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近兩年來,在AI、5G的推動下,晶片市場愈發火熱,展現出了巨大的發展潛力。就連全球最大的軟體巨頭——微軟,也將投身晶片設計領域。

近日,繼亞馬遜、蘋果之後,微軟也考慮自主設計晶片,將用於執行公司雲服務和Surface系列個人計算機伺服器。

受此影響,美國晶片巨頭英特爾黯然失色,一夜之間暴跌6.3%。第二日,英特爾市值再次出現2.32%下滑。短短兩天時間裡,英特爾便損失近1145億元。

多年來,英特爾與微軟一直保持密切的合作關係,二者晶片與系統的配合,可謂十分默契。但如今,就連微軟也要拋棄英特爾,不由讓人為英特爾的前景擔憂。

更為糟糕的是,不只是微軟,全行業都開始減少對英特爾的依賴,不少巨頭投身ARM陣營,並開始自研晶片。雖然英特爾仍是CPU領域的霸主,但是英特爾式微的未來,似乎已經可以預見。

近年來,眾多晶片產業市值屢創新高,今年英偉達累計漲幅達126%。但英特爾的表現卻截然相反,在資本市場遭遇重挫。如今,英特爾市值已經落至1898億美元。

英特爾如今的境況,並非一天造成,而是多年來戰略失誤最終導致的結果。

但智慧手機晶片興起之時,英特爾卻沒有把握住機會,將這龐大的市場拱手讓人。在28nm製程節點上,英特爾更是被臺積電超越,被搶走了大量訂單。

如今,臺積電已經成長為全球第一晶片代工廠,率先攻克5nm。而英特爾卻被爆出7nm晶片受阻,已經沒有趕超臺積電的希望。

據瞭解,英特爾明年主力才將會從14nm,轉向10nm。同時,英特爾還在著手7nm/5nm量產。但對比臺積電、三星,英特爾的進度還是落後許多。

最終,種種失誤造成了英特爾落後的局面。如今,微軟的決定更是給了英特爾致命一擊,在PC市場上,英特爾的大片市場可能被ARM蠶食。

而且,除晶片業務承壓外,英特爾的資料中心、物聯網、自動駕駛等創新業務,表現也並不樂觀。如今的英特爾,正面臨轉型的關鍵時期。

英特爾一面是危機;一面是機遇,在物聯網、人工智慧的催生下,釋放的數百億美元半導體市場。在危機與機遇並存的如今,英特爾究竟將走向何方,就讓我們拭目以待。

9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俞敏洪說對了!一百年出不了一個任正非,“馬雲”遍地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