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蘋果錯過了一個賺 5000 億美元的機會。

關於蘋果造車的事情,埃隆·馬斯克講了一個「大反轉」的故事。

2018 年,特斯拉因為 Model 3 量產困難,股價持續走低。內外交困之時,馬斯克找到蒂姆·庫克,希望蘋果能考慮收購特斯拉。當時蘋果的汽車專案泰坦計劃(Project Titan)正處於擴張期,傳聞他們租了一個巨大的場地研發自動駕駛技術,加大了招人和路測的力度。

那時特斯拉的市值約為 600 億美元,相當於蘋果的十分之一不到。收購的確存在可行性。但庫克無情地將馬斯克拒之門外,甚至沒有與他見面。兩年之後,特斯拉的市值已經翻了 10 倍。

最近,關於蘋果造車的傳聞再一次多了起來。來自供應鏈的訊息顯示,蘋果可能明年就會發布電動車產品。

馬斯克的黑暗時刻

2018 年,特斯拉的確經歷過一段黑暗時期,甚至一度瀕臨破產。

當初馬斯克曾立下豪言,宣佈 Model 3 的周產量要在 17 年底達到 5000 輛。但因為過度依賴自動流水線,特斯拉遭遇了「產能地獄」,Model 3 量產遲遲無法提速。直到 2018 年春季,周產量都一直被限制在 1000-2000 輛的水平。

2018 年 4 月,馬斯克終於在推特上承認,Model 3 生產過度依賴自動化是一個錯誤,還是要在人工方面加大投入。

但特斯拉已經陷入了巨大危機,量產上的投入導致持續虧損,股價卻持續不見起色。公司面臨著巨大的資金壓力。8 月,馬斯克在推特上表示,自己正在考慮將特斯拉私有化,且「資金已經到位」,言論一出,直接將特斯拉股價拉高了 8%。

最後,事實證明「私有化」只是一場鬧劇。馬斯克還因此遭到了 SEC(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起訴,稱他的做法涉嫌操縱市場,最終馬斯克支付了 2000 萬美元的罰款,才與 SEC 達成和解。

2018 年,馬斯克曾因特斯拉量產問題陷入艱難境地|視覺中國

直到 2019 年,特斯拉的股價都沒能從陰霾中走出來。但它至少解決了 Model 3 量產的難題。2018 年三季度,特斯拉宣佈 Model 3 產量相比上季度翻番,周產量已經提升至 4300 輛。並且隨著車輛的交付,它終於扭虧為盈,賬上有錢了。

之後,一切都開始加速。特斯拉旗下各款電動車的生產、交付都開始進入快車道。2019 年 1 月,特斯拉中國工廠破土動工。僅僅 10 個月之後,工廠就完工投產。Model 3 全球範圍內的產量和需求都迎來暴增。

隨銷量一起攀升的還有股價。

進入 2020 年,電動車成為了市場上最受追捧的概念之一。目前,特斯拉市值已經高達 6000 億美元,相比 3 月時的市值低點,增長了 6 倍多。就在這周,特斯拉作為全球價值最高的汽車製造商,被納入了「標準普爾 500 指數」。

根據馬斯克的描述,他去找庫克尋求收購的這段故事,應該發生在 2018 年夏天。蘋果錯失了這個機會,錯過了一個「賺 5000 億美元的機會」。

蘋果的造車野心

蘋果佈局汽車業務,早已不是什麼秘密。但時至今日,仍然沒人知道蘋果具體「要做什麼」。

早在 2014 年,蘋果的秘密專案泰坦計劃就遭到曝光。當時蘋果從特斯拉、福特、賓士等汽車公司不斷挖人,充實人才團隊。成立後一年內,蘋果就召集了超過 1000 名工程師。他們面向的領域也非常廣泛,有研究中控互動的,控制量產的,做電池技術、自動駕駛的……很難從中分析蘋果具體瞄準的方向。

泰坦計劃招來的頂尖人才很多,推進的腳步卻相對比較慢,一直不太順利。2015 年,傳聞泰坦計劃在推進過程中出現了派系之爭。當時汽車專案負責人 Steve Zadesky 希望先開發具備半自動駕駛功能的整車,首席設計官 Jony Ive 卻想做一個更加面向未來的全自動駕駛平臺。

2017 年,庫克在接受彭博社採訪時,確認了蘋果汽車專案「轉向軟體」這件事。他說:「我們目前專注於自動駕駛系統的開發,因為我們認為這是很重要的核心技術,一定程度上,自動駕駛甚至是人工智慧之母。」

之後不久,蘋果獲得了加州自動駕駛車輛的路測許可。不同於其他自動駕駛公司都會在測試車上打上 Logo 的做法,蘋果的測試車由雷克薩斯 SUV 改裝而成,車身上沒有任何與蘋果相關的 Logo。

蘋果自動駕駛路測車輛|MacRumors

不僅如此,蘋果還從特斯拉挖來了負責研發和生產的高階副總裁 Doug Field,領導泰坦計劃。Doug Field 曾經是蘋果員工,於 2013 年離開蘋果加入特斯拉。在特斯拉,他一直受到馬斯克的看重,被稱為「沒有 CEO 職務的 CEO」。回到蘋果之後,他成為了負責蘋果所有「秘密專案」的副總裁。

從這個角度看,2018 年的蘋果,對特斯拉充滿了興趣。但根據馬斯克的講述,當時瘋狂從特斯拉挖人的庫克,卻對收購特斯拉沒有表現出任何興趣。

的確,蘋果歷史上很少進行大宗的收購,也幾乎不做「子品牌」。2017 年,蘋果收購了知名 iOS 軟體 Workflow,之後抹去了 Workflow 這個名字,將它改造成了今天系統自帶的 app「捷徑」(Shortcuts)。

2014 年,蘋果斥資 30 億美元收購 Beats。這是蘋果歷史上最大的一宗收購案,收購之後蘋果將 Beats 拆分成了耳機配件和音樂電臺服務兩部分,一定程度上保留了 Beats 的品牌。但蘋果近幾年顯然也在逐步擺脫 Beats 的品牌,音樂電臺的名字從 Beats 1 改成了 Apple Music 1,蘋果自家的 AirPods 系列耳機也極大擠壓了 Beats 耳機的生存空間。

從這個角度看,蘋果不收購特斯拉,符合蘋果一貫的做事風格。

2015 年,馬斯克在接受《彭博商業週刊》採訪時曾表示,蘋果試圖用 60% 的加薪幅度和 25 萬美元的簽約費,從他手下挖人。之後他還表示,蘋果僱傭了那些個人能力無法勝任在特斯拉工作的「庸才」。

從泰坦計劃問世至今,蘋果一直對這一專案嚴格保密。蘋果的路測車隊規模小且非常低調,總的測試里程也遠不及 Waymo 等其他自動駕駛企業。即使是在專案擴張的 2018 年,蘋果汽車專案一年的總路測歷程也只有 8 萬英里不到,同期 Waymo 的測試里程是 120 萬英里。

與此同時,各種跡象都表明,蘋果內部有一個巨大的團隊,正在參與汽車專案的研發,事情不可能這麼簡單。從 2018 年至今,蘋果申請的關於汽車的專利逐漸公開,涵蓋了軟硬體的不同方向。直到最近,供應鏈有訊息稱蘋果最快將於 2021 秋季,9 個月後,就釋出自己的電動車硬體產品。也有訊息稱蘋果內部正推動,尋求在 2024 年完成對電動車的量產。

2015 年,馬斯克曾對投資者表示,到 2025 年,特斯拉將在市值上比肩蘋果。如果按當時蘋果 7000 億美元的市值計算,今天特斯拉距離這個目標已經不遠。但如果蘋果的確在 2025 年之前推出自己的電動車產品,兩家巨頭將進行一波正面碰撞。

從單一視角看,當年庫克拒絕馬斯克,是一個失誤。但從那之後,蘋果的市值也增長了 1.2 萬億,已經相當於今天兩個特斯拉的市值。擁有海量現金,無敵品牌號召力的蘋果,如果釋出自己的電動車產品,整個市場將進入一個新紀元。

這只不過是序幕的結束,兩家公司的未來,才剛剛開始。

7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驍龍888晶片作為邀請函!雷軍似乎並非是炫富那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