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近日,有人爆料稱知名健身軟體Keep突然大裁員,涉及到好幾百個人。隨後,Keep方迴應表示:此次裁員比例在10%-15%,屬於正常的人員優化,網上傳聞的裁掉300人並不是真實資料。

可是,事情真有那麼簡單嗎?Keep這波裁員操作真的僅僅是出於優化結構考慮?

Keep被指大量裁員

Keep是2015年北京卡路里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一款運動社交APP。在Keep上,使用者可以學習健身方法、制定減脂計劃,還可以獲得飲食指導,以及購買運動器材。

得益於人們健康意識的崛起,Keep面市後不久使用者數便大幅度增長,成長速度驚人。

它那句“自律給我自由”的slogan更是成為諸多健身人士座右銘。Keep也順勢躋身網紅APP行列,風光無限。

目前,Keep使用者數已超2億。在相對小眾的運動APP領域,Keep這個成績絕對算得上一騎絕塵。

但這個看起來發展得順風順水,備受資本青睞的APP,最近似乎遇到了些難題。

在裁員事件發生前,Keep就頻頻被指“變現難”,發展受阻。

什麼意思?

就是說,Keep雖然使用者基數龐大,但想要將流量轉化成銷量,讓企業業績實現突破卻很難。線上這筆生意,不好做。

眾所周知,大多數消費者對於運動類APP都不具備付費概念,當課程免費時或許很多人會去湊熱鬧看看,但一旦免費變成付費,使用者就不一定能接受了。

對於一個企業而言,難以讓使用者主動掏出錢包,難以讓流量變現是個很嚴重且棘手的問題。

除變現難外,Keep還面臨著一個巨大挑戰:使用者粘性偏低。

當然,這並不能全怪Keep,其使用者粘性不高與它所處的領域也有著不可分割關係。

很多人對運動這件事都屬於“一時興起”,等熱情冷卻,也就不會再對相關資訊上心,更不可能為之付費。於是Keep便難以避免地成為卸了裝,裝了再卸的吃灰軟體。

它似乎陷入了一個很尷尬的發展局面。

裁員或許就是個訊號,意味著Keep需要儘快進行改變,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它該何去何從?

其實,Keep也不是沒有嘗試過解決這些問題。

不過,就目前情況來看,它這一步走得未必明智。

雖說多去嘗試與探索是好事,但在企業基底還不夠紮實時候進行擴張,很容易讓品牌商業模式變得模糊不清。在沒有王牌產品的情況下貿然闖入其他領域,反而有弱化品牌優勢風險。

因為,無論是健康簡餐行業還是運動器械行業,都已經發展得相當成熟。

這種情況下,Keep闖入進去,想要從中分得一杯羹,想要從有穩定受眾基礎的品牌手中奪食,難度非常大。稍有不慎,就可能會“損兵折將”,得不償失。

品牌君覺得,Keep接下來不妨收收心,迴歸使用者需求本身,去強化軟體優勢,將在邊緣徘徊的使用者拉回來,從內在需求出發去探索盈利模式。

說不定,能有意外收穫。

13

軟體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拼多多超越阿里還要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