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經濟的泡沫已破
下線15個月,幾經試探輿論,滴滴終於重啟了順風車業務。
滴滴昨天宣佈,從11月20日起,滴滴順風車將陸續在哈爾濱、太原、石家莊、常州、瀋陽、北京、南通等七個城市上線試運營。這意味著,2018年8月因惡性事件下線整改的滴滴順風車業務,時隔一年多後再次重啟。
滴滴為什麼對順風車這麼執著?
滴滴失去順風車的15個月
滴滴最終堅持“復活”順風車,是無奈的選擇。
滴滴的順風車業務開始於2015年6月,彼時滴滴正深陷與Uber中國的市場爭奪戰,主打低價的順風車業務上線就迅速打開了市場。公開資料顯示,滴滴順風車線不到一個月就入駐11個城市;不到兩個月,就覆蓋137個城市。
迅速鋪開的業務讓順風車成了滴滴僅次於快車、專車的第三大產品線。截至2017年末,滴滴順風車日均訂單量達到200萬,約佔滴滴總訂單的10%左右,順風車乘客數超過3000萬,覆蓋城市達到351個。
雖然業務規模與快車和專車比仍較小,但運營成本低的順風車是滴滴最賺錢的業務。根據滴滴此前披露的資料,2017年順風車業務貢獻了近8億利潤,是當時滴滴唯一能實現規模盈利的業務線。
滴滴收購Uber中國後,在中國網約車市場的壟斷地位已成,並加速全球擴張,形成與Uber兩強爭霸的態勢。彼時正值“共享經濟”泡沫正盛之時,滴滴創辦僅六年估值達到數百億美元,傳言將很快推動上市。
可是2018年年中,兩起順風車惡性事件爆發,滴滴順風車停擺下線,滴滴的上市計劃也就此擱淺。
成立七年以來,滴滴一直是燒錢大戶。2018年9月,程維在一封滴滴的內部信中親口承認,自2012年滴滴成立起,從未實現過盈利。而且,滴滴的虧損局面正在逐步加大。資料顯示,2017年滴滴虧損25億,而失去了順風車這一下金蛋的母雞,滴滴2018年虧損已增至109億,同比增長336%。
滴滴虧損之餘還不得不面對估值的下滑。從Uber的招股書中可以發現,截止2018年年底,滴滴的估值為516億美元。而在2017年底滴滴從軟銀等投資者獲得40億美元融資時,估值高達560億。此外,滴滴在2018年啟動上市計劃時,目標估值至少700-800億美元。
今年以來,滴滴的估值仍在下行。今年7月,有《華爾街日報》稱,滴滴開始謀求新一輪20億美元的融資,總估值約為620億美元,不過這項融資計劃至今沒有成行。而根據10月底《華爾街日報》報道,滴滴投資者近期在二級市場出售的股權時,對整體的估值大約在500億-520億美元之間。
滴滴估值下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伴隨強監管而來的和規劃檢查。京人京牌、人車一致等要求直接卡住了網約車運力的咽喉,使滴滴無法像早期一樣快速擴張。
另外,共享經濟泡沫的破滅,網約車巨頭Uber和Lyft在IPO後估值紛紛大致下滑,也是資本市場不再看好滴滴的原因之一。
今年三月底,Lyft搶在Uber之前上市,以72美元的發行價,撬動206億美元市值。但對於缺乏盈利能力的Lyft,資本市場並不認可。Lyft上市後迅速破發,截至11月6日收盤,股價僅有42.93美元,市值僅有128億美元。
網約車全球領頭羊Uber上市時遇冷,估值從千億以上降到上市時的768億美元,最新市值460億美元。
Uber和Lyft流血上市,迅速破發,說明資本市場對這種資本高度密集、極度燒錢不盈利的獨角獸經濟已經不再偏愛。
今年二月,程維宣佈滴滴將做好過冬準備,聚焦出行行業,非主業的外賣等業務關停,同時滴滴整體裁員約15%。
順風車市場已經“變天”
雖然滴滴重新上線了順風車,但短期內,順風車很難再次成為滴滴的利潤保障。
網約車市場見頂是制約滴滴重新登頂的最大因素。
Uber和Lyft在財報會議上均表示要在2021年實現盈利,但二者的網約車業務增速正在明顯放緩,業績增長主要靠外緣業務。
Uber最新的財報顯示,今年第三季度營收38.13億美元,同比增長30%。淨虧損11.62億美元,同比擴大18%。可以看出,Uber的營收雖然增長,但虧損也在持續擴大。值得一提的是,Uber的業績增長主要靠外賣拉動,其網約車業務營收僅28.95億美元,同比增長19%——與虧損擴大的幅度基本一致。
Lyft情況也類似。今年第三季度Lyft營收9.6億美元,同比增長63%;淨虧損4.6億美元,較上年同期淨虧損2.492億美元增長86%。
比起前兩年動輒翻倍的增長,可以看出,Uber和Lyft的網約車業務雖然仍在增長,但由於市場逐漸飽和,增速已經逐漸下降。
中國的網約車嚴監管環境下,滴滴的增速可能下降得更快。雖然在2018年之後,滴滴並未直接披露運營資料,但從一些滴滴高層的採訪中還是可以發現一鱗半爪。
公開報道顯示,2017年底滴滴訂單總量為74.3億單,註冊使用者4.5億人,相比2015年底的14億單和2.5億人,分別增長431%和80%。2019年7月,滴滴出行智慧控制首席科學家唐劍在一次演講中表示,截至當時,滴滴的年度訂單總量為110億單,註冊使用者5.5億。可以看出,滴滴的規模雖然還在增長,但增速高峰期已過。
滴滴還面臨著國內競爭對手對順風車市場的擠佔。2016年年初,滴滴順風車就佔據順風車市場近70%的份額。但隨著滴滴退出競爭,順風車市場已經進入群雄割據時代,嘀嗒、哈囉出行等紛紛擴大了市場佔有率。滴滴順風車迴歸前夕,曹操出行也正式加入順風車的戰場。
即使滴滴能夠順利重啟順風車業務,滴滴最好的時代也已經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