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童木
眾所周知,近年來"科技崛起"的口號喊得十分響亮;而華為等一批頗具實力的公司,也被看作是相關產業的領軍者。事實上,除了華為這樣的知名公司以外,國內還有很多大型企業實力十分雄厚;只不過既沒有經常"上新聞",又沒有人們"看得見"的產品,因此才少了一些熱度。今天要講的這家企業,正是屬於這一類;作為國產科技巨頭,它坐擁30000員工,年收入高達1100億元。
這家低調的國產科技巨頭,正是浪潮集團。早期的浪潮,是一家瀕臨破產的國企,缺人缺錢缺技術。不過一個人的到來,徹底改變了浪潮的境況,他的名字叫做孫丕恕。孫丕恕1962年生於山東青島,1983年畢業於山東大學。21歲、剛剛畢業,孫丕恕就參與了國內IT行業發展的重要里程碑——造一臺中國人自己的微機!
於是孫丕恕等人帶著10萬塊錢,全身心投入到新型計算機的研發當中。在那個年代,很多人連電視都還沒有看過,更不要說電腦這種稀罕玩意。因此孫丕恕從國外買回一臺電腦,將其拆解研究,終於將各個零部件搞清楚。不過零件的組裝又造成了極大的阻力,足足花了好幾個月時間,孫丕恕的團隊才取得突破。就在這一年,第一臺浪潮微機在山東濟南誕生,也標誌著中國PC產業進入到新的時代。
進入90年代之後,國內電子產品的發展進入新階段,浪潮在全球率先推出了第一臺中文尋呼機。隨後中文尋呼機火遍大江南北,浪潮又趁勢制定了全球首個漢字尋呼標準,至今仍在沿用。不過對於浪潮來說,製造尋呼機只是發展過程中的一段"小插曲",孫丕恕的目標是科技的星辰大海。
當時,國內經濟和科技市場發展很快,電腦已經開始走進千家萬戶。雖然我國在當時已經有了聯想、浪潮等PC廠商,不過在最關鍵的"伺服器"方面,仍然被外國科技巨頭所壟斷。一臺電腦最多賣幾千元,而一臺伺服器我們就要花上千萬元購置,還要"任人擺佈"。因此,孫丕恕下定決心——一定要研發出中國人自己的伺服器!
懷揣這樣的夢想,孫丕恕帶領浪潮團隊,一頭扎進伺服器這個新領域當中。不過研發伺服器不像造電腦那麼簡單,幾乎所有技術都被嚴格保密,而且也不給孫丕恕拆解機器的機會。不過孫丕恕沒有放棄,他一直都在等待一個機會;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孫丕恕找到了一個廢棄的小型伺服器,它也成為浪潮當時最寶貴的樣品。
自此之後,孫丕恕不分晝夜地鑽研, 甚至不顧身體不適繼續堅持,終於在1993年生產出了中國第一臺浪潮伺服器。這一卓越的成果,直接打破了國外巨頭對伺服器市場的壟斷,更擺脫了我國對進口伺服器的依賴。如此一來,海外廠商紛紛降價,中國消費者得到了更多實惠。而像華為、聯想這樣的伺服器巨頭,其實也是在浪潮之後才開始進軍伺服器領域的,可以說浪潮的貢獻非常大。
根據資料顯示,浪潮目前已經是全球重要的伺服器生產商之一,高居三強之列。尤其是2019年,在絕大多數伺服器廠商增速由正轉負的情況下,浪潮卻獨領風騷,實現了8個百分點的逆勢增長。與此同時,在國內X86伺服器領域當中,浪潮也實現了對聯想、華為的"超車",成為當之無愧的行業第一。
在過去30年的發展過程中,我國從一個計算機領域凡事都要依賴外國技術的國家,逐漸成長為科技產業強國;其中國產伺服器市場份額的全球佔比更是超過4成,不得不說孫丕恕領導的浪潮貢獻很大。不過不管是浪潮還是孫丕恕本人,一直以來都保持著低調的作風;因為他們始終明白:在科技圈裡,只有實力才是硬道理。
現如今,浪潮集團旗下已經坐擁浪潮資訊、浪潮國際、浪潮軟體三大上市公司,為全球120多個國家和地區提供產品服務。憑藉著強大的自主研發實力,浪潮使我國成為繼美日之後,第三個掌握"高階伺服器核心技術"的國家;其中公司研發的"天梭K系統",更是力壓美國科技巨頭甲骨文,成為中國IT行業的一張亮眼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