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2019年10月31日,原錘子科技COO,位元組跳動新石實驗室Quattroporte吳德周在堅果新品手機發表會上表示,原堅果手機團隊已經加入位元組跳動,羅永浩離開了堅果手機創業團隊,釋出會也失去了原羅永浩的風格,務實低調。

羅永浩曾經透露,有人花費大價錢請他為自己家公司產品開一場釋出會,被羅永浩給拒絕了,他認為自己釋出會的觀眾不是完全衝著他羅永浩而來的,而是衝著他對產品態度來的。但是現場有多少買他產品的,不得而知,其實很多人是衝著他創業者身份而來的,像戰鬥勝佛孫悟空一樣的創業者,天不怕,地不怕。

羅永浩的創業之路

羅永浩的起點可以說非常低,1989年高中二年級就退學,早年做過小生意,倒賣走私車等。後來突發奇想,想做一名英語老師,對於這個腦洞大開的想法,絕大多數人都是不敢想象的,羅永浩不但想了,而且真的去做了。

我們不得不佩服俞敏洪的用人策略,真的做到英雄不問出處,前兩次面試都沒有成功,後來據俞敏洪回憶,他很欣賞羅永浩做過傳銷,希望羅永浩能夠把傳銷的那些套路能夠用到英語教學上來。

羅永浩自己也回憶,面試的時候,確實隨口吹了個牛,至於面試時候那些傳銷的故事都是聽來的,不過這也不妨礙羅永浩在新東方的大紅大紫。隨後很多同學將羅永浩上課時候的錄音放到了網上,頓時讓他風靡祖國大江南北,比如:“我外婆出生於光緒年間,改個屁嫁。”“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釋” 等等。

2006年,羅永浩從新東方辭職,並且隨後創辦了牛博網,當時的部落格非常流行,牛博網當時採取了邀請的方式,邀請了當時正火的一些博主,比如韓寒、連嶽等。和現在的知乎有些類似,走的是專精的路線,到目前知乎都很難實現商業變現,即使熬過2012年的金融危機,後面的路也不一定順利。

之後羅永浩開辦了英語培訓班,出了一本勵志自傳《我的奮鬥》,並且附贈了他在全國高校巡迴演講的DVD光碟,被很多人喻為是繼趙本山、郭德綱後,最有影響力的相聲演員。這本書沒有太多的乾貨,有消費粉絲的嫌疑。

2012年羅永浩創辦了錘子科技,據羅永浩說,他創辦錘子科技的原因,是因為當時市面上的手機,無論是硬體還是作業系統,都爛到不行。不但外形醜陋,而且UI介面也是沒有任何美感。

之後羅永浩也認識到做手機的難度,畢竟牛都已經吹出來了,只能硬著頭皮來了,隨後效仿小米,先推出自己的作業系統SmartisanOS,並且在隨後的2014年釋出了他的第一款手機T1,說實話,第一款手機除了造型特別以外,各項效能乏善可陳。

在2014年4月,錘子科技完成了B輪融資,拿到了近1.8億的投資,錘子科技整體估值達到10億元。在隨後的2015年8月份,錘子科技推出了一款千元機-堅果,這也是錘子科技的主銷機型,之後推出堅果pro系列手機,佔據了錘子絕大部分銷量。

不管羅永浩承認與否,手機市場還是拼價格的市場,之後錘子科技不斷陷入產品品質缺陷,供應商倒閉,資金鍊斷裂等一系列問題。羅永浩在多個公開場合表示,自己之所以一直還在做手機,是給未來的自己留一張門票,當有新的賽道出現的時候,憑藉他們團隊多年打拼的經驗,能夠在新的賽道上搶得先機,去實現其他產品的降維打擊。

降維打擊

估計羅永浩在2018就感受到了什麼是降維打擊,手機市場迎來了華為。華為為什麼沒有更早進入市場呢?它在觀察,有了小米為中國產手機提供了整個商業模式的範本,使用者體驗的樣本以及市場接受度的驗證,華為知道路該如何走了。

華為幾十年來,從模擬通訊,數字通訊,再到移動網際網路,一直都在資訊樞紐上重倉屯兵。華為看到未來是智慧的時代,資料就是時代的血液,而手機是資料採集的前端,因此華為決定開始重倉做手機。

錘子科技從十幾人的小團隊,發展到鼎盛時期的近500人,技術人員也不到100多號人。截止到2016年,小米手機銷量接近6000萬部的時候,圍繞手機的開發人員也不到200人。而華為在2014年決定做手機後,僅開發人員就有1.2萬人,這就是真實的降維打擊。

無論手機市場有多麼熱鬧,在真實的降維打擊面前,錘子科技只能是一個渣渣,與華為正面對抗的機會都沒有。

每一段經歷都不浪費

這麼多年,我們看到羅永浩的糾結,羅永浩的艱辛,但是每一段經歷都將是他的財富。就像羅永浩自己陳述的那樣,每隔一段時間都會出現一個新機遇,2015年的新媒體,2016年的微商,2017年的O2O,2018年的拼多多,2019年的渠道下沉和直播帶貨。

每一個限制性條件發生變化時,都會產生新的市場空白。對行業來說,這就是風口,對過去的頭部企業來說,這就是挑戰。這就要求企業,用完全不同的策略、產品、業務,在新條件下去持續滿足使用者需求。

對於創業者來說,這就是新機會,中國市場不缺乏新機會,這些新機會要麼是新技術,要麼就是讓原來不相關的產品相融合。隨著每隔一段時間人口的換代,年輕人要選擇代表自己的產品,新機會的視窗不斷出現,智慧手機、口紅、面膜、奶茶......

無論是技術領先還是價效比,這些規模供貨的前提都是要擁有成熟的供應鏈,企業對於供應鏈的掌控能力,決定了成本結構、交付能力,以及結構性的競爭優勢。羅永浩在供應鏈上踩過的坑,是一段沉痛經歷,也是一段難得的教材,希望他未來的路越走越好!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阿里公佈財報資料,軟銀成為最大的贏家,直接“套現”25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