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疫情原因社群團購開始迅速擴張,業務量激增,市場規模達720億元,到2022年市場規模有望達到千億級別。面對這塊巨大而誘人的"蛋糕",京東、拼多多、滴滴等巨頭紛紛下場搶佔潛力巨大的下沉市場。
現在很多小區裡經常出現京東社群團購的地推人員,以五花八門的營銷手段吸引居民進行註冊,開始搶人大戰。團購APP上滿屏的低價商品,水果蔬菜、雞蛋、調味品、零食等價格比超市低了很多。這種以高補貼吸引流量的做法,讓人似曾相識。共享單車、網約車在前幾年資本的助推下,以高補貼、免費體驗等方式吸引了大批使用者,最後一部分企業退場連押金都捲走了,大浪淘沙剩下的巨頭開始漲價,將之前的現金補貼連本帶利收回。廣大消費者在起初可能會得到價格戰帶來的些許紅利,一旦壟斷市場形成,那麼消費者可能又會承受價格反彈帶來的代價。
美團優選在廣東44天月銷破億,多多買菜在武漢2個月破億,這樣的大躍進速度,都是靠瘋狂燒錢燒出來的盛況。
社群團購低價傾銷,遭到供應商抵制
因為低價傾銷擾亂了正常的價格體系,部分平臺遭到了供應商的抵制。目前,金龍魚、華海順達、衛龍等多家供應商釋出通知,禁止給"嚴重低價"的社群團購平臺供貨,試圖恢復被社群團購打亂的市場秩序。
衛龍在《關於禁止給社群團購平臺供貨的通知》中稱,公司收到多方投訴,以多多買菜、美團優選等為代表的社群團購平臺出現嚴重低價現象,甚至個別產品遠低於出廠價,影響嚴重,損害客戶利益,對於影響惡劣的將取消經銷權。
社群團購透過現金補貼、流量傾斜,不僅攪亂了上游生產企業的價格體系,還把抗擊風險能力較弱的菜販、微小店鋪等逼到了牆角,在資本的重壓下,他們生意越來越難做。
12月9日,南京市市場監管局釋出《電商"菜品社群團購"合規經營告知書》,要求經營社群團購的平臺不得以低價傾銷等方式,排擠競爭對手獨佔市場,擾亂正常經營秩序。
12月11日,人民日報發文"別隻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未來的無限可能性,其實更令人心潮澎湃"。
12月22日,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商務部組織召開規範社群團購秩序行政指導會,京東、美團、拼多多、滴滴等6家網際網路平臺企業參加。針對社群團購提出"九不得",為這場低價大戰緊急踩了剎車。
社群團購不是原罪,在疫情期間為居民購物帶來了方便,產地直銷也為農戶拓展了銷路。但是目前社群團購只在終端發力,以低價搶佔市場。只有在整個產業鏈裡不斷深耕,完善整個執行體系,才能讓老百姓的菜籃子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