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眾所周知,從珠穆朗瑪峰北坡登頂要比南坡困難許多。儘管如此,在鐳射雷達領域華為依然選擇了從北坡登頂,即透過研發面向乘用車的前裝量產鐳射雷達產品,將這項技術最終帶入每一輛車。12月21日,在歷經四年多的打磨之後,華為正式對外發布了96線車規級高效能鐳射雷達產品和解決方案。

不破不立,首款產品高效能與車規級兼備

高效能,車規級,能夠大規模量產,這是華為鐳射雷達產品追求的三大目標。提出該定位前,華為曾進行了長達半年的市場調研,最後基於對實際行駛過程中的難點場景分析,將鐳射雷達的規格定義總結為三個方面:

● 高速場景要看的遠,需要看到200米之外的車,這決定了鐳射雷達的測距規格。

● 複雜路口要看的寬,這決定了鐳射雷達的水平FOV。

● 近端要很好的應對加塞並看到突出物,這就決定了鐳射雷達的垂直FOV。

華為此次釋出的96線中長距鐳射雷達產品正是基於該定義開發。具體來看,該產品測量距離可達200米,水平視野角度120°,垂直25°,可以實現城區行人車輛檢測覆蓋,併兼具高速車輛車測距檢測能力。水平、垂直線束均勻分佈,形成穩定的點雲對後端感知演算法也非常友好,滿足中國遠距小障礙物、近距離加塞、近端突出物、隧道、十字路口無保護左拐、地庫等複雜路況及獨特場景。

不僅如此,該產品體積較小,易於和整車整合,而不會影響整車造型,可充分滿足不同車企的安裝適配問題,如安裝數量、安裝位置,以及在執行中碰到的環境適應性問題。由於已經有多個車型的配套經驗,華為在鐳射雷達造型匹配、安裝位置以及環境工程等方面均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要想實現真正的大規模前裝量產,將產品效能做到出類拔萃這只是一個開始,更大的挑戰是如何滿足車規級,確保產品在各種嚴苛車載環境下的可靠性及工程適裝性。為此,華為針對車規要求的高低溫溼熱,水壓、振動、鹽霧、人眼安全、EMC(電磁相容)、碎石衝擊等場景,都嚴格按照ISO國際標準執行,甚至基於TOP車企的特殊要求,做了更加嚴苛的測試。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針對鐳射雷達容易被髒汙、霜、霧、凝露、薄冰等覆蓋的情況,華為還自主設計開發了智慧清洗系統以及智慧加熱系統,並做了大量測試來驗證其效果。

據訊息人士透露,華為此次官宣的鐳射雷達正是同一天曝光的ARCFOX極狐HBT所量產搭載的96線中長距鐳射雷達產品。伴隨華為車規級鐳射雷達的亮相,搭載華為3顆鐳射雷達的極狐HBT也成為了智慧電動量產第一車,該車型將於明年釋出。

搭載3顆鐳射雷達當然ARCFOX極狐HBT諜照

另據華為融合感知產品部總經理段忠毅介紹,為了更好的應對智慧網聯汽車對於高效能鐳射雷達的需求,華為還依託在光通訊領域積累的精密製造能力以及先進工藝裝備實驗室,在廣東東莞市建立了第一條車規級鐳射雷達Pilot產線,目前正按照年產10萬套/線在推進,以適應未來大規模量產需求。

跨界不跨行,華為願把鐳射雷達帶入每一輛車

比如,得益於在ICT領域光學設計、訊號處理、整機工程等領域的長期積累,華為重構了鐳射雷達的核心部件,包括髮送模組,接收模組和掃描器。其中在收發端,華為透過精準的光路控制和精巧的電路設計,大幅提升了收發模組的光電轉換效率。在掃描器方面,華為選擇了微轉鏡掃描器架構,透過解構電機、軸承等關鍵部件,實現精準的掃描控制,進而提升點雲精度的穩定性與一致性。

憑藉20年深厚的機電能力積累和25億次電機可靠性測試經驗,華為還設計了符合車規要求的鐳射雷達掃描電機。據悉,華為鐳射雷達電機可靠性可滿足最嚴苛車企對鐳射雷達工作壽命的要求。從這一點上來講,華為造鐳射雷達雖然跨界了,但其實並未跨行。

未來,隨著鐳射雷達對於自動駕駛的重要性不斷凸顯,華為表示其將像此前提出的“把Huawei裝進每一輛車”一樣,把鐳射雷達帶入每一輛車,目前華為正朝著這個目標努力前進著。眾所周知,鐳射雷達在目標輪廓測量、角度測量、光照穩定性、通用障礙物檢出等方面能力極佳,是實現連續自動駕駛體驗的關鍵感測器,特別是對於L3+自動駕駛尤為如此。如今,高階自動駕駛量產大幕正逐漸拉開,這意味著屬於華為的未來即將到來。

據諮詢機構Yole預計,全球鐳射雷達出貨量將從2020年的34萬個,發展到2025年470萬個,2030年2390萬個,預計2030年全球鐳射雷達市場規模將超百億。單車價值量的下降也將會進一步有利於鐳射雷達的量產使用。

一旦鐳射雷達真正進入爆發期,屆時玩家們比拼的就是成本優勢、規模優勢,也就是量產能力。華為一開始就確定了更困難的“爬北坡戰略”,直接面向乘用車的前裝量產的產品化開發路線切入。這條路不僅艱難崎嶇,還需要負重前行,但是隻有這樣,才有可能徹底解決鐳射雷達“上車難”的問題。

華為也坦承願意承擔試錯的風險,在國際廠商具備先發優勢的壓力下,憑藉多年來在ICT領域積累的全棧自研能力以及低成本精密製造能力,努力提升鐳射雷達生產效率與良品率,滿足車規級要求,進而規模化量產,實現 “把鐳射雷達帶入每一輛車”的願景。

此前,華為智慧汽車解決方案BU總裁王軍曾在8月的藍皮書論壇上指出,“華為正在武漢的光電技術研究中心研發鐳射雷達技術,目標是短期內迅速開發出100線的鐳射雷達。未來計劃將鐳射雷達的成本降低至200美元,甚至是100美元。”

據瞭解,雖然華為的鐳射雷達目前還無法做到這麼低的成本,但跟市面上動輒數萬甚至幾十萬的32線、64線或128線機械式鐳射雷達相比,這個價格已經非常具有吸引力了。

機會永遠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未來,如何將量產能力、成本優勢轉化成銷售額,這是華為下一步需要考慮的,而華為到底能不能幫助車企“造好”車,相信大家心裡都有判斷了。

19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28號小米11輕裝上陣,你知道“輕”在哪4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