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移動通訊技術的每一次迭代,都伴隨著手機市場的新一輪洗牌。

這樣的觀點曾在2019年末頗為流行,以至於所有的手機廠商都開始謹小慎微,生怕錯過5G的浪潮,進而淪為時代的淘汰品。

然而最終的結果似乎超出了許多人的預料。按照中國信通院釋出的相關資料,2020年前11個月國內手機市場的出貨量為2.81億部,同比下降21.5%,其中國產品牌的出貨量為2.49億部,同比下降23.6%。

儘管在11月的出貨量中,5G手機已經佔到同期的68.1%,卻也無法掩蓋一個基本事實:在5G手機全面普及的2020年,行業並未等到新一輪的換機潮。可能有外部大環境因素的影響,但低迷的市場需求已經是一種常態。

可以找到的原因有很多。比如運營商的5G基站部署過於緩慢,尚未越過使用者換機需求的臨界點;再比如缺少和5G匹配的殺手級應用,僅僅是有事沒事測個速的場景,恐怕難以撬開消費者的腰包……

諸如此類的解釋不乏合理性,可回到智慧手機行業本身而言,除了5G這樣的外部刺激,想要在銷量上再次翻越山丘,還需要使用者體驗上的“內迴圈”。

01 等待一場“化學反應”

想要揭開手機市場銷量持續低迷的原因,數字折射出的僅僅是表象,隱藏在表象下的深層次原因,恰恰是智慧手機行業陷入的創新怪圈。

回顧智慧手機過去10年的演變歷程,看似眼花繚亂的創新背後,無外乎兩條路徑:

一是硬體引數上的升級。智慧手機的屏佔比越來越高、處理器越來越強勁、攝像頭的數量越來越多……以至於一些手機廠商將堆砌硬體和創新畫上了等號,十年進化的本質都是在硬體上不斷做加法。

二是應用生態的中心化。相較於2010年時相對散亂的應用生態,主流手機廠商們已經構建了一整套中心化的應用生態,並逐漸從智慧手機延伸到了VR、智慧家居等場景,甚至開始在內容上佈局。

魔幻的一幕也在於此,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兩條路徑幾乎是平行推進的,服務和硬體的匹配大多集中在“物理升級”,鮮有打通硬體底層的“化學反應”。或許也為智慧手機下一步的顛覆性創新提供了方向,即進行一場全面融合硬體和服務的“化學反應”,而最可能的破局點就是光感知系統。

按照艾瑞諮詢在《2020中國人工智慧手機白皮書》中給出的資料:智慧手機的光感知系統主要由晶片、螢幕、演算法和攝像頭構成,目前光感知系統在智慧手機關鍵部件中的價值佔比高達46.6%。同時NPU陸續被整合在智慧手機的SoC中,多核GPU逐漸成為智慧手機的標準配置,光感知系統的軟硬體協同已經是智慧手機走出僵局的增量因素。

嗅覺敏銳的智慧手機廠商儼然洞察到了這樣的趨勢,最直接的例子就是在近兩年的旗艦新機發佈會上,“拍照”環節所佔的篇幅正在持續增長。

然而光感知系統當前的侷限性也是不爭的事實,傳統的調校只是將光學系統、感知系統和計算系統進行簡單的引數調整。比如攝像頭和處理器的交流是透過固定的引數進行的,根據光圈大小的引數最佳化演算法來提升手機的夜拍能力,距離光學系統、感知系統和計算系統協同進化,還有很長的一段路。

02 他們正在提前佈局

如果說5G對手機行業的刺激是革命性的,人工智慧所帶來的影響則是漸進的過程,以一種潛移默化的方式左右著行業進化的節奏。

目前AI對光感知系統的賦能主要集中在生物識別和計算攝影兩個領域,比如結合計算機視覺、計算機圖形、影象處理等技術,配合手機的光學系統和感測系統,透過影象識別、融合、增強、分割等方式,最佳化手機的拍攝和成像能力,以“軟硬結合”的方式打破手機在光學處理與成像方面的侷限性。

確切地說,一場以人工智慧技術為主導的光感知協同進化正在進行中,並且已經成為整個智慧手機產業鏈的共識。

在光感知的產業鏈上游,舜宇光學在傳統的鏡頭生產外,也在進軍拍攝模組和光學稜鏡等領域,其中在手機拍攝模組的對焦方式上,舜宇光學已經可以實現固定對焦、自動對焦、快速變焦和光學變焦等技術,用於提升手機成像的效率和質量;另一家以3D感測技術為核心的奧比中光,自主研發了多種3D攝像頭,並已經覆蓋了OPPO、小米、聯想、魅族等手機廠商。

在光感知的產業鏈中游,曠視提出了用人工智慧重新定義光感知系統的理念,並推出了“利用演算法對相機的成像特性進行學習,然後還原景物原有的細節紋理以提升整體畫質”的超畫質技術。基於曠視AI生產力平臺Brain++的能力,超畫質技術在2年時間內已經迭代到3.0版本。根據艾瑞在白皮書中公佈的資料,目前相機評測機構DXOMark排行榜上TOP 10的國產手機中,70%已經應用了超畫質技術。

光感知的產業鏈下游,華為從P30系列開始使用RYYB陣列的CMOS,將傳統感測器濾光片的綠色畫素替換為黃色超級畫素,進而提升了約40%的進光量,然後透過ISP硬體和演算法端的聯合最佳化對色彩資訊進行加工,大幅提升了手機的夜拍能力。在這個過程中,華為開始對光感知系統的底層架構進行調整,在某種程度上實現了光和感的協同進化,嘗試將產品重心從硬體遷移到了演算法端。

光感知系統目前仍是典型的買方市場,手機廠商佔據了絕對的主導地位。往往是手機廠商確定對光感知系統的詳細要求後,由模組廠根據指定的供應商或標準對零部件進行封裝,再統一交付給手機廠商。

當華為等頭部玩家已經開始探索光感知協同進化,曠視科技、舜宇光學等中上游企業已經提前進行了佈局,大機率可以猜出智慧手機下一步的進化方向。

03 誰在左右潮水方向

其實智慧手機市場的低谷也好,高潮也罷,最終左右潮水方向的都是使用者。折射到銷量上的此消彼長,終歸離不開消費者的用腳投票。

艾瑞諮詢也曾向外界披露UserTracker平臺的資料:2020年上半年,短影片已經是消費者日常最常用的手機APP,單機單日有效時長的佔比高達31.9%,遠高於線上閱讀和新聞資訊。

根據使用者行為的變化可以做一個反向推導:當用戶將越來越多的時間留給短影片和直播類應用,意味著拍照已經成為消費者最為關注的購買因素,智慧手機廠商需要不斷提升產品的拍攝能力和使用體驗。

言外之意,智慧手機光感知系統的升級,剛好切中了當下消費者的需求喜好,也是手機市場走出瓶頸期的必然選擇。

至於這樣邏輯是否行得通,還需要一些第三方案例來驗證:

中關村線上在2019年發起了一項針對智慧手機消費者購買意向的調查,結果顯示拍照的佔比高達29.2%,處理器的佔比只有17.3%,曾經作為主打賣點的外觀設計和螢幕,消費者的關注度已經不足10%;

據《2020中國人工智慧手機白皮書》中披露的資料顯示,截止到2019年,AI拍攝演算法在國內安卓手機中的覆蓋率達到91.6%。國內主流手機廠商的高階安卓手機系列中,約有75%應用或與曠視合作了AI演算法;

華為P30系列在RYYB陣列和演算法調校的基礎上以“夜視儀”進行宣傳,在同質化嚴重的手機市場中“夜景“作為差異化賣點。按照華為官方在2019年進博會上給出的資料,P30系列上市八個月的出貨量超過2000萬部……

似乎可以得出這樣一條結論:相比於尚未贏得使用者認同的5G紅利,光感知系統已經是被市場驗證的方向,能否在光感知系統的較量中獲得優勢地位,將直接關係手機廠商在下一階段的產品競爭力。

用一句俗套的話來說,智慧手機的所有技術都值得用人工智慧重新做一遍,原本獨立最佳化的光感知系統,倘若可以在演算法的助推下走向軟硬一體,在計算攝影的軌道上還有很多可以深挖的空間。

04 寫在最後

智慧手機的創新乏力,早已不是什麼新鮮話題。

所不同的是,以往在思考這一問題的時候,多半寄希望於爆炸性的新技術,可當5G都未能重寫手機市場現狀的語境下,這條路幾乎已經行不通。

恰恰是人工智慧對於光感知系統的漸進式革新,讓越來越多的手機廠商意識到,相較於被動等待爆炸性技術,或許應該向“庖丁解牛”那樣重新拆解智慧手機的使用者價值,在不確定性中找到確定性。

11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如何看待阿里涉嫌壟斷行為被調查?會帶來哪些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