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新華社北京訊息:市場監管總局根據舉報,依法對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實施“二選一”等涉嫌壟斷行為立案調查!
這當然是一個相當讓人震撼的訊息,這或許意味某種時代的變革來臨!“時代”是靠人或某些事件來推動,但那不是代表那些人或事是時代的創造者,對時代有多大的影響也都是順潮流的隨從者。
從來沒有阿里的時代,只有時代的阿里!搞錯了位置的人必然要受到時代的懲罰!
在50多天前,阿里系的“螞蟻集團”被央行、證監會、銀保監會,外匯管理局等四家監管部門約談。此次監管約談後,即將上市的螞蟻因“監管環境”的變化而被暫緩上市。
事實上,這本是一次機會,是螞蟻虛心檢視自己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對一些風險業務做出調整的契機。但事實呢?螞蟻集團依然在二級市場延續ABS的操作,仍然堅持原有的業務模式。
在12月15日的網際網路金融論壇上,螞蟻集團的的董事長井賢棟講話中仍然在強調“金融科技要被包容審慎”。可見螞蟻集團並沒有從上次被暫緩IPO的“監管環境變化”的大潮流中認真反省,查詢問題,依然打著所謂創新旗幟延續行業壟斷。
而在螞蟻被叫停上市後與此次阿里巴巴被壟斷立案調查之間的高層會議中已明確提出要防止“平臺經濟的壟斷,防止資本的無序擴張”。阿里是不懂還是裝不懂呢?
更有意思的是在12月18日,突然媒體上毫無徵兆地出現一則阿里集團的“嚴正宣告”,宣告稱有關媒體報道有聯合調查組進駐阿里巴巴一事純屬謠言,公司將追究造謠者的責任。但宣告墨跡未乾,立案調查便隨即而來。從阿里的公關策略看,這次公開強硬“宣告”顯然代表公司已亂了分寸。一是傲慢在持續,一直以為自己大到不能動,過於相信自己的勢力及實力;二是假定阿里事先能對此次調查知曉肯定不會提前出這樣一個愚蠢的宣告,這說明事前阿里根本不知道相關資訊,導致最後進退失據,陷入被動了。
而耐人尋味的是阿里巴巴的靈魂人物馬雲在這段時間的表現看是在“沉潛”,阿里的戰略發展方向在經歷螞蟻集團IPO暫停後仍沒有任何的改變,不久前開始與其它幾大寡頭電商一起紮根社群團購,搶菜!馬雲在醞釀著什麼?又是在等著什麼?
關於平臺經濟反壟斷的戰略提出已經有些日子了,但似乎這些寡頭電商們並未有實質性的展開反壟斷的自糾動作,並且普通人都能感覺到這些寡頭電商的抗拒性十足!那麼又是什麼樣的期待給了它們如此頑固的力量?有一股反監管的力量在暗中集結,比如一篇幾年前的文章被翻出來,它的觀點是:你不讓“雙馬”搞壟斷,經濟就搞不起來。這個觀點的本質就是將我們多年經濟發展的基礎環境,人口紅利,社會穩定這些大時代背景由這些所謂的“平臺”來替代,它用蠱惑人心的方式向普通人灌輸著是“平臺”創造了時代這一謬誤,傳遞一個這顯然是本末倒置的大謊言!
從近期電商對社群菜鮮的降維式攻擊看,平臺經濟的壟斷已經將其危害的本質用最直觀的現實呈現了,無論是蝗蟲一樣的掠奪式市場搶佔,還是排他性市場競爭,或者對原始業態的殘酷踐踏都到了一個登峰造極的地步。這樣的背景下,你不能把電商戰略的轉換調整寄託在它們自己的領悟中,既然內部無法改變,那隻好靠外力起作用了。
平臺經濟的發展初期雖然有很多的原罪,比如某寶的假貨問題,但相關部門還是本著盡力支援創新的原則給予了很多的寬容。即便在2015年的淘寶就平臺假貨問題與工商總局之爭後,也沒有相關部門給阿里所謂的小鞋穿,或許以阿里腳掌之大也沒有多少部門能給它穿上小鞋。那次事件後,阿里們徹底開始膨脹了,這個膨脹終於在2020年的一次峰會上達到了瘋狂!而事情一旦到了這樣的一個階段,也就進入上帝的視角,接下來的事就不為人所控了。
從此次阿里被反壟斷調檢視,“二選一”調查只是一個技術上的切入點,但從深層次講,阿里的問題可不是一個簡單的“技術性”問題。所以,提醒阿里就不要再“沉潛”了,從螞蟻IPO暫停到現在已經快兩個月了,相信很多明的暗的程式該走的也走完了,什麼結果不知道嗎?勸螞蟻們就別折騰了,好好思考一下,如何來順應這個時代,這個潮流。
最關鍵的是不要搞錯了順序——是時代成就的阿里,並不是阿里創造的時代。只有先把這個邏輯搞清楚,或許才會走出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