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小米新十年新徵程的第一款產品,小米11成為目前市面上最受關注的一款產品之一,不僅僅是因為它全球首發驍龍888處理器,更是以為它在其他硬體配置上也有大幅度升級。今日,小米CEO雷軍就在微博上公開表示,小米11所採用的螢幕可能會是市面上最為昂貴的一塊。
參照雷科技之前的文章爆料,不難猜出小米11將會採用一塊2K、120Hz的四曲面屏,而類似規格的螢幕,也有望成為2021年的旗艦標配。作為使用者和手機互動的第一道門檻,經過最近幾年的大浪淘沙,智慧手機在螢幕形態上似乎已經達成了新的共識。
“偽”全面屏慘遭淘汰前置攝像頭算是最容易影響屏佔比引數的存在,為了徹底放飛手機屏佔比,2018年以OPPO Find X、榮耀Magic 2和小米MIX3為代表的產品帶來了“滑蓋全面屏”的設計,這種設計的優點在於能夠帶來“真全面屏”的觀感,在觀感方面比起之前流行的劉海屏、水滴屏要好上不少。
但缺點也十分明顯,滑蓋式設計需要將手機“一分為二”,導致用來安置前後攝像頭和電池的空間變小,進而影響續航和拍照質量。此外該設計還會影響到機身的密封性,這幾款機型難免都會出現進灰嚴重的情況,嚴重的還會影響到自拍的效果。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手機廠商們又研發出了“升降式攝像頭”設計,這種設計所佔用的空間更小,且不會嚴重影響到機身的密封性。在加入跌落保護功能後,這種設計的使用壽命和安全性都要比“滑蓋式設計”強上不少。
在更先進的屏下攝像頭技術進入商業化量產以前,升降攝像頭是現階段實現“真·全面屏”設計的最經濟解決方案之一。但是,升降式攝像頭的模組在這個機身內部空間寸土寸金的時代還是有些“佔地兒”,為了能夠在機身內部放置更多的元器件,手機廠商們選擇“水滴屏”的進化版——“挖孔屏”。
這種設計的好處是,在熄屏狀態下實現了“正面幾乎都是螢幕”的感官體驗,在亮屏後這個小孔的位置也不算特別醒目,在經過廠商的最佳化後可以進一步縮小挖孔的孔徑,帶來更完美的沉浸感。挖孔屏雖然在美觀性上不如那些“真全面屏”設計,但挖孔設計更符合當下手機的發展,畢竟為了強行做到“真全面屏”,我們犧牲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手感、續航、拍照)
曲面不再是寵兒?除開前文提到的千奇百怪的前置攝像頭設計,近兩年手機在曲面屏上做的文章也不算少。2014年,三星在自己的新品釋出會上帶來了一款名為Galaxy Note Edge的手機,這款手機可以說是開啟了智慧手機曲面屏化的鼻祖。然而三星在近兩年的旗艦產品上都開始逐漸迴歸直屏設計,從外媒流出的S21渲染圖可以看到,如今的三星已經是徹底放棄了曲面設計。這是否說明從2021年開始,手機的螢幕形態又要開始改變了嗎?
雖然目前兩大手機巨頭三星和蘋果都開始迴歸純直屏設計(iPhone 12取消了2.5D弧邊),但國內廠商似乎並沒有轉變的想法。2020年的旗艦機基本都用上了曲面屏設計,甚至還有采用曲率達到88°的瀑布屏設計。其設計不但大大增加了碎屏風險,在日常操作中也很容易出現誤觸的情況。
小雷認為國產廠商們依舊會堅持曲面設計的本質原因是如今的手機設計過於同質化,不管是國際大廠還是小廠,千元機還是六七千元的旗艦,正面看上去幾乎都是一個樣(之前都是劉海、水滴、今年全員挖孔)。在這種情況下,新旗艦機已經很難在設計上尋找到高於中低端產品的與眾不同的賣點,於是廠商們想起了那個成本更高的曲面屏設計,雖然曲面屏的碎屏率高、影響螢幕顯示等等,但其帶來的精緻性和獨特性就足夠讓消費者忘記以上缺點。
另外,曲面屏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用處就是能夠讓手機看起來更為輕薄,就拿小米10系列為例,小米不得不使用了一枚體積碩大的光學鏡頭來撐起1億畫素的超高解析力,如果沒有曲面屏的加持,那麼那款機型的側面邊框將會厚得難以想象,而握持感只能用糟糕來形容。
而在Redmi最新的產品Redmi Note9 Pro上,小米用上了一顆尺寸相對較小的一億畫素感測器,成功縮小了體積,讓手機也變得不那樣厚重。vivo和小米於近期公佈的可分離鏡頭設計及伸縮式大光圈鏡頭技術或許在未來會成為主流,讓手機背後的影像模組不再佔用那麼大的位置。驍龍888的低功耗和更快更穩定的超級快充技術或許能讓大容量電池不再那麼有必要。
總而言之,未來的手機或許會逐漸迴歸“輕薄”設計,用於“遮瑕”的曲面屏也就沒那麼大意義了。
“高刷高素質”我全都要如果說螢幕形態決定了手機的顏值是否過關,那麼螢幕素質就決定了手機的內在是否同樣出色。在2020年,我們會發現市面上80%以上的機型都已經用上了90、120甚至144Hz的高重新整理率螢幕,關於高刷的優缺點已經是老生常談了,這裡也不多贅述。
在去年,市面上用上了90Hz高刷屏的手機寥寥無幾,60Hz仍是主流。但在2020年,高重新整理率成為不少旗艦機的標配,甚至部分廠商已經將該配置下放至中低端產品,快速推進高重新整理率普及。小雷個人認為是由於目前智慧手機的發展已經進入到了一個瓶頸期,各大手機廠商之間可玩的套路也就那麼多了,正好高刷面板不斷成熟,所以高重新整理率才逐漸成為了主流。
當高刷已經不再是新奇點後,手機廠商們又開始致力於推廣高重新整理率高解析度的螢幕,根據@數碼閒聊站近日的爆料,在2021年QHD+120Hz會成為旗艦機主流配置之一。從小雷的個人角度出發,2K解析度並不能像高重新整理率那樣帶來質的飛躍,反而會增加功耗,降低使用體驗,但在這個同質化嚴重的年代,留給手機廠商們的可改進點真的不多了。
就算是錯,也得堅持創新沒有人希望智慧手機的變化停下來,也沒有人希望看到所有廠商都掏出千篇一律的手機,異類越來越少,對於手機的發展似乎不是什麼好事情。從手機廠商的角度出發,一味地跟隨市場發展毫無意義可言,小米的環繞屏、三星的摺疊屏、OPPO的伸縮屏都是它們試圖打破僵局的思維,就算方向錯誤,也得堅持創新,只有創新才能讓手機廠商們保持研發的活力。再加上多年的市場耕耘,對供應鏈的掌控力,以及本身的資本,都足以支援他們進行這方面的嘗試。
在2021年到來的前夕,小雷希望手機廠商們可以多在螢幕方面花心思,比起效能、影像、充電,手機形態的改變會更具有話語權。在文章的最後,小雷大概對明年的手機形態做一個預測,等到下半年屏下攝像頭技術成熟之後,市面上會有一大批屏下攝像頭新機上市,而前文所提到的曲面屏以及高解析度也會成為主流配置,摺疊屏技術在發展成熟後也會繼續降價,但仍不是普通消費者能夠買到的。總而言之如果你一直苦惱於異形屏的話,不妨等等明年下半年,一定會有那麼一款手機符合你的要求。
OPPO小米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