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一個真正致力於創新、科技研發,守法守規、有秩序、拼服務、以消費者為中心的電商時代該來了。

近日,市場監管總局根據舉報,依法對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實施“二選一”等涉嫌壟斷行為立案調查。而就在不久前,螞蟻科技上市前夕被緊急剎車。這說明該來的總是會來的,電商到了修理、糾偏的時候了。

電商本質上還是“商”,本就該以基本的商業邏輯、倫理、規則運轉。電商不但要依法經營,更要以服務消費者為根本目標,要千方百計想著改進、提升服務體驗。而不是挖空心思連幾棵白菜的利益都要搶過來。

讓天下沒有(大平臺)難做的生意,要改變為讓天下沒有不以消費者為中心的生意。否則,讓天下都圍繞著壟斷平臺來做生意,只有壟斷平臺吃肉還喝湯,而其他人都喝西北風,這條路必然走不通。

網際網路、通訊技術快速發展,電商業強勢崛起,為市場的發展、提升做出了不可忽視的貢獻。整體上,社會、廣大百姓都是獲益的。電商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傳統商業的很多壁壘、弊病,讓市場更透明。電商極大豐富了商品和服務,讓消費者可以方便購買、體驗到更多商品、服務。電商極大程度上促進了商業流通的效率,科技手段、科學管理、科學運營進入了萬千商戶。

大資料給市場提供了強力決策、運營的驅動力。但是問題來了,關注、重視大資料,並不是靠大資料壟斷來獲取超額壟斷利益。大資料的價值巨大,完全可以用來最佳化商家(平臺)自身運營質量及效率、降低成本,以及為市場、客戶提供更適銷產品、個性化服務,而不是用來宰客甚至是殺熟!這已經完全背離了最根本的商業倫理,突破了底線。

很多電商平臺走的路出問題了。靠資本快速擴張,不斷在一個領域內大吃小,最終實現壟斷。然後開始跨領域兼併,不斷掌握更多市場資源,最終形成甚至掌握著強大媒體資訊資源、大到不可倒的超級平臺。這樣的場面一幕幕出現,場景很熟悉,平臺越來越強大,而市場的主角:消費者卻變得越來越弱勢。咱們看看下面最直觀的這二個例子。

一、消費者的無奈。快遞放菜鳥驛站,而下單時根本就不給你提供不放的選項,頁面上一個小小的按鈕的缺失,透出的卻是平臺的強勢和消費者的無奈。快遞放快遞櫃,卻不提前告知客戶,更別說徵求客戶同意,就在去年有消費者甚至就此打起了官司最終不了了之,你看現在這個局面有一點點改善嗎?這又是壟斷下消費者無力對抗大平臺的典型案例。壓迫你、逼迫你,不但壓榨客戶、壓榨快遞員(自己的員工),還利用、迫使快遞員一起對客戶施壓,這還不是典型的不對稱嗎?個別的消費者,根本就沒有精力、時間、財力去和壟斷平臺鬥爭,這還不是明顯的壟斷行為嗎?

二、商戶的無奈。平臺(商戶)二選一,這又是個最最典型的壟斷現象。多少年了,不斷有商戶爆出被迫二選一,甚至很多商戶被平臺強勢驅逐、下架而損失慘重。在掌握著流量、渠道甚至話語權的平臺面前,商戶已毫無選擇權。

問題到了很嚴重的地步。資本利益為中心的平臺,必須轉化為消費者為中心、客戶為中心、使用者為中心。電商、金融、媒體資訊、物流等基礎支撐業務必須分離,特別是話語權的壟斷與經商相結合,會讓市場規律失效的。專業的領域專業的公司或平臺來做,才可以在專業上PK實力、良性競爭,而不是一個巨頭吃到端到端。

涉及國家、公民安全及隱私的大資料、關鍵資訊,如身份證號、指紋、人臉識別資訊等生物特徵,須由國家掌握,而不是任何企業。

政府出手了,說明有的企業、有的平臺出問題了,該修理、該糾偏了。但這絕對不意味著網際網路、電商本身要停滯,恰恰相反,網際網路、電商仍是科技推動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在萬物互聯、人工智慧時代,網際網路與電商仍不可或缺。

糾偏意味著方向更明確,市場更有秩序,消費者的根本利益更有保障,當然消費者還可以得到更好的產品、服務。

電商不是不搞了,而是肯定要搞得更好。

19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從鄉長變成三胖子,我們不能照頭再給一棒子,留給阿里時間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