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與蘋果互“殺”?
微信天天用,本週特別卡。自本月初,蘋果手機的作業系統iOS升級至13.2版本以來,微信就被iOS頻發的“殺後臺”。
所謂“殺後臺”,就是作業系統把使用者暫時不用的App程序關閉,把記憶體釋放出來,騰給其他App。近期有蘋果使用者表示,自己的微信在切出幾分鐘後,就會重啟。這對習慣於“切來切去”使用微信的使用者來講,頻繁重啟微信,簡直就是折磨。
問題出在微信身上,還是蘋果身上?有技術大牛指出,蘋果iOS之所以“殺”微信,是因為微信程式“不老實”,在後臺頻繁呼叫。“日誌顯示兩分半進行了45000次wake up呼叫,平均每秒319次喚醒”,微信佔用了大量的手機記憶體,iOS出於為使用者使用蘋果手機的體驗考慮,不得不殺。
而微信則在11月1日向部分iOS使用者傳送訊息,為了避免使用不暢,建議使用者不要升級到13.2版本。看來,它也是出於為使用者使用微信的體驗考慮,才出此下策的。
兩家都是為了“使用者體驗”,可作為使用者,怎麼一點良好的體驗感都感覺不到呢?
還不都是為了搶蛋糕雖然後來微信迴應,通過緊急聯調,問題已經得到了修復,可許多網友仍在心中給微信扣了分。被微信佔用的手機記憶體,恐怕沒有多少,是真正為了提升通訊品質,而加到手機程序中的。更多的,則是出於商業利益的程式程序吧。
但把板子全都打在微信身上,確實有失偏頗。iOS自9月份升級至13版之後,也是問題不斷、連連修復。“殺後臺”的現象,不僅出現在微信上,淘寶、美團以及國外的一些App也出現了強制重啟的問題。
蘋果為什麼在升級系統後強化對記憶體佔用問題的處理呢?還不是因為擔心繫統卡了,影響品牌、影響銷量嘛!不僅如此,蘋果作為行業翹楚,自有一套遊戲規則,怎麼能讓人隨便吃到它的飯碗裡來,江湖老大的地位是不容侵犯的。
蘋果和微信的“樑子” 由來已久兩家的恩怨由來已久。早在兩年前,微信推出“讚賞功能”,蘋果就要薅30%的羊毛,逼得微信不得不下架了該功能,直到一年後,蘋果和微信才達成一致。吃一塹長一智,後來微信學聰明了,通過繫結銀行卡的方式,讓小程式的支付功能繞過了蘋果的羊毛稅。想必蘋果也是看著大量的資金,刷刷地從手機上流過,抓不到、乾著急、憋著氣吧。
誰將贏得這場博弈?
企業自然要以盈利為目的,無可厚非。兩家公司,雖然一個做硬體、一個玩軟體,看似各玩各的,但各自構建的商業生態之中,卻存在大量的重疊使用者、重疊利益,爭端在所難免。
說的俗點,這不就是互相把手都伸到了對方使用者的口袋裡,而引發的“爭食”嘛!
規模,決定話語權。當年微信敢“勸”使用者解除安裝360防毒,就是依仗著數以億計的使用者體量。今天蘋果和微信的“相愛相殺”,也不過是兩家公司,這幾年在規模、市值、商業態勢上發生變化後的一次小小的“碰撞”。真不知道,如果將來有一天,蘋果手機上用不了微信,微信也不再支援蘋果手機了,使用者會怎麼選擇?
其實雙方都懂得“鬥而不破”的道理,可對“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理解,似乎就不太通透了。誰是為使用者考慮,誰把使用者利益排在後面,使用者實際上心知肚明。規模是使用者給的。真正服務使用者,才能贏得規模,贏得博弈。
鷸蚌相爭,格局不高。失了使用者的心,必有後來者,得勢得利。華為,你怎麼看?
-
1 #
-
2 #
刷回13.12不就行了!折騰幾天降級保資料成功
-
3 #
二選一我選蘋果手機
-
4 #
有空沒事做,有空搜尋一下怎麼解決殺後臺,小白一個
-
5 #
換手機成本高 or 換通訊工具成本高
-
6 #
規模決定話語權說得好
-
7 #
其實實質使用有多大影響?已上13.2,不影響使用。
-
8 #
現在好像好多了,前幾天受不了
剛學會一個方法解決殺後臺 把系統字型改為繁體 然後再改回簡體中文 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