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CTO.com快譯】人們想獲得可靠的網路體驗,需要選擇正確的物聯網連線選項。
社會互動概念Social interaction concept
物聯網可以提供新的商業模式和產品,這就是許多組織現在開始部署物聯網的原因,以免錯過發展良機。
物聯網連線技術:範圍vs.頻寬vs.功耗人們通常可以根據以下三個因素劃分不同的物聯網選項:範圍、頻寬、能耗。例如,蜂窩連線可以覆蓋遠端範圍,具有更高的頻寬,但是其裝置功耗更高。
以下是將這三個因素考慮在內的一些常見物聯網連線技術。
1. Wi-Fi
型別:短程、高頻寬、中高功耗
關於功耗,Wi-Fi物聯網裝置不像蜂窩網路裝置那樣耗電,這就是最好將Wi-Fi與其物聯網裝置一起使用的原因。
典型用途:智慧家用電器,如智慧門鈴、智慧恆溫器、智慧監控攝像頭、Amazon Echo等。
2. Mesh物聯網
型別:短程、低頻寬、低功耗
Mesh網路(或簡稱為Meshnet)是指物聯網裝置之間無線連線的情況,這些裝置中的每一個都相互連線以延長訊號傳播的距離。Mesh網路拓撲中的每個裝置都充當一個節點,因此每個節點比前一個裝置將訊號傳播的距離更遠一些。
在物聯網實施中,Mesh網路提供了一種可以連線許多不需要高頻寬的裝置方法,其裝置通常由電池供電。Mesh網路的一個優點是,當一個裝置(一個節點)關閉時,其他裝置仍然可以傳送和接收資料。Zigbee、Z-Wave和Thread是Mesh物聯網的三個常見示例。
典型用途:許多小型裝置,包括智慧家用電器,也可作為備份系統使用。這非常適合一直執行的物聯網系統,例如農業或醫療系統中的照明裝置。
3.藍芽
型別:短程、高頻寬、低功耗(用於藍LE)
藍芽是另一個流行的短程物聯網連線選項。藍芽LE裝置功耗低,同時還能夠以相對較高的速度傳送大量資料。但是其覆蓋範圍比Wi-Fi小得多,並且總頻寬仍低於Wi-Fi。
典型用途:適用於室內小型裝置、大量可穿戴裝置。
4.蜂窩連線
型別:遠端、高頻寬、高功耗
這是一個遠端選項,同時還提供非常高的頻寬,尤其是在新興的5G技術中。但是,它需要消耗大量電力,因此很難採用電池供電的物聯網裝置和感測器來實現。
3G和4G LTE仍然是最常見的蜂窩連線選項,但也有專門為物聯網開發的較新標準,如Cat M(LTE M)和NB-IoT。
典型用途:無人機、車輛、大型物聯網。
5. 低功耗廣域網(LPWAN)
型別:遠端、低頻寬、低功耗
低功耗廣域網(LPWAN)是專門為物聯網開發的一種網路連線技術,可以連線相距數公里的物聯網裝置(就像蜂窩連線一樣)。與蜂窩連線相比,其成本更低,並且由於功耗低,其物聯網裝置不需要配備容量更大的電池。
低功耗廣域網(LPWAN)目前有一些缺點,尤其是頻寬低,比蜂窩網路連線延遲高,並且總體可靠性較差。
典型用途:不需要快速/大資料傳輸的大規模物聯網應用,如現場監控、溫度測量等。
6.衛星連線
型別:遠端、高頻寬、高功耗
在範圍方面,衛星連線顯然是贏家,因為衛星技術確實覆蓋了整個地球,同時還能夠高速處理大量資料。但是,無論從初始基礎設施還是從定期使用成本來看,衛星連線的成本顯然都是最高的。
典型用途:在海洋中的感測器等大型專案中。
7.其他連線選項
在物聯網實施中,還經常使用其他的網路連線技術,例如近場通訊(NFC)和射頻識別(RFID)。
近場通訊(NFC)提供了一種非常可靠的連線選項,具有較低的功耗,但是其覆蓋範圍非常小,例如兩個連線的裝置之間的距離必須在幾英寸之內。
RFID(射頻識別)也是一種低功耗技術,可以將少量資料傳送到RFID讀取器。但是與其他技術相比,只能傳輸非常少量的資訊。
結束語總而言之,物聯網連線選項可以分為三大類:
高覆蓋範圍、高頻寬、高功耗:蜂窩連線、衛星連線。低覆蓋範圍、高頻寬、低功耗:有線連線(乙太網)、Wi-Fi、藍芽LE。高覆蓋範圍、低頻寬、低功耗:各種LPWAN解決方案和Mesh網路。原文標題:Essential Guidelines for Selecting the Optimal IoT Connectivity Option,作者:Matt Ja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