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1分36秒,100億;

5分25秒,300億;

12分49秒,500億……

雙十一,這個由阿里巴巴首創的節日,已經從一個普通的日子,變成全民購物狂歡節的代名詞。

於此相對應的,是不斷重新整理的數字。

然而,在狂歡的背後,我們還需要一些冷思考,這個冷思考,既是關注網購這件事情的本事,也是關注阿里巴巴這家巨無霸企業的自身。

先看硝煙瀰漫的戰場,雙十一激戰正酣,各電商都爭相“漂亮”資料戰報,各個都稱“屢創新高”。

而征戰在這個戰場上的格局,已經發生了改變,從由天貓“一枝獨秀”,轉向天貓(不到3000億元)、京東(近2000億元)、蘇寧易購(未披露)、拼多多(預計1000億元)“四箭併發”局面。

從一家獨大到四足鼎立,應該說,是一件好事,因為對於使用者來說,可以選擇的餘地和空間更大。

作為雙十一這個購物狂歡節的發起者和領先者,阿里巴巴無疑一馬當先,但從趨勢來看,阿里巴巴對於雙十一的執念,越來越偏頗,有些“走火入魔”。

為什麼這樣說?

對於雙十一的業績,怎麼樣來衡量,在阿里提供的數字中,我們能夠看出這個標準,那就是:交易額越來越大,達到某一量級的速度越來越快。

比如阿里巴巴會重點突出這麼幾點:

今年用了1分36秒,就到了100億,而去年是用了多少時間;

今年只用了半天,就到了去年全天的成交量了;

今年全天成交了多少,是去年的多少倍等等等等……

這樣的比較,對阿里來說,是一種慰藉,是亮眼的成績,但更深層次來說,這已經成為了阿里巴巴的一種執念,或者是對於數十一的走火入魔,那就是:一定要越來越快,一定要越Excelle高,一定要越來越大。

這種執念現實嗎?到了一定的臨界點,會不會物極必反?

試想一下,今年的雙十一,是1分36秒到了100億,那麼三年後,五年後,有可能1秒100億嗎?或許這是阿里的雙十一目標,但單純地追求這種數字上的變更,真的是阿里巴巴這種世界級的公司應該追求,或者值得炫耀的嗎?

比如下面這張圖:

第一, 有人質疑這個資料的真實性,也就是說,雙十一這一天,是不是真的像阿里巴巴宣稱的成交額那麼高。確實這個資料我們無從得知,但從今年我周邊了解的情況看,並沒有看到雙十一的狂熱,包括我自己也是,盯著搶購的只有一個女同事,要給她小孩子買東西,更多的同事朋友談起了,只是淡淡說一句,沒啥好買的。

第三, 退貨率的問題,這個從往年的情況看,在雙十一結束之後,可能會更密集一些。

質疑的聲音很多,參與的人可能更多,這也是一種正常的現象,畢竟雙十一已經成為一個現象級的話題。

關於真實性,阿里可以迴應,也可以保持沉默,這些倒不重要,重要的是,作為網際網路巨頭,世界級的電商公司,在雙十一這件事情上,是不是真的陷入一種追求執念的境地,這個才更為關鍵。

馬雲是金庸迷,特別喜歡金庸的武俠小說,而在金庸武俠小說中,練武走火入魔是大忌,甚至會誤入歧途,已經退休的馬老師,不知道有沒有意識到這個潛在風險呢?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天貓京東蘇寧剛剛發來雙十一戰報,再一次重新整理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