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已經過去了半個多月,區塊鏈在風口上也“吹”了大半個月。許多從業者開始慢慢感受到轉變。最先感知到行業變化的,是創業者,在和客戶和資本談合作時,他們從過去的“藏起”區塊鏈的標籤,到感覺受到認可。區塊鏈的春天來了?在過去的2018年,資本對於區塊鏈可以用“酷暑”到“寒冬”形容,而現在投資機構嘗試著更多了解區塊鏈技術。不過,轉變並不是一蹴而就。專家們普遍認為,國家對於區塊鏈技術的重視,將給區塊鏈技術和應用帶來巨大機會。多位從業者表示,行業的大爆發要建立在大規模落地的基礎上,距離一些區塊鏈專案的大規模落地還需要3-5年。“春風來了”一週對接5家投資方、13個上市公司10月24日,區塊鏈行業迎來史無前例的政策利好。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區塊鏈技術發展現狀和趨勢進行第十八次集體學習。多個區塊鏈交流群隨即被這則訊息“刷屏”,“興奮”、“恭喜”、“機遇”成為群裡的高頻詞。“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中學習前,跟客戶解釋技術時,除非他特別細緻地去追問,否則我從不會主動提我們用了區塊鏈。”易保全創始人兼CEO劉剛對新京報記者表示。“之前只要一提到區塊鏈,對方就覺得(我們)是騙子,不靠譜。”劉剛說,他在跟客戶談合作時,會下意識地“藏起”區塊鏈的標籤,因為在那個時候,區塊鏈技術並不能用來提高身價。易保全從事的是資料去中心化存證保全,通過和公證處、司法鑑定中心等機構建立聯盟鏈,解決電子資料容易被替換和篡改的問題。從業務上看,易保全並不涉及此前被禁止的ICO。在2018年,公司已經通過了國家網信辦境內區塊鏈資訊服務備案。10月24日後,一切發生了變化。“我感受到區塊鏈技術本身得到了政府以及社會層面的認可。”區塊鏈安全公司派盾科技創始人蔣旭憲對新京報記者分享自己的感受。“客戶以前討論的是區塊鏈這個東西行不行,現在大家討論的是怎麼做”,劉剛對記者表示,最明顯的變化就是客戶不再戴著有色眼鏡看他。專注區塊鏈領域投資的鏈興資本創始人張明鏡稱,“每年到了投資機構評獎的時候我都很受傷,好幾個發獎機構一聽到我們投資區塊鏈就拒絕了”。“而今年發言剛結束,好幾家就主動聯絡我要給我頒獎,我感覺做了這麼多年,終於被認可了。”張明鏡感覺到“春風來了”。“以前我是一點鐘睡覺,現在可能要三點鐘才睡覺,感覺休息就是在浪費時間”,張明鏡表示最近“很忙”,在午飯間隙跟記者電話聊完後,下午要繼續開投資會。“我過去三天見了13個上市公司,都想跟我們了解區塊鏈的投資機會,以便進行日後的佈局及收購。”因給政治局講解區塊鏈而廣受關注的陳純院士此前擔任董事長的趣鏈科技,也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後,安排了一場針對其股東的參觀交流活動,了解區塊鏈業務。市場回春更為直接的表現則是,傳統股權投資機構開始考慮接觸區塊鏈專案。劉剛表示,短短一週內,已經有5家投資機構與其對接。派盾科技創始人蔣旭憲也表示,最近已有幾家投資機構與之接觸投資事宜。“上市公司、包括國企央企基金、一些人民幣基金,對政策最敏感的一批投資人已經準備入局。”張明鏡稱。高光與低谷受幣圈亂象拖累,區塊鏈曾進入低谷登頂和死亡在區塊鏈領域都來得特別快。2018年一年間,資本對於區塊鏈的態度,可以用酷暑到寒冬形容。早在2017年末和2018年初,傳統投資機構曾一度青睞區塊鏈,諸如IDG、丹華資本、紅杉中國等知名VC跑步入場,徐小平更是在真格基金被投公司CEO群裡宣稱“All in 區塊鏈”。公開資訊顯示,真格基金在當時投資了多個區塊鏈專案。這也成為了區塊鏈進入福斯視野的助推器,也在隨後掀起了投資潮。IT桔子資料顯示,2018年第一季度獲得投資的專案中41%為區塊鏈專案。而因為瘋狂的投機和炒作,出現了一系列幣圈亂象。繼2017年被禁止ICO後,迎來第二次嚴監管。2018年8月24日,銀保監會、中央網信辦、公安部、人民銀行、市場監管總局聯合發文《關於防範以“虛擬貨幣”、“區塊鏈”名義進行非法集資的風險提示》。文中提到,近期,一些不法分子打著“金融創新”“區塊鏈”的旗號,通過發行所謂“虛擬貨幣”“虛擬資產”“數字資產”等方式吸收資金,侵害公眾合法權益。涉及依託網際網路、聊天工具進行交易,利用網上支付工具收支資金;通過境外伺服器搭建網站;巧立名目如ICO、IFO、IEO等。隨後,BAT響應號召,因涉嫌釋出ICO等炒幣資訊,一眾“幣圈”、“鏈圈”的微信公眾號、微信群、百度論壇被封,百餘個相關媒體銷聲匿跡,騰訊、阿里巴巴也關停數字貨幣的場外支付渠道。“從去年下半年開始,能夠明顯感受到一些頭部的投資機構合夥人對於區塊鏈專案是報以強烈抵制的態度”,信天創投合夥人蔣宇捷在與業內交流中發現。在蔣宇捷看來,頭部機構的每筆投資都會引發業界關注,而此時投資區塊鏈專案會給已經有一定社會地位的合夥人們帶來不可預知的風險。“行業內對於區塊鏈的投資價值不認可,那麼這就涉及投資專案後,還會不會有其他的投資人繼續投資專案”,蔣旭憲分析稱,“整個行業走入低谷,也跟行業技術發展和落地遠遠不及預期有關,一開始大家抱的希望太高了。”有專家此前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國家對區塊鏈的重視,區塊鏈相關的資本市場將持續向好,技術企業將迎來投資高峰期,重量級的數字交易平臺、數字資產管理公司等將會出現。此外,監管也將不斷向正規化、科學化發展,鼓勵區塊鏈技術與產業創新不等於鼓勵虛擬貨幣無序發展。“過冬”專案融資難,存活企業靠“接單”這個行業在此前長達一年多的寒冬中,不少創業公司不是死掉、就是“冬眠”。已投資數個區塊鏈專案的信天創投合夥人蔣宇捷表示,自去年8月起,願意投資區塊鏈專案的VC更少了,專案融資、募資都不容易,往往需要花很長的時間。根據零壹財經資料顯示,從融資金額上看,在2018年6月創出1185億人民幣的單月融資額後,區塊鏈領域融資額斷崖式下跌,此後均未能超出400億人民幣。缺乏資金流入,自然會有一批公司死掉。蔣旭憲說,“2018年上半年冒出很多區塊鏈公司,到了下半年就不見了。”劉剛的易保全還算幸運。雖然公司在PRE-A融資後沒有新投資入賬,但公司已實現千萬規模的盈利,“扛過”了去年的寒冬。但他也坦言“公司目前規模還是不理想”。規模維持初始狀態、營收徘徊在兩三千萬很難做大,也是目前大部分存活的區塊鏈專案的生存現狀。“除非是很厲害的團隊,擁有頂級的科學家,能夠以非常高的估值去募到很多錢,否則大多數專案都是靠‘接單’,也就是做專案制的開發工作來維持整個團隊的運營。”蔣宇捷觀察發現。據悉,目前設計一單區塊鏈產品的成本並不高,一般為幾萬至幾十萬元,根據所需時間投入決定。比如幫助企業去做token積分所需的錢包,或者是在已有的APP上面加區塊鏈技術,這項工作相對比較標準化,花不長的時間就能完成,因此收費較低。而如果要基於區塊鏈技術設計遊戲,則可能需要花幾個月的時間,收費較高。而公司團隊往往同時操作多個訂單,獲取更多收益。“很多大企業其實也沒想好要把區塊鏈技術用來做什麼,也不知道跟自身業務結合之後能產生什麼價值,所以都是嘗試性的投入,不太願意投過多的錢。”蔣宇捷表示。在跟上市公司接觸的過程中,張明鏡也發現了這點。“一些上市公司會利用區塊鏈做一些軟體生態系統或者企業服務,但是都是一個很小的部門在做孵化和研發。同時,應用範圍很侷限。”蔣宇捷將這種公司狀態稱之為“冬眠”。在他看來,公司如果沒法做大,就沒有辦法獲取外部融資,就很難去擴張業務來增加創新業務的投入,形成一個迴圈,導致公司規模跟幾年前相比原地踏步。身為創業者的劉剛也感受到融資的艱難。“以前在投資界的一些朋友號稱也看區塊鏈專案,但事實上他們並沒有投什麼錢在這方面。”根據零壹財經資料顯示,從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0月31日公開披露的投融資資訊來看,投資次數最多的30家機構,絕大多數都成立於2015年或以後,專注於區塊鏈的投資。了得資本最為活躍,出手28次;丹華資本出手27次,位列第二。其他活躍的機構包括節點資本、創世資本、JRR Crypto等。投機亂象網信辦備案,有投機者蹭熱點、賣牌照機遇會吸引革新者,也會引來投機者,這點在區塊鏈行業尤為明顯。在政治局集體學習後,百餘區塊鏈概念股開盤漲停,入場資金多達數百億。讓人哭笑不得的是,有人在問答平臺提問:“請教各位大神這個公司想往區塊鏈上蹭熱點,可以找個什麼藉口?”不過點選該帖子,詳情已被刪除。這類情況已經引起監管層注意,目前已有多家公司收到監管機構的問詢函。而創投領域“蹭熱點”的情況更為普遍。“一週時間內好些人開始在身上貼標籤了,我發現其中很多專案的場景壓根就不需要區塊鏈。這不是胡鬧嗎?”劉剛表示無奈。他拿一個頗為荒唐的案例打比方,做OA系統的公司號稱應用了區塊鏈技術來,但區塊鏈技術的應用目的之一就是解決不信任問題,而OA系統是在一個企業內部應用的系統,根本不存在不信任問題,因此根本不需要應用區塊鏈技術。作為投資人的蔣宇捷也提醒“要擦亮眼睛”,任何一個新技術、新概念,作為投資人要去判斷產品應用區塊鏈技術是基於什麼樣的場景,能給公司帶來什麼樣的價值。更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創投市場的火熱,此前沉寂了一段時間的“區塊鏈牌照”又有活躍的趨勢。記者在淘寶平臺發現多個商家提供區塊鏈牌照代辦服務,價格從70-9999元不等,除了可以申請美國MSB牌照,還可以申請澳洲牌照、開曼牌照、馬耳他牌照等。其中價值9999元的一站式服務提供的幫助包括“代幣制作-白皮書撰寫-主體註冊-法律合規-媒體宣發-上幣服務”。閒魚上甚至有賣家轉讓名為“區塊鏈,電子競技牌照”的產品,營業執照顯示,公司註冊資本為一千萬元整,轉讓價格20萬。前幾年也曾有“世界區塊鏈組織(WBO)”、全球資產數字加密委員會(WADCC)等非政府組織(NGO)號稱將發行區塊鏈牌照。實際上目前並無可以稱之為“區塊鏈牌照”的證明發放給企業。根據國家網信辦公告,自2019年2月15日《區塊鏈資訊服務管理規定》正式實施以來,國家網際網路資訊辦公室依法依規組織開展備案稽核工作。網信辦已經發布了兩批境內區塊鏈資訊服務名稱及備案編號,第一批197個專案備案,第二批有309個區塊鏈資訊服務進入備案名單。網信辦在公告中表示,備案僅是對主體區塊鏈資訊服務相關情況的登記,不代表對其機構、產品和服務的認可,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用於任何商業目的。落地前景電子存證、供應鏈金融等領域有望快速落地多位從業者表示,目前區塊鏈技術落地場景少,除了央行推進的DC/EP外,目前有哪些新專案已經落地、哪些有望快速落地、哪些短期無法落地呢?目前多位從業者的共識是,區塊鏈非常適合應用於電子證據司法存證領域,並已初步實現落地。首先電子合同本身資訊化程度很高,而合同最重要的就是保證可信度,之前線下籤署合同時大家對合同的真偽、是否是本人簽署可能存疑,合同資料上鍊後,通過對接公證處等權威機構,建立聯盟鏈,保證存證資料的權威性和不可篡改。目前除了易保全,上上籤等多家公司都將區塊鏈融合到存證領域。電子合同上鍊,加上網際網路法院的判定,就走通了整個完整的線上鏈條,實際上,廣州、北京、上海多地網際網路法院已經與電子存證公司對接,並完成了多起案件的審理。“最難做到的,本質上不是技術,而是司法機構願意達成共識。公司2013年開始做鏈上的公證,花了6年,才跟公證處、司法鑑定中心等建立了十幾個節點,國家一旦出手的話,可能很快連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都能連起來。那麼電子存證的力量就會非常大了。”劉剛表示。另一個共識是在金融、分散式商業等領域,基於聯盟鏈有望實現快速落地。由於公鏈需要在世界量級的、分散式的、完全不可信任的環境下大規模協作,往往存在效率瓶頸。而在有限範圍內合作的聯盟鏈,是目前重點發展方向。張明鏡認為,在金融領域,區塊鏈能夠解決多方信任問題,目前在供應鏈金融和跨境支付等業務上具備落地條件;在遊戲領域,由於遊戲網際網路化特性非常強,是純數字訊號的,純位元量級的,因此跟區塊鏈結合會更快。“分散式商業領域,在共享經濟場景下(比如共享按摩椅)通過應用區塊鏈技術,可以用智慧合約進行可信分賬;而下一代交易系統主要是跟數字資產結合,由於數字資產交易是7×24小時的,對於交易系統的要求會很高,未來很有可能交易所會應用區塊鏈推出新一代的交易系統”,張明鏡表示。“而基於符合監管要求的聯盟鏈上,還有機會出現很多支撐業務,比如安全保證、使用者資料隱私、智慧合約審計、運維管理等。”蔣旭憲表示。蔣旭憲認為,此前,基於區塊鏈技術的食品及奢侈品溯源等領域,目前主要面臨的挑戰不是技術問題,而是行業本身的資訊化程度相對薄弱,因此不能一蹴而就。資本湧入?大規模落地還要3-5年,投資人稱“還需等等”儘管有業內人士感覺區塊鏈的“春風來了”,但說資本即將湧入尚早,目前投資人普遍處於了解、觀望的狀態。“大家雖然對你的專案很好奇,但還是持謹慎的態度,畢竟投資機構對於目前區塊鏈技術的落地應用還是不夠信任”,劉剛表示,主要是由於目前區塊鏈領域的落地應用較少。“同行們還是需要一些能大規模普及的應用落地,同時能看到實實在在跟實體經濟結合產生的價值。有了帶頭效應,更多的投資機構才可能會慢慢加入到投資隊伍中。VC追求的是財務回報,關鍵在於行業未來有多大的市場,所以我個人也不是說特別看好目前的投資機會,畢竟技術還是太早期”,蔣宇捷坦言。張明鏡則強調了區塊鏈技術投資的門檻。他認為區塊鏈是一個非常複雜而綜合的行業,此前沒有知識積累的投資人很難理解什麼是共識機制演算法、分散式資料庫,因此,很難短時間內看懂區塊鏈專案,並作出決策,這也是一些主流投資機構遲遲不下手的原因。蔣旭憲表示,由於此前的區塊鏈寒冬,造成了大量人才流失、專案的數量有所減少。但有了政府的鼓勵和支援,相信此後政策上會有一些傾斜,比如說一些區塊鏈企業可以作為高新企業享受政策優惠。張明鏡直言一些太前沿的,政策不確定因素比較大的專案,他傾向於不投,“畢竟做投資要順勢而為”。不過近期一些金融科技行業上市公司對於區塊鏈創業公司的關注,也為財務投資者帶來利好,收購、併購或成為未來主流退出方式之一。張明鏡關注到近期券商也在積極幫助客戶尋找標的,國盛、中金等多家券商先後召開了區塊鏈電話會議。蔣宇捷還分享了一個近期案例,“比如最近港交所擬購華控清交股份,創始人為圖靈獎獲得者姚期智,這家公司本質做的就是多方安全計算,港交所之所以投資,也因Quattroporte李小加認為資料能夠成為未來可交易的一種資產,有未來的交易價值,多方安全計算就是資料交易最需要的一種底層技術”。因此,他認為頭部金融機構一定需要更創新的公司、更好的技術來完善自有平臺,將區塊鏈能力跟自身業務做深度的繫結和結合。劉剛推測,距離一些區塊鏈專案的大規模落地還需要3-5年。新京報記者 張姝欣 編輯 李薇佳 校對 薛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