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聽說線上收看的人次已經超過 1000 萬人」。登臺後,網大為欣喜地向臺下觀眾說到。他是騰訊首席探索官,簡稱 CXO。這裡是 2019 騰訊科學 WE 大會現場。

作為首席探索官,網大為的身份是特殊的。他長期在美國辦公,為騰訊尋找創新領域的投資標的。然而,他投資的專案卻都與騰訊現有的實際業務無關。用網大為自己的話說,都是些解決「地球級」問題的專案。

在舞臺上,網大為說起自己過往關注的話題,如何解決氣候變化帶來的負面影響,如何利用人工智慧技術解決食物、能源、水質的問題......他曾說,自己的工作是「不斷給管理層輸入新的想法,不斷向外推動騰訊的邊界。」

網大為是騰訊科學 WE 大會的常客。這個科技論壇現在舉辦到第七屆。馬化騰在首屆WE大會上說,這個大會的獨特之處在於,「沒有談及商業或者公司之間的競爭。」它探討的問題都與新技術、新發現、地球與人類面臨的挑戰有關。與未來有關。

當一家公司發展到足夠大的體量,有責任需要面對一些更加長期的問題時,科技企業該如何討論關乎人類命運的未來?又該以何種方式加入到解決人類共同問題的程序中?或許,騰訊首席探索官網大為的故事是一個不錯的討論樣本。

騰訊首席探索官網大為 | 圖片淶源:騰訊WE大會

關注目標,而非技術本身

網大為 2001 年加入騰訊,即是騰訊最高管理層「總辦」的一員。他此前供職於南非媒體公司 Naspers,主導過 Naspers 對騰訊的投資。那時,騰訊還只是初創公司,QQ 還只是 QICQ。騰訊 CEO 馬化騰說正是這筆投資讓騰訊擺脫了危機,因為 QICQ 使用者瘋漲,騰訊卻沒有資金購伺服器。

身為「總辦」成員,網大為長期駐紮美國,十八年來具體職責多有變化,但他對自身的定位卻十分明確,「我總是那個挑戰假設、呼喚大家變化思路的角色」。比如,他曾在騰訊內部普及「CE(使用者參與)」概念,強調把使用者當成一種戰略優勢,儘可能了解客戶需求。他說:「騰訊之前就有這樣的想法,但沒有相應的名詞,沒有方法去執行,我就鼓勵大家公開討論。」

2014 年,網大為首次參加騰訊 WE 大會,並首席探索官的新身份亮相。這個職位在中國網際網路公司的架構中實屬罕見。用網大為自己的話總結,這份工作就是不斷給管理層輸入新的想法,不斷向外推動騰訊的邊界。他的做法是,在世界範圍內蒐羅最前沿的科技、產品,並以投資的形式,讓這些創新因子融入騰訊血液。

網大為每週會花三分之一的時間與各個領域的人士交流,比如一些國家領導人、專家學者,他會仔細了解這群人最近在研究什麼內容,一個國家正在面臨怎樣的挑戰,並試圖提煉出相應的訴求,接著去到技術領域找尋相應的解決辦法。他試圖解決的問題都是「地球級」的,諸如水資源、空氣品質、抗擊癌症等。

「我不是讀 MBA, 研究如何賺錢的專業出身,而是研究社會科學的」,網大為說,他一直對這些問題很感興趣,類似整個地球該如何發展?遠古時代的人類生活和現在的人類生活有什麼本質區別?下一個二十年、三十年,我們的生活會是怎樣的?現在,這些關乎人類命運的追問成為他工作的價值指導。成為 CXO 後,他關注的領域,思考問題的方向,也在發生變化。

過去看專案,創業團隊介紹商業理想,比如說到「AR 是未來、VR 是未來」之類的願景,網大為會覺得還不錯。但現在,他會認為僅僅定義「什麼是未來」太狹隘,接著從更深層的角度來評估專案價值,「最顯性的就是,無論你來自哪個社會階層,你的技術能否解決社會、人類目前最大的問題,特別是普通老百姓的問題?」

不應該再過多關注傳統網際網路,應當更關注核心的底層的技術,由利益驅動變成問題驅動,網大為的投資視角也在變化。「我的關注點更多是目標,網大為認為,騰訊的目光應該超越傳統網際網路,投向更未知和更前沿的核心技術領域,它在未來的使命應當是「用技術改善整個人類的生活狀態」。

新技術、新發現、地球與人類面臨的挑戰,是每屆 WE 大會討論的主題 |圖片淶源:騰訊WE大會

科技企業該如何思考未來?

《華爾街日報》將網大為定義為「押注了騰訊登月資金的人」。接受採訪,他說自己喜歡「登月」這個概念,「這可能聽起來有點不切實際,就好像會出現一些瘋狂的點子。」結合自身尋找創新專案的工作,他解釋,這就像登上月球一樣巨集大的目標,圍繞這個目標必須做各種努力,比如說研發生命維持系統、製造太空服和火箭等等。

網大為說:「我們的目的是盡一切可能優化方法、達成目標。我認為這是人類社會中一種非常重要的態度。作為人類,我們需要明確「登月」目標到底是什麼。」

在網大為的主導下,騰訊在海外進行了上百筆投資,這些專案與騰訊現有業務並無太多關聯。比如研究早期篩查傳染病和癌症技術的公司、解決太空旅行問題的公司等,這些專案在短期內都是「看起來不太可能實現」的。所以,騰訊內部並未給網大為設立 KPI 考核。他說:「我所做的這些投資都要很長時間才能看到進展,你要比較忍耐,不要想快速得到一個結果。」

站在一個長期的視角,人們該如何思考未來?這成為網大為長期思考的主題。在 2014 年第二屆 WE 大會上,網大為發表了題為《透視未來》的演講。他說,「未來是很難想象的,因為我們想象未來時,往往會過於關注當下。這是在談論未來時需要注意的。」

今年的大會上,網大為的核心議題是未來三十年,人類的交通需求將面臨怎樣的挑戰。他向觀眾展示了一項新技術。那是一種電動飛機,可以垂直起落,「這很科幻,但已經實現了。」WE 大會是他思考未來、談論未來的主場。他會談論騰訊在前沿科技中的最新投資動作,並由此延展出當下人們亟待關注的「地球級」問題。

網大為很早就意識到,網際網路推動了系統各部分間的溝通,科學發現與創業有了緊密的聯絡,不同領域之間的合作更加密切。他曾說,參與 WE 大會的學者來自不同學科,他們都有一些很不得了的猜想,奈米技術可以與生物技術交匯,人工智慧的成果可以為生物技術的策略提供幫助。

不同領域交叉所帶來的創新是一件令人興奮的事情。這也是交流的意義所在。面對「地球級」的問題,網大為說:「對創新的擁抱,已經由一種標準動作升級為一項迫切的需求。」而這些也正成為科技企業責任的一部分。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剛發完新機的堅果手機前老闆變“老賴”羅永浩是這樣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