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蘋果汽車要來了,但Apple Car真的能打嗎?

無數吃瓜群眾盼望著蘋果再次顛覆汽車產業,媒體和投資人也盼望著蘋果能夠打擊特斯拉獨佔鰲頭的囂張氣焰。

這時,馬斯克似乎坐不住了,開始發表抨擊蘋果和對庫克含沙射影的言論。然而這番言論下,似乎隱隱有著馬斯克的一絲驚恐和不安。因為緊接著,隨著蘋果股票看漲,特斯拉的股票卻在一陣泡沫言論和股市的惶恐中,迎來一次大跌。

Apple Car到底能不能打敗特斯拉以及能不能顛覆汽車行業,為大家帶來革命性的產品和體驗呢?

我們不妨先來看看蘋果在造車這件事上有哪些底牌:

1.軟體層面

蘋果強大、豐富且完善的軟體生態系統,早已普及的車載多媒體應用系統Carplay等,無疑為Apple Car軟體層面的實力奠定了基礎。軟體層面遷移能力極強的可操作性,再加上蘋果數以億計的使用者基礎,都讓我們對Apple Car的軟體生態信心十足。

2.硬體層面

蘋果在手機晶片領域的研發和設計能力是無與倫比,而這其實也為車載晶片的研發提供了可參考的樣板。據說,目前蘋果正在與臺積電合作研發Apple Car專用的自動駕駛晶片;

自主研發的新懸架系統,可變色、可調透視性的車窗玻璃,具有自適應定位功能的車門以及AR擋風玻璃等,都可以看出蘋果在汽車硬體方面的研發成果;

在硬體供應鏈方面,目前尚未透露,不過可以預測,蘋果也會跟全球知名廠商合作,硬體保障無需擔憂。

3.技術和專利層面

蘋果目前手握幾十項技術和專利,涉及到自動駕駛、車輛電路、車載智慧、生物識別、無線充電等多個領域。而在電池領域,蘋果也在研究磷酸鐵鋰電池,並欲跟進下一代電池技術的探索和研發。

4.資本保障和硬體製造

此外,蘋果巨大的現金流優勢(據說至2018年年末時,蘋果的現金流高達2300多億美元),也為造車提供了充裕的資金保障;而完備的硬體製造能力,也為造車提供了有力支援。

至於造車環節,是自己建廠還是代工生產,其實也可以等後續再看。

5.品牌影響力

最後不得不提的是,蘋果的品牌影響力,這是其他玩家無可比擬的隱形競爭力。

在關注度就是市場風向標和企業價值窪地的當下,從Apple Car即將釋出的訊息一出就迅速登上熱搜中,便可見一斑。

從14年醞釀造車至今,蘋果汽車已悄然走過6個年頭。不像某些企業的大張旗鼓和四處聒噪,蘋果一貫的低調姿態,"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同時,還是為Apple Car贏得了不少好感。

當然,儘管即將釋出的訊息引發輿論空前關注,但是Apple Car的未來還是充滿變數。

在汽車行業即將掀開新篇章的檔口,老玩家或拼死掙扎或急迫轉身,新玩家魚貫而入,攪得市場風聲鶴唳,群雄並起之時。蘋果的入局,同樣機遇和挑戰並存。

特斯拉無疑是擺在蘋果面前的最大課題。

特斯拉能成為電動汽車領域絕對的領頭羊,其實力也不是蓋的。

其在電動車領域的先發和獨特優勢,包括純電動車平臺、三電技術、高整合度的電子電氣架構、OTA系統、自動駕駛技術等,都成為特斯拉不容易被打敗的堅固"護城河"。

在專利數量方面,400餘件相關專利,也是其他廠商無可比擬的(儘管特斯拉公開了所有專利,但是想要超越也沒什麼容易)。跟蘋果的幾十項專利相比,也多少有些"大巫見小巫"。

特斯拉在發展過程中,一直被看衰不斷,初期也一度瀕臨破產,甚至到了要賣身的地步。但經過20多年的發展,如今市值已站上6200億的臺階,僅今年一年上漲便超過700%,超過大眾、豐田、日產、現代等九大汽車製造商的市值之和,成為汽車行業眾人爭搶的香餑餑。如今更是被納入標普500,進一步鞏固了特斯拉在全球電動汽車領域的地位。

所以Apple Car的推出,先不說能不能把特斯拉挑下馬,先在市場撕開一道口子,立住腳再說吧。

畢竟汽車不是手機,不是人人都買得起;也不是人人都願意為了追求高科技和高品質,而對高價格視而不見。

順便大膽猜測一下:Apple Car的價格不會低於特斯拉。

15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歐盟17國終於“出手了”!美國不願看到這樣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