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回港上市能夠進一步完善阿里巴巴的融資渠道,目前阿里新零售、雲端計算、海外市場業務等都處於擴張階段,尤其是在今年上半年,阿里系投資上市公司速度明顯加快,對資金的需求也越來越大。

2019年是阿里巴巴成立20週年的日子,馬雲選擇在今年9月10日正式退休,終於做回了「馬老師」的本職工作。

回想20年前,馬雲和他的北漂兄弟們黯然從北京回到杭州,十八羅漢湊了50萬人民幣,創立了阿里巴巴。

那個時候的中國網際網路,還處於無知的荒蠻地帶,從業者大量都是沒有穩定收入的社會邊緣人物。馬老師經常被人嘲笑是在做夢、吹牛,但二十年過去,馬雲的夢卻已成真。

隨著馬老師的卸任,他與港股市場的緣分也告一段落,然而阿里與港股市場的緣分並未結束,近期阿里的港股上市又迎來新的進展。

一、阿里二十年,到底經歷了什麼?

現在,阿里巴巴已經成長為中國市值最高的網際網路企業,旗下不僅有淘寶、天貓、支付寶、餓了麼口碑等產品,還形成了涵蓋核心商業、雲端計算、數字媒體及娛樂、創新業務等的生態,影響著中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從出行、購物再到繳納水電煤氣、提取住房公積金。

適逢20週年,這20年,阿里到底經歷一番怎樣的脫胎換骨?

1999年到2002年是阿里巴巴的創業階段,其主要業務是 B2B 跨境電商業務。早期阿里的B2B業務幫阿里建立了系統的管理體制,並培養了一批號稱「中供鐵軍」的優秀骨幹。隨後的2003年到2005年這段時間是阿里巴巴的成長階段。這段時間,阿里巴巴淘寶、支付寶業務陸續成立,並在2005年收購了雅虎中國,確認行業地位。

隨後,2007年,阿里啟動「大淘寶」戰略,以淘寶為流量入口,打通支付寶、口碑等產品,通過廣告變現。2010年,淘寶全面探索電商模式,形成「淘寶網(C2C)+一淘網(搜尋模式)+淘寶商城(B2C)」三個部門,其中淘寶商城2009年上線,由張勇帶隊,並創辦第一次雙11,再次定義了光棍節。

為了能夠支援多元化的業務和滿足使用者多元化的需求,阿里巴巴在2011到2013年間進行了多次的組織架構變革。2012年,阿里集團一拆七,形成了七個事業群,阿里歷史上的「七劍下天山」。

2013年,七個事業群再次拆成二十五個事業部。馬雲評價為,「這是阿里13年來最艱難的一次組織、文化變革。」其背景是,阿里要完成移動端轉型的重大戰略,2013年9月,張勇被任命為集團COO,執行移動端轉型。

2016年3月,張勇宣佈完成移動端轉型,移動端月活4.1億,佔總體月活使用者97%,移動端GMV/收入,佔比分別為62%和47%。2015年,張勇提出「大中臺、小前臺」組織架構,以天貓為試點,推向全集團。隨後大中臺繼續迭代,面向未來開發「阿里商業作業系統」。

2018年9月10日,馬雲宣佈張勇為接班人,2019年的教師節,張勇正式接棒。

組織架構的變化往往能夠真實的反應企業家的想法。如果把阿里的發展分為前後兩個十年,前一個十年,阿里從最早的B2B業務進入到「大淘寶」時代,後一個十年,張勇幫助阿里打造了天貓品牌、雙11,帶領阿里完成移動端轉型,完成「大中臺、小前臺」的組織改造,為集團建立從「新零售」到「五新」戰略,重拳打造「阿里商業作業系統」,最終成為馬雲接班人。

馬雲退休,張勇接班,標誌著阿里在從依靠個人特質,向依靠組織機制、依靠人才文化的企業制度升級。正如教師節當天,馬老師淚灑當場,再次表達了這個觀點——今天不是馬雲的退休,而是一個制度傳承的開始;今天不是一個人的選擇,而是一個制度的成功。

未來,張勇將在馬老師的道路上繼續前行——完善阿里的商業作業系統,但他的處境也不容樂觀,面對線上拼多多,線下美團的挑戰,張勇將如何作為,拭目以待。

不過在此之前,對張勇來說,如何確保阿里順利赴港二次IPO,將是眼下最重要的考驗。

二、阿里與香港市場的緣分

說起阿里與香港市場市場的交集,其實可以分為以下四個階段:

1、阿里07年曾在港交所上市,12年私有化退市

2007年11月,阿里巴巴(1688.HK)頭頂B2B概念登入港交所,融資17億美元,超募265倍,13.5港元的價格上市後,掛牌後其股價一度飆漲至41.8元,為IPO價(13.5元)的三倍,贏得「香港新股王」的稱號,但是緊接而來的是金融危機的一路下跌,時隔五年,2012年2月21日,宣佈每股13.5元私有化,並於2012年6月20日,撤銷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為美國整體上市做準備。

2、2014年6月阿里雙雄赴港上市(阿里影業、阿里健康)

2014年,阿里巴巴旗下健康業務板塊借殼中信21世紀(阿里健康,241.HK)佈局大健康業務,文化業務板塊文化中國傳播集團有限公司(阿里影業,1060.HK)佈局文化產業,成為當年的明星股,在阿里系光環下,漲幅驚人。

3、2014年9月赴美上市

2013年,阿里巴巴集團執行副主席蔡崇信發文稱:「我們沒有期望香港監管機構為了阿里巴巴一家公司做出改變。」這也間接宣告阿里巴巴謀求香港上市失敗。

如果當時阿里巴巴能夠在香港上市,無疑會成為港交所史上最大的IPO,然而最終卻因為阿里巴巴所主張的「合夥人」方案而被拒之門外。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美股上市,上市後持續大漲,目前市值4622億美元。

4、香港擁抱新經濟,修改上市規則,向阿里發出回港上市邀約

2017年12月15日,港交所宣佈:將在主機板接受同股不同權公司上市。 這是港交所錯失阿里巴巴後,痛定思痛,做出的重大改革!港交所Quattroporte李小加評價這次改革是香港市場近二十多年來最重大的一次上市改革。

2019年1月8日,香港特首林鄭月娥曾向阿里巴巴發出回港上市的邀約,馬雲迴應:我們一定會認真考慮香港市場。

2019年6月17日,阿里巴巴集團官網披露的一份檔案顯示,其計劃在今年晚些時候將其普通股一拆八,以便增加其籌資活動的靈活性,包括髮行新股,市場猜測這是阿里巴巴為二次上市做準備。

三、阿里赴港二次上市的意義

不差錢的阿里為什麼要在香港二次上市?

按照阿里巴巴此前官方的說法,阿里「二次迴歸」旨在多元化融資渠道和提高流動性。

1)融資需求。回港上市能夠進一步完善阿里巴巴的融資渠道,目前阿里新零售、雲端計算,海外市場業務等都處於擴張階段,尤其是在今年上半年,阿里系投資上市公司速度明顯加快,對資金的需求也越來越大。

2)分散風險。美國對阿里的審查依然不斷,美國貿易代表處此前公佈報告,阿里再次被納入銷售冒牌貨品的「惡名市場」名單,而且又有議案,可能將讓在美上市中國公司直接受美國法律監管,令其承受的風險大增。9月底,美媒彭博社「曝料」稱,美政府正在考慮限制美國資本流入中國,措施包括將中國公司從美國證券交易所摘牌,雖然美國財政部急忙出面否認上述訊息,但種種跡象表明,在香港上市也是出於分散風險的需要。

對於香港資本市場來說,阿里巴巴的迴歸是一件可喜可賀的事情,算是兌現了馬雲當年想來香港上市的諾言,同時港交所勇於變革,制度靈活多變的做法,也是香港為了新經濟公司主動改變上市規則以來的成果體現,將使得更多美國上市的中概股考慮來港第二上市,帶動港交所成為吸引新經濟公司的上市之地。因此,港交所成為最直接的受益者,花旗認為,如果市場對阿里巴巴的興趣與騰訊相若,港交所的日均成交量甚至有望增加10%至15%。

就阿里股價來說,機構投資者更關注其長期成長與估值邏輯:

1)阿里市值依靠電商支撐,增速雖然慢了,但是提供良好的現金流,可以培育新的增長點;

2)從長期看,中國2B公司很弱,主要是經濟增速快,粗放增長習慣了,阿里恰逢人工智慧+雲端計算+大資料時代,可以在2B領域把生意做大,賽道天花板高;

3)基本面優秀,40%的營收增長,高於其他網際網路科技巨頭20%左右增速;

4)估值處於歷史估值區間的底部區域 30PE。

所以,阿里是中國最優秀的上市公司,最硬的核心資產,相比在美國上市,在香港上市更有利於體現國內投資者的價格發現機制,另一個側面也可能對阿里的美股股價起到提振作用。

風險提示:上文所示之作者或者嘉賓的觀點,都有其特定立場,投資決策需建立在獨立思考之上。富途將竭力但卻不能保證以上內容之準確和可靠,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預突破70萬單!西永綜保區多措並舉備戰“雙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