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在近日舉辦的 2020 中國雲網絡峰會上,阿里雲智慧事業群研究員、雲網絡產品負責人祝順民首次提出了“雲網絡 3.0”的概念。
作者|南山
前言雲網融合、雲網協同、網路雲、雲網絡、雲邊一體……隨著網路與雲的結合越來越緊密,產業生態鏈上的重要玩家提出了一系列概念和各自的雲網發展規劃,以求佔據產業先機。
以三大運營商為例,中國電信釋出了雲網融合戰略和雲網融合白皮書,提出“網是基礎、云為核心、網隨雲動、雲網一體”。中國移動表示,正在大力推動網路雲化部署,NFV 網路雲伺服器規模已達 6 萬臺。中國聯通也提出了雲網一體化戰略,並構建了雲聯網系統。
如果說運營商是由網及雲,那麼雲服務商就是從雲到網,兩者之間更深入地連線、協同。作為雲計算行業領頭羊,阿里雲可謂典型代表,在雲網絡領域已經探索 10 年之久。在近日舉辦的 2020 中國雲網絡峰會上,阿里雲智慧事業群研究員、雲網絡產品負責人祝順民首次提出了“雲網絡 3.0”的概念。
如何理解雲網絡?在會上,祝順民指出,雲網絡是雲和網相互融合的產物,網路因雲的出現而發生變化,具備了雲的特徵,未來的網路都會變成雲網絡。
一方面,雲網絡是雲計算驅動下產生的。隨著雲計算應用深化,為了滿足雲計算使用者對安全隔離、自助管理、多地域部署、訪問控制等能力的要求,網路層面必須要有所作為。基於這樣的出發點,阿里雲十年前開始探索雲網絡,並逐漸意識到網路流量最終為應用服務,越來越多的流量、連線上雲,雲網絡將以云為中心。
另一方面,網路本身也要雲化。使用者業務全面上雲,已經難以透過自行搭建網路支撐,而是需要一張雲化的網路,包括資料中心網路、廣域網路和上雲連線的網路。“這張雲網絡要具備四個特徵:自助、按需、彈性、可計量。”祝順民介紹。
雲網絡遮蔽了底層網路的複雜度,使用者無需變成網路工程師也可以管理好。自助,即使用者可透過控制檯甚至 API 自行規劃管理網路,無需透過服務商。按需是根據需求開通,例如使用者可以今天需要 6 萬個虛擬機器,明天變成 10 萬個,甚至是按量付費。彈性是指頻寬的彈性、網元功能的彈性、網元規格的彈性,能夠滿足使用者的突發需求。可計量- 雲網絡透過服務化方式提供,根據實際使用量進行計費。
“雲的需求讓網路出現改變、雲化。此前雲發展的更快,近兩年網路發展速度明顯加快,讓業界看到了雲與網走向融合的大趨勢。”祝順民接受 C114 等媒體採訪時表示。
雲網絡3.0:瞄準萬物互聯既然是雲網絡 3.0,那就有 1.0 和 2.0。祝順民講述,阿里雲早在 2009 年就開始探索雲資料中心網路,以解決隨著使用者規模飆升帶來的資料中心網路規模、易用性和彈性等方面的挑戰,其主要目標是解決“多租戶隔離”。在這個階段,網路層的功能慢慢遷移到了雲端。
從 2017 年開始是雲網絡 2.0 階段,主要目標是將廣域網路雲化,即阿里雲資料中心互通的廣域網雲化,以幫助使用者的廣域部署、多雲部署。使用者在多個地域之間部署的阿里雲服務,能夠一分鐘開通,且使用者不需要網路專業知識。
從 2020 年開始,雲網絡進入 3.0 階段。未來的網路將走向邊緣化、分散式化,一定是應用先邊緣化、分散式化。5G 也開啟了規模部署,未來規模會越來越大,萬物互聯深入人心。雲網絡的主要目標,是構建應用、雲、邊一體的網路。
基於這一理解,阿里雲在“飛天”雲計算系統旗下,已經構築了“洛神”雲網絡平臺,成為其核心的核心元件和系統服務。阿里雲智慧事業群資深產品專家吳天議對 C114 表示,對雲網絡產品,阿里雲採取了自研的方式,能更好適應雲網絡架構調整,裝置形態由專用硬體演進的分散式形態,快速迭代滿足客戶需求。“基於自研,我們也能更好地與運營商協同提供雲服務。”
與運營商合作將加深隨著阿里雲深入打造雲網絡體系,構建完整的飛天雲計算系統,與運營商走向雲網融合,將出現怎樣的互動?接受 C114 採訪時,祝順民、吳天議均強調,阿里雲與運營商並非競爭關係,合作程度會進一步加深。
祝順民表示,首先,隨著雲網絡演進,使用者更多的業務上雲,將需要更大的頻寬能力,促進了運營商的流量業務發展;其次,建設跨地域的混合雲網絡,意味著企業需要更多上雲的通道,需要運營商提供的專線和鏈路能力。“而到了雲網絡 3.0,雲、邊、端拉通的底層基礎設施,都是由運營商構建,對運營商的連線能力產生了更多需求。”
吳天議則表示,運營商主要為個人使用者提供無線/固定寬頻,為企業提供專線傳輸的鏈路,方便客戶上雲。阿里雲網絡在雲上資料中心提供多租戶虛擬化環境,透過與運營商網路對接,支撐使用者快速上雲、快速部署應用,且構築了雲網絡應用生態。與此同時,企業逐漸將業務從企業區域網遷移到雲,運營商的組網架構會發生變化,以支撐更多的新業務。這是運營商推進雲網融合的大邏輯。
“展望未來,我們需要更強大的雲網絡,超大規模、超強彈性、超高效能,超級簡單易用性;融合雲、管、邊、端,為使用者提供更加豐富快捷的應用。”祝順民指出,雲網絡將以資料中心、廣域網雲化為基礎,向邊緣延伸、更好的支撐萬物上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