一樣,足以看出永輝完善配送服務、與同行一較高下的決心。而大量的門店,也正是永輝的信心所在——在社群內的小店,總能比盒馬式的大賣場更貼近顧客。

有了這些佈局,對永輝來說,似乎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只等門店鋪設、APP進一步推廣,即可驗證它這一步棋,走的是否正確。

那麼,也改變了策略的永輝能成功嗎?

我們可以參考唯一盈利的大潤發。它僅在原有基礎上,擴大生鮮部分,憑藉自身的生鮮零售經驗,避免了行業上高耗損的問題,再結合淘鮮達的流量和配送,更好地幫助提升了銷售。

但是,大潤發的情況,永輝並不適用。按永輝的構想,mini小店將是它未來的主要戰力。但小店與大賣場不同,單店覆蓋區域窄,也註定了它的生鮮種類和庫存量都會更少,從而帶來商品可選範圍窄、容易缺貨等問題。

此外,大潤發藉助了淘鮮達的配送體系,而永輝則需要自行建立配送體系。這將是一個很大的難題。配送體系包含了配送系統、人員配置、服務培訓等一系列內容,這並不是一蹴而就的過程,盒馬背靠阿里的物流網路,有相似的經營經驗,而永輝只有超級物種頻頻超時的失敗教訓。

或許,永輝自身也意識到了這些問題的存在。今年8月,永輝宣佈與第四正規化設立合資子公司,經營以人工智慧為核心引擎的零售科技賦能平臺,為零售生態的數字化和智慧化轉型提供產品、解決方案和服務等業務。

配合這些技術手段,永輝能否解決庫存、配送等問題,在生鮮新零售方面後來居上呢?大概也很難。技術發展需要時間,門店開設需要時間,模式推廣也需要時間,走通整個模式也同樣需要時間。但是,激烈的市場還有足夠的時間讓永輝慢慢成長嗎?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當年“馮大輝離職風波”,究竟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