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曾經在2018年就對國內企業提出了嚴厲的批評,當時很多人都認為俞敏洪是站著說話不腰疼,甚至覺得俞敏洪只是在給馬雲、馬化騰這些網際網路大佬身上潑髒水,畢竟當時的馬雲在很多消費者心中是“神”一樣的存在。然而兩年過去了,現在再回頭看一看,突然覺得俞敏洪說對了!當時俞敏洪針對國內企業主要說了以下幾點:
1、國內的“企業家”都是想賺快錢,能撈一筆是一筆;
2、阿里、騰訊、拼多多等國內網際網路巨頭只不過是利用了消費者的低階趣味心理來賺錢;
3、國內高科技企業對不起“高科技”三個字,中興的科研投入一年才10個億,只有華為每年幾百億的在科研方面砸錢;
4、國內企業寧願花幾十億、幾百億去開發一款遊戲,也不願意去開發工業軟體、製造軟體等;
5、中國沒有真正的企業家,遍地都是投機商人。
......
雖然當時看了俞敏洪的言論,就連筆者自己都覺得有些偏激,畢竟馬雲的電商、移動支付等確實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我們也享受到了這種改變所帶來的便利。然而短短兩年的時間,筆者對馬雲的態度也改觀了。自從馬雲有了“996是一種福報”的言論之後,馬雲資本家的本性就展露出來了,如今網際網路巨頭開始爭相搶佔社群團購市場,資本的投機本性展露無遺。
在各大網際網路巨頭瘋狂補貼之後,就進入激烈的壟斷階段,之後就是收割獲利的階段。這個簡單的“三部曲”已經在很多領域奏效了,而馬雲就是始作俑者。從馬雲建立淘寶的時候開始,他就是利用了這三個步驟打響名號,緊接著滴滴出行、美團、拼多多以及共享單車等等都是如此,對於資本來講,這就是最快賺錢的辦法。果然,“馬雲”遍地都是,國內永遠不缺投機的商人。
然而這些掌握著巨大資本的巨頭企業,為何沒有意識到國內科技的落後呢?那些在遊戲開發上面砸了幾十億、幾百億的企業,沒有看到哈工大、哈工程被禁用MatLab軟體的訊息嗎?那些在社群團購瘋狂補貼的網際網路巨頭,不知道華為現在在晶片領域被人卡住脖子嗎?不知道國內半導體需要大量的資金研發嗎?他們知道,他們都知道,只不過他們也知道,這些投入可能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這是賠本不賺錢的買賣!
跟這些“馬雲”一比,任正非跟他們就顯得格格不入。任正非才是真正稱得上是企業家的存在。在其他的巨頭忙著賺錢的時候,任正非每年都拿出數以百億、千億的資金投入科技研發,為國內科技在5G領域、儲存領域、手機領域、晶片領域等爭了一口氣。華為已經持續三十年把每年的營收利潤的10%都投入到科研之中,去年的科研投入更是超過了1000億元,達到了1317億元,今年預計也會超過1500億元,而明年華為計劃投入超過2000億元,試問一下,國內有哪個企業有這樣的魄力?全世界都沒有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