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作者丨石秀峰

文章共3391個字,建議閱讀需12分鐘

前言:

隨著大資料技術的發展,讓企業掌握資料、處理資料的能力得到質的飛躍,資料正成為繼物質、能源之後的又一種重要戰略資源,企業越來越重視資料資源的管理和應用。然而,資訊孤島、部門壁壘的存在成為了制約企業業務協同、智慧決策重要因素。解決思路:建立“業務—技術—組織”三維一體的資料治理體系,透過資料治理消除資訊孤島,促進企業業務協同、提高業務效率,實現企業的降本增效。

一、資料治理遇到的困難

“協同、降本、提效、創新”是資料治理的目標。這看起來短短的八個字,誰都明白、誰都懂,但在資料治理專案真正的實施過程中,卻不是那麼容易。我們不止一次強調,資料治理專案的實施不是一個人、一個部門的事情是需要各級管理人員、各業務部門都參與的。但在專案實施過程中,總會碰到諸如以下之類的問題:

1、組織執行需要依靠行政指令協調,高層主管都陷於事務性工作的管理,無暇顧及資料戰略的規劃和落地。

2、部門牆厚重,資料治理的推進頻遇掣肘,業務部門只關注自己的“一畝二分地”,缺乏全域性資料意識,跨部門協調困難,內耗、摩擦嚴重。跨業務協同是企業管理的重點和難點,是公司推進數字化轉型過程中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3、業務部門與技術部門相互推諉,資料質量問題無法根本解決。

4、權本位思想嚴重,員工習慣於根據領導的指令辦事,制定的資料治理流程執行不到位,導致流程形同虛設。

5、資料治理以專案形式運作,專案結束後資料治理工作也結束了。

事實上,大企業存在的不僅僅是部門牆,還有業務牆、資料牆、應用牆……,這些“牆”的存在讓資訊化重複建設、缺乏統一標準,導致業務部門之間溝通成本大、效率低。也有部分企業認為資料治理就是IT部門的事情,資料治理由IT部門主導,沒有明確的業務目標支撐,盲目進行資料梳理、標準制定,豈不知資料的全面梳理,範圍太大,很難梳理完,並且梳理出來的結果無法驗證,資料標準質量 不能保證。結果就是輸出了一推的文件,一段時間後便束之高閣了。

二、三維一體的資料治理體系

建立“業務—技術—組織”三維一體的資料治理體系,一是建立資料標準、規範資料質量,提升部門資料共享和應用能力;二是最佳化企業業務流程,建立資料治理的協同長效機制;三是創新組織制度保障、強化數治思維,三管齊下,助力企業資料治理順利推進。

1、業務面。資料治理應以業務應用為導向,找到管理層和業務部門的資料問題、痛點以及用數需求,在資料治理過程中,業務部門既是資料的生產方,也是資料的使用方,圍繞資料治理建立及最佳化“業務協同”為目標的資料治理流程及規範體系對於資料治理至關重要。

2、技術面。構建以元資料為基礎、資料標準為核心、主資料及參照資料為關鍵、資料質量提升為目標的資料治理體系,管理企業資料資產,讓企業資料可看、可查、可管、可用。

3、組織面。資料治理組織是跨職能的,通常企業會建立資料治理委員會、資料治理執行團隊等組織,負責整體資料戰略、資料政策、資料標準、資料度量指標等資料治理規程問題。資料治理的成功落地離不開組織制度體系的保障,是資料治理長效執行的基礎。

三、以資料治理促進業務協同

影響業務協同的資料問題主要有:資料語義不明確,同一個資料在不同業務部門、個人之間的理解不一致;資料分類、編碼不統一,“一物多碼、多物一碼”的問題在製造行業尤為典型,是業務部門的主要痛點需求;統計維度不一致,對於同一業務指標,不同業務部門的統計維度、演算法不一致,統計的結果也不相同,給管理決策造成困惑;資料管理職責不明確,沒有明確資料責任部門和負責人,一旦出現數據問題(質量問題、安全問題),部門之間相互推諉、扯皮……

資料治理本質上治理的是企業資料資產,是對資料資產 “產”、“採”、“管”、“存”、“用”全過程管理,是對資料資產的相關利益者的協調和規範。資料治理的輸出是高質量的資料,而高質量的資料是業務協同的基礎。資料治理需要緊密貼合企業業務,找到業務部門的資料問題、痛點和需求,透過制定相關的資料標準、管理流程和制度來約束和規範資料生產到使用的各個過程,從而解決資料問題,滿足用數需求。透過資料治理,打破企業資料孤島,實現資料共享,從而打通“部門牆”促進企業業務協同。

元資料管理,透過元資料梳理制定企業公共元資料標準,實現了技術元資料和業務元資料的貫通,為開展業務協同提供了標準。

主資料管理,透過主資料管理解決企業核心資料的多源頭維護、資料不一致、不標準、不完整等缺陷和問題,保障企業核心主資料的“一處產生,多方使用”,提升企業業務處理的效率。

資料質量管理,建立資料的質量指標的定義、資料質量評估和分析、資料質量改進的閉關管理過程,提升資料質量、促進業務協同。

資料資產管理,構建企業資料資產目錄,將企業資料資產從系統後臺的“黑匣子”轉變為前端可查、可看的資料“字典”,為企業資料資產共享流通、創造價值打下堅實基礎。

四、以業務協同反哺資料治理

在資料治理的實施過程中,有的人覺得,資料治理增加了許多的條條框框,使得業務處理沒有從前方便了,資料治理沒有增加業務效率,反而對業務效率產生了制約。在筆者看來,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有兩個:

一是企業部分人員墨守成規,不願意做改變。資料治理對企業來說是一項數字化的戰略創新,甚至是一場數字化變革,會涉及到組織機構的調整、業務流程的最佳化和資料標準的貫徹與執行,企業中不免會有一部分“保守派”,不願意或被動接受,在他們內心深處對以資料治理為主導的“數字化變革”有一定的抵制情緒。

二是沒有找到合適方法或適合方案。資料治理目標不清晰,治理範圍貪大求全,實施路徑不明確,支撐體系保障不足;資料治理方案沒有結合企業自身的特點,盲目跟隨或照搬最佳實踐。在DMM資料治理成熟度模型中,包含了25個數據管理過程域,DMM模型並不是要求所有企業25個過程域都面面俱到,因為沒有那兩家企業是完全一樣的,資料治理也一樣,企業要找到合適企業自身需求和特點的方法和方案

對於資料治理影響業務協同的觀點只能是一種偏誤,資料治理和業務協同只會是相互促進的作用。資料的產生主要源自於人資、採購、生產、財務等業務領域。但每個業務領域產生的資料都只能反映其部分資訊,要最大化利用資料的價值,就必須在“生產”環節打通業務壁壘,開展跨業務協同。最佳化的業務流程、規範的業務操作是資料質量提升的前提,跨業務的協同對資料治理起到反哺作用。

業務流程標準化:標準化的業務流程是以流程為中心而非以部門職能為中心,強調企業戰略性和業務整體性,強調全過程管理和業務部門協同。標準化的業務流程,打破部門界限,實現跨部門協同,關注整體和全域性,輸出的資料更加標準規範。

資料操作規範化:業務操作規範化,是指業務操作基於一定的基準,例如,資料基準:計量單位、術語、符號標誌、資訊分類、編碼、以及專用基礎標準;技術標準:產品標準、原材料標準、工藝標準、裝置標準等;標準規範化:標準體系如ISO、GJB等。業務操作規劃化是資料質量提升的重要保證。

五、強有力的組織支撐體系

建立專業的資料治理組織體系,明確資料權責,明確資料管理流程,制定企業資料戰略和實施路線圖,明確各階段資料治理工作的目標和內容,建立一定的考核機制,培養企業資料文化。組織機構的設定和制度規範體系的制定是企業資料治理的重要保障。請參考《資料治理的成功要素4:組織制度保障體系》。

在資料治理實施過程中,資料治理牽頭部門、資料主責部門、IT管理部門要做好相應的職責分工可協作。資料治理牽頭部門應站在資料治理如何與業務更好銜接、如何更好與技術開發和實施銜接這兩個主要視角,對已有資料治理管理制度和流程進行必要的修訂與完善。資料主責部門應從業務和管理的視角,提出對資料問題的用數需求和規範要求,作為後續資料標準和業務採集規範的基礎。IT管理部門貫徹執行相應的資料標準,將資料標準和業務採集規範固化在相關資料來源系統中,並完善最佳化各系統間的資料交換介面,實現系統源頭的採集自動化管控落地及資料互動和更新。

六、總結

企業推動資料治理應以以業務價值為導向,以共享協同為重點,以最佳化流程為關鍵,以技術創新為支撐,以組織制度為保障,明確資料治理的業務目標和治理範圍開展資料治理工作,並進一步完善資料治理的長效機制,業務流程的持續最佳化、資料標準的迭代更新,確保資料治理機制的日常持續、有效運轉,充分發揮治理體系的效能,釋放資料成效並實現業務價值。

62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Ruby 已經證明足夠快,在過去到現在13年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