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農產品電商風口還在!?

早在2012年,農產品電商就成為創業者、媒體、資本口中的“談資”。但8年之後,農產品電商僅剩下京東、阿里、蘇寧、拼多多網際網路大佬的獨角戲。

各項資料線:京東、阿里、蘇寧、拼多多農產品銷售佔據著產品都是半壁江山,中小農產品電商市場空間逐步被擠壓。剩下兩條路:1)依附大佬;2)轉型換賽道。

或許,農產品電商來到了十字路口...

政策利好!

就農產品電商而言,近幾年,國家頒佈過不少於10個多這個政策,其中包括“網際網路+”、“農村物流”、“返鄉創業”、“農產品可溯源”、“數字鄉村”等內容的政策法規。

尤其是今年國家扶貧攻堅時刻,賣農產品和增加農民收入已經成為各大電商平臺助農的核心任務。

同時,今年9月份,發改委印發《關於支援推進網路扶貧專案的通知》提出,紮實推進農村電商。支援“網際網路+”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建立完善適應農產品網路銷售的供應鏈體系、運營服務體系和物流、倉儲等支撐保障體系,推動貧困地區農產品上網銷售,實現優質優價,助推脫貧攻堅。支援電商企業採取多種方式,拓寬貧困地區農產品銷售渠道。

另外,中國《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提出:數字鄉村建設2020年、2025年、2035年、2050年四個階段發展目標,標誌著中國數字農產品電商新時代的到來。

因此,農產品網銷數越來越大,趨勢逐步明顯。

根據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的資料顯示,農產品電商交易額一年比一年高。與同期2017年上半年交易額為851.4億元,2018年上半年交易額為1051.6億元,同比增長23.5%。

另據商務部大資料監測,2019年前三季度全國農村網路零售額達1.2萬億元,同比增長19.7%,增速高於全國2.9個百分點。全國農產品網路零售額2824.7億元,同比增長26.4%。

可見,在政策的推動下,中國未來農產品電商市場將迎來蓬勃發展。

問題:冰山與火海,無奈的選擇

儘管,農產品網路銷售逐年攀升,但農產品電商依然還在經歷“冰山與火海”的煎熬!

資料曾顯示:全國涉農電子商務平臺已超3萬家,其中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已達4000家,然而超過3000家以上虧損,幾乎90%以上都在虧本運營。

自從2016年以來,便有很多農產品電商平臺紛紛倒閉,例如美味七七、社群001等一些電商平臺紛紛倒閉。剩下的則需要面對阿里、京東等巨頭的挑戰。相比於這些巨頭來說,一些規模小的平臺沒有全產業鏈的資源和全渠道資源的優勢。

另外農產品經營虧損卻是行業現狀。其中菜管家運營幾年,投資3500萬元,卻依然是虧本運營。

透視農產品電商發展脈絡來看,中國農業產業分析師李劍認為當前的農產品電商存在以下3大問題:

首先,物流運輸成本。發展農產品電商,必須要強大的物流做後盾。然而,因為產品基地的分散性,農產品運輸困難,如果發展冷鏈、保鮮的話,就會增加農產品基地或農產品電商平臺的成本。

以荔枝為例,一箱荔枝5斤,採購的成本約40元,然而空運到內蒙古、吉林運費卻要70多元,是荔枝成本的近2倍,兩項成本相加已超過108元/箱(包郵)的售價。

因此,物流成本直接決定農產品電商的生存空間。

其次,農產品不具獨特性。永遠記住:網際網路時代或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屬於眼球經濟。農產品電商僅僅是農產品銷售渠道的加持環節,核心是農產品本身,然而傳統農產品的附加值不高,甚至同質化嚴重,導致難賣,消費對農產品感知度低。

業內人士也表示,正是由於產品競爭同質化現象嚴重,現在很多農產品電商的拼殺都集中在價格的拼殺當中。而且為了獲取客戶,農產品電商基本上是屬於賠本賺吆喝的階段。

再次、沒有流量就沒有買賣。農產品電商生存靠的依然是流量,沒有流量就沒有買賣和使用者。

目前,農產品電商很多依附在京東、淘寶等大佬級電商平臺上,因知名度低、品牌營銷能力弱等原因,所以只能通過廣告的手段獲取流量和使用者,這也增加了農產品電商平臺的運營成本。

因此,在沒有資金投入、沒有品牌加持的情況下,未來中小農產品電商走上了2條路:1)社交電商;2)專業電商。

比如,巧婦九妹、石榴哥等藉助社交媒體興起的電商達人們。據統計,2018年,巧婦九妹通過自媒體+短視訊的方式一年賣出2000萬的農貨,年收入過千萬。

未來格局:前景巨大,但大佬已分羹市場

2019年農業品質年,將促進中國農業轉型升級,並迅速進入農產品品質為內容的品牌發展階段,“三品一標”農產品將成為主要內容,促進中國農業由追求數量向追求品質、品質、品牌服務的加速轉型升級。

據統計,未來5年,中國農產品電商交易額佔農產品交易額的5%,涉外農產品電商交易額將佔1%,農產品移動商務交易額將佔2%。同時,中國農資電商、農村日用工業品電商、農村再生資源電商將得到較大發展。

可但是,從格局來看,農產品電商市場都屬於京東、阿里、蘇寧、拼多多,而且他們佔據市場的半壁江山。

自2016年以來,京東共上線貧困地區商品300萬種,實現扶貧農產品銷售額超300億元,幫助50萬戶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增收。

2018年,京東農場正式上線,依託近年來在人工智慧、大資料、物聯網、供應鏈等方面的的技術優勢和資源優勢,以京東農場模式為核心開疆闢土。目前,已經在全國範圍內完成了17家高標準合作示範農場的建設,同時,京品源旗艦店也在京東商城主站上線。

在農產品上行上,阿里堅持產業化助力,大力推廣“畝產一千美金計劃”扶持並孵化農產品品牌。同時,在2018年阿里還推出“村播”計劃,希望幫助“幫助1000位農民月入過萬”,目前阿里村播計劃覆蓋27省將助銷30億元農產品。

另外,阿里藉助“造節”,藉助阿里生態內的淘寶、天貓、農村淘寶、聚划算、1688等線上業務以及零售通、大潤發等新零售業態都將集中發力,聯合全國1000個農產區和832個國家級貧困縣,打造農產品銷售的“雙11”。

作為後起之秀“拼多多”也非常“拼”,2018年拼多多農產品年銷售額達653億。

拼多多依託創新的“拼農貨”模式,解決了傳統搜尋電商場景下,農貨被動等待搜尋、銷量難以持續的普遍性難題,通過主動向4億消費者呈現“產地直髮”優質水果的方式,幫助“小農戶”連線“大市場”。

2019年4月,雲南省扶貧辦和拼多多在昆明簽署協議,拼多多砸下1個億,在雲南74個貧困縣建立“多多農園”,積極探索“新農商”機制。

於此同時,2016年,作為家電零售巨頭蘇寧蘇寧已經制定了“三化目標”、“三雲服務”、“五當模式”為一體的農村電商戰略,並藉助蘇寧易購、蘇寧小店等線上渠道和蘇寧線下實體門店銷售農產品。

2019年,蘇寧還推出蘇寧拼購蘇"包山包湖包海"戰略,並落地落地20個"拼基地",完成生鮮供應鏈第一階段建設。

除了京東、阿里、蘇寧、拼多多之外,美菜網、中國郵政、一畝田、雲集、貝店等農產品電商平臺也在分羹市場。

總結一下:新模式成熱點

早在2016年,雷軍就看好農村網際網路:現在,農村網際網路,真正冒出來的企業只有幾家。未來十年,應該有成千上萬家這樣的公司會興起。我認為在未來十年,農村會有發展的巨大機會。

然而,近幾年,農產品電商的發展已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買賣不是農產品電商的唯一使命。

從農產品電商助農來看,賣農產品是其次,助力當地產業轉型才是關鍵,比如阿里、京東、蘇寧、拼多多都切入源頭生產、品牌孵化、農產品精深加工等領域。另外,農產品電商模式也正在逐步延伸與發展,比如農產品旅遊電商模式、社交電商模式、網紅經濟逐步成為農產品電商創業的熱點。

農產品電商正在等待新一輪蝶變!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2020年,進入亞馬遜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