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早上刷微博刷到這訊息愣了一下,確實沒看錯,蘋果造車了,而且,大概 9 個月之後,我們就可能見到Apple Car了!

雖然蘋果並未公開回應,但造車已是板上釘釘的事,而且該訊息一出,#蘋果汽車將於明年9月釋出#立馬衝上微博熱搜,短短一天時間,閱讀量已達2億。

10多年前,史蒂夫·喬布斯在釋出第一款iPhone的時候,曾引用計算機影象介面先驅艾倫·凱的一句話:“真正認真對待軟體的人,應該自己製造硬體。”

而蘋果公司,正是這句話的實踐者!

大家都知道,蘋果 iPhone的誕生,改寫了後來智慧手機和移動網際網路的歷史,而且幹掉了國內一批山寨功能手機。

如果蘋果推出 Apple Car,將掀起一個怎樣的新時代?還有,Apple Car 到底是長什麼樣?能吊打特斯拉嗎?

01

蘋果造車“迷霧”

蘋果開始進入自動駕駛領域,始於2014年,並且將造車專案代號命名為“Titan”,不過因蘋果保密文化基因使然,蘋果這些年一直未主動透露核心進展,所謂的造車計劃一直處於被傳言的迷霧中。

據說,當時啟動Titan專案時,蘋果造車負責人,還曾從特斯拉挖走了不少人才。也正因為如此,2016年,特斯拉的CEO馬斯克,親自爆料蘋果將出一款引人注目的電動汽車。

也正是2016年,Titan專案上的重點方向發生改變,從汽車硬體開始轉向自動駕駛系統軟體開發。而且蘋果庫克也開始首次承認,蘋果正在研發自動駕駛技術的事實。

2018年,蘋果的造車戰略又進行了調整,就是開始評估計劃做一臺自己車,也就是Apple Car。

近三年,蘋果開始瘋狂申請汽車相關專利,據資料顯示,自2017到現在,專利數量已達92項,涉及到自動駕駛、電動汽車、車內軟體、車身、安全保障等方面。

在庫克看來,自動駕駛系統是核心,所以哪怕這是 “ 他們接觸過最難的 AI 專案之一 ”,蘋果依然在這上面花了許多心思和大價錢。據相關研究機構預測,蘋果這一年在汽車專案上就花了1330 億元人民幣。

而且,關鍵供應鏈廠商已證實,蘋果計劃在明年 9 月釋出首款 Apple Car,比原先規劃至少提前了兩年時間,甚至Apple Car 原型車已經在美國加州上路測試。

不難看出,在自動駕駛領域“起了大早趕了晚集”的蘋果近期已開始明顯發力。

02

Apple Car 長什麼樣子?

首先,Apple Car外觀設計,大機率會沿襲iPhone的極簡主義設計哲學,並且將集功能性和實用性為一體,總之整體不會太過浮誇和複雜。

另外,根據蘋果獲得的幾十項專利,其中涉及到自動駕駛、智慧座艙和智慧車身三大方面,大概推測蘋果汽車會在這三個方向進行革新。

1.自動駕駛更為安全、更為精準

本月初,蘋果獲得了兩項專利,其中一個是自動駕駛感測器之間的資料共享,允許不同感測器資料過程中互相糾錯。這個新技術將會使自動駕駛的資料計算更加精準,突破之處在於,將解決當下大部分自動駕駛操作偶會出現失誤的問題。

資料的精準,意味著自動駕駛的安全性更有保障。

另外,今年5月份,蘋果獲得一項“具有自動對準裝置的充電站”的專利,這項專利指出,電動汽車可以自動駕駛到充電站並自動插入插頭充電。有意思的是,蘋果的充電樁充電介面能夠上下左右調節,更智慧、更快速地連線電源。

當前,雖然電動汽車不斷普及,但是充電、續航的問題一直是行業痛點,這也是許多消費者不選擇電動汽車的原因之一。

這一點也可以從此次蘋果造車新聞,網友對充電的反饋看下,消費者對電動汽車充電的體驗還是十分重視的。

2.新奇的高科技體驗

除了自動駕駛硬核功能之外,新奇體驗也是消費者比較關注的。根據專利描述,可以看到蘋果正在將CarPlay從一屏擴充套件到多屏,甚至在液晶儀表中也可能使用CarPlay。這就意味著我們在導航過程中,能夠從液晶儀表裡看到導航的路線和方向。

而且, AR(增強現實)擋風玻璃將是蘋果電動汽車的一大亮點。也就是將AR 與擋風玻璃的結合,將時速、導航標誌等行車重要資訊,投影到擋風玻璃,減少司機低頭或轉頭看車內的其他螢幕,大大增強了駕駛安全性。

3.人性化車身及智慧座艙

這一部分涉及到車輛本身,蘋果在車內外也做了不少文章。

首先蘋果在車門改造上,看到蘋果人性化的一面。除了傳統開啟車門的方式,車門還能基於車身感測器的資料自適應定位。選擇以滑動形式開啟,這樣避免我們時常停車時,太過靠近鄰車難以開啟車門的尷尬。

此外,發明了懸架系列,透過調整軟硬體可以提升不同駕駛狀態下乘員的乘坐的舒適度,甚至還能減緩乘員暈車情況。蘋果的主動懸架系統,讓車輛在檢測當前道路狀況之後,會主動調整節懸架,讓車內乘員乘坐始終保持舒適的狀態。

另外,車窗可以根據乘車員的需求調節顏色、反射率和透明度,可以保證車內隱私,也能調節車內的氛圍,功能設計十分人性化,能夠滿足乘車人的多樣化細分需求。

03

搶汽車蛋糕,蘋果底氣何在?

蘋果敢於搶食自動駕駛汽車蛋糕,其底氣在於除了手握3萬億市值的資本外,就是以使用者為中心的極致化體驗追求,以及背後的技術和生態實力支撐。

1.使用者體驗——人性化、安全度

iPhone之所以擁有極高的使用者忠誠度,除了極致的高顏值外觀設計外,與其“優質的使用者體驗”打造有直接關聯。iPhone體驗好源自多方面,“極佳的流暢性”就是其中之一。

而蘋果顯然將這種使用者體驗思維,用到汽車領域。

在蘋果的汽車專利中,可以看到智慧駕駛系統、車輛硬體創新設計與人車互動體驗三大類,既有軟體,也有硬體,而這些專利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以使用者為核心”,解決車輛使用中的使用者最關心的問題,而且提升自動駕駛的安全度。

這一點可以從我們上面的分析中得到佐證。蘋果甚至還在研究如何降低電車啟停帶來的眩暈感,提高使用者體驗,這的確像是蘋果在乾的事。

2.硬實力——晶片和作業系統

在晶片和生態上,蘋果具有一定的優勢。汽車進入智慧時代後,幾顆關鍵晶片主要有汽車座艙、智慧駕駛和V2X晶片,雖然是汽車領域,但實際上和手機SOC晶片高度重合,都是由CPU\GPU和NPU組成。

從目前來看,蘋果M2晶片的CPU和GPU算力已經超過特斯拉,將來應用在自動駕駛車上,很有可能吊打特斯拉。

而且,這麼多年手機領域的積累,早已擁有成熟的作業系統生態,蘋果釋出的藍芽耳機、智慧手機、平板等智慧硬體,消費者情願為蘋果這些高“溢價”的產品買單,原因無非就是都能享受蘋果生態帶來的順暢切換的良好體驗。

當前,全球很多消費者越來越習慣於iOS、OS的操作介面,而從iPhone手機衍生到iPad,再推動iWatch和iMac,再度到汽車平臺,也顯得更加容易。

04

蘋果汽車來了,能否吊打特斯拉?

特斯拉用了將近20年,市值上漲超700%,達到超過大眾、豐田、日產、現代等九大汽車製造商的市值之和,是名副其實的智慧汽車一哥,一直以來所向披靡,被稱為“汽車界的蘋果”。

目前來看,特斯拉已經將智慧汽車的門檻設定了很高,但蘋果在很多核心領域都有自己獨特的優勢,而且蘋果一直以來的創新精神和能力很強,給蘋果帶來無窮的能量和粉絲,粉絲對蘋果數碼產品的追捧就是一例。可以說,當下的特斯拉遇到了真正的競爭對手。

蘋果造車,實際上也就是製造放大版的iPhone,可能很多人並不看好從手機到造車,畢竟,汽車產業鏈更加複雜,而且蘋果完全沒有造車經驗和基因,這是蘋果的一個硬傷。

不過,當下是一個無邊界的商戰時代,這麼多年的商業故事,也證明了一點。

比如,二戰讓盟軍吃盡苦頭的坦克殺手火箭筒是阿迪達斯生產的,球鞋和火箭筒也不沾邊,當一個科技公司有足夠的開創精神,搞定一個新領域只是時間和時間的問題。

更何況,手機和智慧汽車,無論是晶片還是生態,都是有著緊密的聯絡。

另外,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之前蘋果公司注資滴滴出行,更大的深意有可能是為蘋果汽車推廣鋪路。也就是說,很可能蘋果造汽車並不是賣給消費者的,而是很大可能透過共享出行,讓消費者享受蘋果汽車的極致體驗。

為什麼全世界的公司都在盯著蘋果汽車?因為就像蘋果其他劃時代的產品一樣,蘋果汽車也會試著顛覆固有的商業模式,能否在汽車領域,再造“iPhone”的傳奇,我們對此還是充滿期待。

19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阿里雲祝順民:未來的網路是雲網一體,應用感知不到網路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