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高科技”和“科幻”這些描述早已被大家所熟知。近年來,隨著科技進步的日新月異,以技術創新為支撐和引領的經濟社會發展變革越來越密集,對科技創新形態的描述也有了多樣化的需求,從不同角度和維度描述科技創新的科技名詞不斷衍生出來,“硬科技、深科技、黑科技”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出現的科技名詞。那麼,硬科技、深科技、黑科技分別指什麼?它們之間又有什麼聯絡?
【名稱由來】
高科技(High Technology),來自於high-tech的誤譯,應該翻譯為“高技術”。科學沒有“高低”,科學只有正確與錯誤的分別,技術有高低的區分,高科技的“高”,是相對於常規技術和傳統技術說的,因此它並不是一個一成不變的,而是帶有一種歷史的、發展的、動態的性質。
硬科技(Hard & Core Technology),是中中國產生的原創詞彙,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中科院西安光機所創辦的中科創星創始合夥人米磊博士意識到世界經濟形勢已經開始轉變,中國正在由原來的“人口紅利”轉向“技術創新紅利”時代,西安光機所一直從事科技成果產業化工作,目的就是要解決產業發展缺乏核心技術的難題,促進科技和經濟實現深度融合。在這樣的一個時代背景下,2010年,米磊提出了“硬科技”的理念,認為未來30年,科技創業將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主旋律,科研院所將成為中國創新創業的重要力量。
深科技(Deep Technology),最早出現於1995年由大衛·羅森博格(David Rothenberg)撰文並刊登在10月號《連線》雜誌的一篇名為《深科技》(Deep Technology)的文章。一直到2016年以後,美國波士頓諮詢公司對於“深科技”做了較為詳細的解讀。
黑科技(Black Technology),源於日本作家賀東招二於1998年開始創作的小說《全金屬狂潮》中登場的術語,原意指非人類研發,凌駕於人類現有的科技之上的知識,引申為以人類現有的世界觀無法理解的獵奇物。
從上面可以發現,“高科技”一詞出現最早,其次是“深科技”,隨後是“黑科技”,最後是“硬科技”。深科技和黑科技源於西方,而高科技和硬科技源於中國。
【概念定義】
高科技,指人才密集、知識密集、技術密集、資金密集、風險密集、資訊密集、產業密集、競爭性和滲透性強,對人類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具有重大影響的前沿科學技術。
硬科技,指在人工智慧、航空航天、生物技術、光電晶片、資訊科技、新材料、新能源、智慧製造等領域中,以自主研發為主,需要長期研發投入、持續積累形成的高精尖原創技術,具有較高技術門檻和技術壁壘,被複制和模仿的難度較大,有明確的應用產品和產業基礎,對產業的發展具有較強的引領和支撐作用,是推動世界進步的動力和源泉。
深科技,指建立在獨特的、受保護的或難以複製的科學或技術進步基礎上的破壞性解決方案,實際應用還有較長時間,並且應用效果也有較大的不確定性。
黑科技,指非人類研發,凌駕於人類現有的科技之上的知識,也指當前無法實現或根本不可能產生的技術或者產品,其標準是不符合現實世界常理以及現有科技水平。
【區別與聯絡】
高科技、硬科技、深科技、黑科技之間沒有特定的界線,通常來說硬科技、深科技和黑科技一般都是高科技。硬科技、深科技和黑科技都是基於特定的時間和角度對科技的描述,通常都要經過長期的研發投入和技術積累,技術的難易程度上有部分重疊,隨著時間的推移,特定技術的歸類會從黑科技變成深科技和硬科技。
從產業應用方面,高科技特別是硬科技具有較廣泛的產業應用基礎,對產品效能的提升改善明確,且市場前景廣闊,推動和促進相關產業發展的作用潛力巨大。而深科技的產業應用很少,獨有和獨特性強。黑科技在相當長時間內不具備產業應用的能力。
以近年來福斯逐漸熟悉的航空航天領域來看,實現飛行已經屬於科技範疇;而四旋翼無人機則屬於高科技範疇;航天技術,火箭發射與衛星發射技術屬於硬科技範疇;火箭回收發射技術則屬於深科技範疇;登陸月球、火星則屬於黑科技範疇;利用自複製機器人改造外星球屬於科幻範疇。(秋凡科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