幣圈待得越久,你就越會覺得,幣圈是一個人性磨練場!
在這裡大量你需要學習的概念和知識:挖礦、區塊、節點、去中心、DeFi、Rebase、谷歌驗證器等等。
可能是因為我們從小接受義務教育的習慣使然,大多人不願意自學,也不願意去學習。甚至很多人對於一些重要的文字無法做到隻字不差的閱讀,至於理解就更不用說了。
同時,在幣圈接觸到的資訊當中你會比較有意思的發現,這個圈子似乎除了自己每個人都在賺大錢。
於是,這個圈子讓你變得浮躁,也就更自然的不能安心學習,最後淪為被割的韭菜。
我覺得,幣圈厲害的人總是那些善於解決問題的人,而不是所謂的聰明人。
比如,很多人習慣的問一些伸手黨的問題:
XXX是什麼~~
XXX哪裡買~~
XXX怎麼樣~~
XXX還可以買嗎~~
經常問出這類問題的人,最後的結局可想而知。今天深入分析和歸納一下,幣圈的哪些人容易被割。
1,伸手黨什麼是伸手黨呢?
伸手黨的本質是不愛學習,拿來主義。
你不能因為知識多就不學習,就像你不能因為工作太多而不幹活一樣。幹活是為了賺錢餬口,幣圈的學習也是為了賺錢,而且是賺比工作更多的錢。
只不過工作一天就可以拿一天錢,幣圈學習帶來的利益反饋慢了一些而已,但這是絕對必要的東西。
因為你真的不可能因為別人的知識和理解,而對一個“熟悉”的陌生人絕對的信任。說絕對信任,那一定是假話。
所以,你只能自己理解,深刻的理解,才能安心持有某個幣種。
同時呢,你也不能因為別人的看法而直接作為投資建議,因為你和別人的情況不一樣。有句話叫做:沒錢的人只能投機,有些錢的人不用投機,但有錢的人可以投機。
幣圈最大的風險就是,你看好的專案居然是別人寫的軟文!可以想象一下箇中滋味。
知識雖然不是投資的必備因素,但一定是投資的絕對底氣,因為你的策略和想法都是建設在自己對幣圈知識理解的基礎之上的。沒有知識,相對於建房子不打地基。
到這裡可能一些人比較困擾,那幣圈什麼樣的資訊叫做知識呢?
我覺得,你得先搞懂中本聰寫的比特幣白皮書再說,在腦海裡面大致有個大概的運作流程,而後去實操買筆,轉賬,在這個過程當中,你就慢慢會接觸對幣圈的必要知識點。
最後,如果你懂得搜尋的話,你會發現自己比大部分所謂的作者更厲害。搜尋引擎一!定!用!起!來!這幾乎是網際網路時代解決問題的基礎技能!!!
別!做!伸!手!黨!
伸手黨之所以不伸手BTC,就是因為伸手黨不甘心做個伸手黨~~
---魯迅
2,自信爆棚金融市場不缺敬畏,很少有人能精準把握在市場生存需要的自信程度,所以我們看到的“自信”,更多的其實是自我,在市場並不能得到青睞。
市場更青睞“理性”,而理性其實是風險收益比的機率計算。而不是你個人信心的問題,自信顯然是一個偏“感性”的詞。
在生活中我們也常常會見到一下情緒感染力極強的人,這類人往往在溝通的時候佔據上風,或者是地位高,或者是嗓門大,總之用“自信爆棚”再合適不過。
如果你身邊有這樣的幣友,可以適當的避開,不管對方是否有意無意,他的感染力多少會影響你的決策。
3,酗酒的人酗酒的人不適合做投資,酗酒本質上是一種缺乏自控力的放縱。而投資,大多數時候比的就是自控力。
比如很多酗酒的人在做錯事之後表示:那天喝多了,不好意思~~
那麼,是誰允許你喝多的?是你自己控制力差。
酗酒的人習慣了時不時來一個自我麻痺,自然的大部分時候都是靠“感覺”行事。投資如果可以靠感覺賺錢的話,那人人都是巴菲特。
最後,有一個說法是“南方人愛喝茶談生意,北方人愛喝酒吹牛批~~”這句話有一定的道理,大部分酗酒的人,不管南方北方普遍都比較高調、愛吹牛、好面子。
其實以上說的這類人群,並不是單獨的存在,反而幾乎是每個人都會攜帶一些以上提到的性格色彩。
一個人多少會有些伸手黨,多少會有點好面子,多少得有些自信。不可能非要是巴菲特一類的聖人,才可能在投資當中賺錢。
所以,我的這篇文章本意,並不是指有這類性格色彩的人不應該來幣圈,否則那幣圈就沒人玩了。
反而是我們每個幣圈的人,都應該去審視自己的行為和心態,儘可能的去克服一些對自己不利的習慣,讓我們在投資當中,做到更大機率的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