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許多前沿人工智慧專案的創造者表示,他們的工作是創造一種特殊的機器,這種機器具有某種類似於意識的功能,它的設計理念可以是人腦對從不同來源接收到的多感官資訊進行簡單的編碼和處理。因此,我們認為,一旦大腦接收和處理資訊的基本功能被完全理解,就可以將類似的演算法編入計算機。微軟近日宣佈,願意斥資10億美元開發這種人工 "意識"。然而,大多數機器人專家認為,由於一些原因,不可能創造出真正有思想的機器人。

機器人會思考嗎?

雖然建造第一個 "機械智慧生物 "的嘗試已經持續了幾十年,但這些嘗試都沒有取得重大成功。由於生物體在大腦中積累經驗的方式是在主體與環境之間的主動過程中調整神經連線,而不是將資料記錄在短時和長時記憶單元中,神經生物學家至今未能學會如何創造哪怕是部分智慧機制。人的思維會主動探索環境,以找到某些元素,引導我們去執行一個動作。即使是最普通的日常工作,也不需要身體有太多的能量,也會同時涉及到大腦的幾個區域。技能的學習和生活經驗的積累,涉及到大腦結構的重組和一些物理變化,比如改變神經元之間的連線強度。這種複雜的變換無法在固定架構的計算機上完全重現,這給正在尋找解決這種複雜問題的開發者和神經科學家帶來了很大的困難。

意識是否可以透過計算模擬出?

每一個心理健康的人都能夠意識到自己當下的想法。儘管這樣的品質在我們看來簡單而不簡單,但對於計算機大腦來說,它卻成為不可能的事情。

20世紀中葉,德國量子物理學家維爾納-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也就是現在被認為是現代量子力學的奠基人之一,他證明了一個物理事件的性質和觀察者對它的有意識認識是有明顯區別的。奧地利著名物理學家埃爾溫-薛定諤對這一觀點作了進一步的解釋,他認為意識不可能簡單地從某種物理過程中產生,就像計算機過程一樣,把所有的操作都歸結為基本的邏輯論證。

但機器人技術是否做好這樣的轉折準備?

14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英特爾也“愛”AMD 自家系統已經全面最佳化Zen3處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