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了前幾講我們已經瞭解了比特幣的基本原理,比特幣挖礦、4年減半、挖礦的共識機制POW,以及比特幣POW共識機制可能會遭遇的51%算力攻擊,也瞭解了比特幣算力如何看。相信大家對於比特幣以及有了一定的認知和共識,加上之前比特幣的暴漲催生的FOMO情緒(害怕錯過),有的小夥伴以及迫不及待地想買入和持有比特幣了。
但是對於一個剛剛進入區塊鏈世界的人來說,要投資數字資產,以及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比特幣錢包,那可就真難了,大佬口中的“冷錢包”、“熱錢包”,究竟是什麼?
顧名思義,比特幣錢包就是儲存和使用比特幣的工具。定義本身清晰而簡單,只不過是被大家搞複雜了而已。
今天,儘可能的讓“比特幣錢包”迴歸簡單。
三個基本概念:私鑰、公鑰和地址
瞭解比特幣錢包錢,我們需要對比特幣的我們需要了解比特幣的三個最為基本的概念:私鑰、公鑰和地址。
私鑰(private key)
聽起來很高階,其實就是個隨機數,一般會用計算機來生成這個隨機數(生成過程被稱為 “密碼學安全的偽隨機數生成器PRNG”)。你可以想象著比特幣世界裡有2^256個抽屜,隨便抽出一個抽屜來存放比特幣,抽屜的編號就是私鑰,因為只有你知道這個編號,所以也就只有你才能花費這個抽屜裡的比特幣,這很簡單。
公鑰(public key)
公鑰與私鑰一一對應,是由私鑰推算出來的(透過橢圓曲線演算法),我們花費比特幣的過程其實就是“使用私鑰來簽名比特幣交易,其他人則可以使用公鑰來驗證籤 名,驗證透過,花費也就完成了”。私鑰能推算出公鑰,但公鑰不能反推出私鑰,該過程是不可逆的,這就是比特幣的密碼學根基。
地址(bitcoin address)
地址是由公鑰轉換而來(摘要+校驗),地址被用於接收比特幣(公鑰其實也可以收幣,只不過大部分人不這麼做而已),一個地址上收到比特幣後,只有使用該地址所對應的私鑰才能花費這個地址上的錢。
好了,從上面的論述中,你就能看出,對於比特幣來說,最重要的就是私鑰,私鑰決定了比特幣的產權歸屬,公鑰和地址均能透過私鑰推算出來,因此通常意義上的比特幣安全其實就是私鑰的安全,一個比特幣錢包是不是安全的也要看它能否安全的管理私鑰。
比特幣錢包的類別:冷錢包、熱錢包
冷錢包是指網路不能訪問到你私鑰的錢包。冷錢包往往依靠“冷”裝置確保比特幣私鑰的安全,比如不聯網的電腦、手機、寫著私鑰地址的小本本等。冷錢包避免了被駭客盜取私鑰的風險,但是可能面臨物理安全風險,比如電腦丟失損壞等。
熱錢包是指網際網路能購訪問你私鑰的錢包。熱錢包往往是線上錢包的形式。使用熱錢包時,最好在不同平臺設定不同密碼,且開啟二次認證,以確保自己的資產安全。無論是使用冷錢包還是熱錢包,只要其他人知道了你的比特幣私鑰,就能轉走你的比特幣。記住,誰手握私鑰,誰才是比特幣真正的主人。
從安全的角度,冷優於熱,但從易用的角度,熱顯然優於冷,到底該如何選擇錢包,就需要使用者自己在易用與安全之間尋找平衡,挑選滿足自己需求的比特幣錢包了。
總之,過於複雜和混淆的分類方式反而成了新使用者開始接觸比特幣的最大門檻,我們應更努力讓比特幣更簡單、更容易理解的同時更安全、更易用,而不是用那些更復雜的、更含混不清的概念來把新使用者嚇跑,這才是比特幣未來的希望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