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2019年6月,Facebook正式釋出了旗下加密貨幣“Libra”的白皮書,引發業界轟動。

Libra(天秤幣)是一種不追求對美元的匯率穩定,而追求實際購買力相對穩定的加密數字貨幣,最初由美元、英鎊、歐元和日元這四種法幣計價的一籃子低波動性資產作為抵押物。預計2020年正式推出。

目前,扎克伯格已經參加了多場由美國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舉行的聽證會,回答Libra推出的必要性。

扎克伯格認為,Libra可以幫助弱勢群體建立金融賬戶,讓金融秩序更加穩定——當然,基於區塊鏈加密技術的Libra可以減弱Facebook濫用使用者隱私的印象,減少市場對Facebook網際網路霸權的質疑。這才是小扎格外看重的。

Libra與比特幣的不同之處

Libra的本質就是一款加密數字貨幣,利用了區塊鏈去中心化和分散式的核心技術。與區塊鏈初代的比特幣相比,Libra有以下異同:

1、同樣使用區塊鏈技術

區塊鏈技術就是將本來集中在一起的交易賬簿,分散到交易網路上的所有節點裡,通過節點之間互相核對賬簿的方式,防止有人篡改賬簿。 Libra也採用了這樣的方式儲存交易記錄,具備較高的安全性。

2、貨幣價值不同

比特幣的貨幣價值由使用者的認可決定,因此存在價值波動非常不穩定的問題,而Libra的價值則是和現實貨幣進行繫結。為了避免單一貨幣的波動風險,,Libra錨定了“大幣種”美元、英鎊、歐元和瑞士法郎組成的一籃子貨幣的平均價格。

3、貨幣發行不同

比特幣的發行由一個公開的演算法進行,只要執行這個演算法並解出答案,任何人都可以發行比特幣。而Libra的發行則是由及其合作伙伴管理,想要獲得Libra,就要使用真實貨幣向 Facebook及其合作伙伴進行兌換。

從這一點看,Libra更像是一種類似於代幣、籌碼的支付工具。

將顛覆傳統的電子支付?

原IMF副Quattroporte朱民先生認為,Libra作為升級版的數字貨幣,具有跨境支付、跨主權貨幣、新金融生態的功能潛質。如果按計劃順利推出並發展,在短期內可能顛覆全球支付體系,在中期內可能顛覆全球貨幣體系,在長期或最終會顛覆和重塑全球金融市場生態和全球金融體系。

具體來說,Libra是以區塊鏈(聯盟鏈)為基礎的點對點和去中心化的新一代支付系統,而不是目前SWIFT和支付寶等所採用的銀行賬簿式的電子支付。區塊鏈的架構使其天然具有直接跨境支付的功能,速度快、成本低、效率高,從而解決了傳統跨境支付賬本複雜、認證時間長、商業機構手續費高的痛點。

因此, Libra將首先挑戰和顛覆現有的支付系統,直接和SWIFT、VISA、PayPal等跨境支付系統競爭。而Libra一旦從跨境進入當地市場,也會以其效率和低成本的優勢,顛覆像中國的網銀、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等以本地市場為主的支付系統,或者阻止這些以本地支付市場為主的科技支付企業進入全球跨境支付市場。

Libra面臨的挑戰

據Finance Magnates報道的最新訊息,歐盟正在考慮推出一種數字貨幣,以幫助對抗加密貨幣的直接威脅,並讓Facebook旗下的Libra這樣的專案顯得多餘。

實際上,自從今年6月Facebook宣佈推出加密幣之後,法國、德國就已先後宣佈抵制這一Libra專案,算上已經加入抵制聯盟的義大利、西班牙與荷蘭,歐盟中重要的五個國家已先後對Libra“say NO”。

此外,PayPal、萬事達、VISA、eBay等知名公司也已宣佈放棄參與Libra的專案計劃,並推出了“天秤幣協會”。

在其他國家看來,Facebook可能推動旗下24億使用者使用Libra進行支付,進而威脅到現有各國的法定貨幣,削弱政府對國家財政的控制。

有專家認為,如果一籃子貨幣中的某一種貨幣出現危機,持有該貨幣的民眾就會傾向於將本幣兌換成Libra,從而引發該貨幣進一步的貶值,加劇風險蔓延。

另外,美國政府則擔心Libra的匿名性質可能會幫助恐怖組織融資,或是用於犯罪集團洗錢。

總之,外界對於Libra仍抱有很大疑問,其問世過程也一定會異常曲折。不過,區塊鏈對於區域乃至世界金融體系的影響已不言而喻,儘早從國家層面對區塊鏈金融領域進行規劃,則顯得尤為重要。

中國央行從2015年著手進行數字貨幣研究、目前很有可能成為全球首個發行數字貨幣的央行——從這個角度來說,央行在加密幣領域的“高瞻遠矚”具有非凡的戰略意義。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2018中國智慧風控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