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元店的興起,其實一直都在大家的意料之中,就像如今的拼多多衝出圍欄一樣。作為同類競爭對手中,評價最“差”的一個,拼多多為何能夠成為電商平臺中的一匹黑馬,其實和當初2元店的火爆,是同一個原因。
提起2元店,可能很多00後都沒有什麼印象,但是對於90後來說,就是一個十分值得紀念的童年回憶了。而當初2元店之所以能夠火爆大江南北,其實主要還是源於民眾生活水平普遍較低。
至於如今的拼多多為何能夠殺出重圍,有人說是消費降級了,其實這個說法並沒錯。拼多多和京東、淘寶相比,最大的優點就在於“價廉”,“物美”還是其次,但是拼多多特有的“拼單”屬性,確實為消費者省了不少錢。
不過話說回來,大家既然已經承認了“消費降級”這一點,那麼2元店為何沒能“起死回生”呢?隨著90後的長大我們可以發現,街上的2元店數量越來越少,直至消失不見……
既然是開店,那最終的目的就是為了賺錢,而2元店除了商品成本之外,也是需要房租、水電和人工成本的。我們可以算一筆賬,既然所有商品定價都是2元,那就說明這些商品的成本不會高於2元,甚至不會高於1元。
過去2元店裡的商品,是真正的工廠尾貨,而且是價格不高的那種尾貨,但是2元店雖說宣傳“件件兩元”,但是進入店鋪可以看到,除了2元產品之外,還有“5元區”、“10元區”等等,不然老闆怎麼賺錢呢?
不過和商場裡的同類產品相比,2元店的價格肯定是要便宜很多的,但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再加上對於生活用品的質量要求變高,2元店漸漸沒了以前的高利潤。尤其是消費者消費觀念的轉變,成了2元店倒下的最大“癥結”所在。
不過除了消費者的主觀原因之外,電商這個最大的“客觀原因”也無法忽略,隨著網購的興起,尤其是拼多多的誕生,讓“物美價廉”得到了更好的體現,在淘寶9.9元包郵是底線,但是你無法想象的是,在拼多多2塊錢都能包郵。
過去的2元店賺錢,除了薄利多銷之外,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成本低,但是現在房價高昂的情況下,一個月賺的錢甚至不夠交房租的,更不用談其他的成本支出了。
除了本土的電商和高房租影響之外,那些年裡日本的大創、MUJI以及名創優品等品牌進入中國,而這些品牌和2元店相比,有共同點也有不同點,而這些不同點就是2元店“輸掉”的最終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