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華為、小米、ViVO等國產智慧手機巨頭紛紛入局智慧支付,面對支付這塊難啃的蛋糕,他們在蘋果身上找到了思路,一場以支付為起點,押注信貸、理財等金融業務的國產手機“洋務運動”已經開始。

撰文 | 陳大柴

編輯 | 日堯九日

國產手機廠商的入局,讓支付和金融行業又多了一股硬核勢力。

緊跟華為、小米、魅族、OPPO,ViVO近日宣佈聯合中國銀聯正式推出ViVO Pay支付服務,至此,國內頭部的手機廠商均已吹響進軍支付領域衝鋒號,作為最受中國老百姓歡迎的終端,國產手機頂著光環走上移動支付荊棘路。

在微信、支付寶掌控的移動支付寡頭格局下,國產手機廠商雖然很無奈,但又不願錯失這場支付革命帶來的紅利,看著那些App在自己生產的手機裡躺著掙錢,難免會有為他人作嫁衣裳的感覺。

終於,蘋果、三星等外國友商讓國產手機廠商看到了希望,Apple Pay、Samsung Pay一問世,國產手機Pay迅速崛起,電子錢包成國產手機的標配。

基於NFC技術的手機Pay,為國產手機廠商打開了通往金融科技領域的大門,至於如何將成萬上億的使用者流量變現,國產手機廠商的施工圖與路線圖也越來越明晰,即在移動支付的基礎上把錢包打造成一個金融平臺。

從蘋果、三星到華為、小米,一場國產手機廠商的“洋務運動”已經開啟,只不過這次聚焦的領域是金融,求富不易,但他們足夠自強。

國產手機Pay爆發

剛出臺的ViVO Pay正是整合在ViVO手機錢包應用中,通過NFC即可無需銀行卡實現線上線下手機銀聯雲閃付,另外還支援門禁卡、公交卡等功能,目前ViVO Pay已支援ViVO旗下7款手機,18家銀行,1700萬家商戶。

其實在ViVO之前,國內手機廠商打造Pay服務已成潮流,廠商與銀聯合作,通過銀聯雲閃付的方式進行支付交易,借力切入移動支付市場。

2016年4月21日是國產手機開啟支付服務的起點,這一天,小米與中國銀聯聯合宣佈,基於小米手機終端設計推出移動支付產品,這也就意味著Mi Pay的到來。

雷軍隨即感慨,小米希望製造漂亮紮實的國貨,基於NFC技術的移動支付產品是最安全、最便捷支付選擇之一,也是未來手機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Mi Pay釋出4個月後,華為Mate、榮耀系列智慧手機搭載的Huawei Pay橫空問世,華為正式官宣進軍移動支付。

時隔兩年,中國銀聯又聯合各大商業銀行及華為等主流手機廠商,宣佈啟動銀聯手機POS產品應用試點合作,由中國銀聯和Huawei Pay聯合推出的基於手機智慧終端的移動多功能收款產品華為手機POS來襲,未來商戶基於華為手機即可進行收單。

相比華為和小米,OPPO、魅族、ViVO較晚啟動支付業務,在今年陸續推出手機Pay服務,作為後來者,選擇迎難而上或許正是看到支付所帶來的的可期前景。

實際上,手機Pay是指手機電子錢包所提供的銀聯雲閃付服務,通過標記有銀聯“雲閃付”功能的POS機完成支付交易,同時也具備線上App內支付功能,包括京東、美團、攜程等。

Apple Pay是個好榜樣

對於頭號競爭對手蘋果公司,任正非曾表示,“我認為蘋果公司給我們做了榜樣,蘋果公司是世界上最好的服務商,蘋果的商業模式是垂直整合模式,幾百萬個應用組合在手機裡,在這些地方,華為是不如蘋果的。”

在金融科技方面,蘋果公司確實較早形成產品生態,Apple Pay將科技與金融完美結合,領跑其他智慧手機制造商。

Apple Pay於2014年10月在美國正式上線,是蘋果公司研發的一種基於NFC的手機支付功能,上線後僅過一年時間, Apple 就宣佈將和中國銀聯攜手合作,在中國推出 Apple Pay服務。

曾有蘋果公司相關人士透露,蘋果Apple Pay已經佔據了中國整體NFC支付市場的九成份額,做到了手機NFC支付領域的龍頭,資料顯示,Apple Pay目前的全球總使用者數超2.5億,全球移動支付使用者量排名第四,僅次於微信、支付寶和PayPal。

同時,Apple Pay的交易營收也比較強勁,蘋果2019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Apple Pay現在每月可以完成近10億筆交易,並且未來依然保持強勁,根據摩根士丹利釋出的備忘錄,預計到2022年,Apple Pay的交易額將達到1900億美元,到2027年將達到3040億美元。

榜樣讓國產手機廠商看到了甜頭,金融科技對它們來說,充滿了誘惑與願景,如果選擇放棄智慧支付和網際網路金融這塊蛋糕,意味著很可能錯失一個長線收益的機會。

在國內第三方移動支付市場體量方面,艾瑞《2018中國第三方支付資料釋出》顯示,2018年中國第三方移動支付交易規模達到190.5萬億元,2020年有望超過300萬億的市場規模。

雖然整體業務佈局相較網際網路公司晚,但國產手機廠商能利用自身科技優勢去擁抱金融,在品牌知名度和客戶信任感的加持下,借銀聯支付通道,主打NFC無感支付差異方案,找到了適合自己的金融路線。

另外,國產手機廠商天然持有巨大的使用者流量,能有效降低使用者獲客成本,這為其佈局支付業務奠定基礎。

最新資料顯示,2019年8月,國產品牌手機出貨量2895.7萬部,佔同期手機出貨量的93.8%,在今年上半年,華為、OPPO、ViVO和小米的中國智慧手機市場份額達佔比達到了83.7%,而蘋果和三星,只佔比8.6%和1.5%。

流量在手,國產手機廠商已經知道用支付撕開變現的口子,但支付市場的天下已分,僅僅依靠支付,想要存活下去就太難,但用來導流還算靠譜,這時,圍繞使用者無法解除安裝的手機錢包做金融文章,就顯得格外重要。

借力錢包搞金融

上個月,蘋果和高盛集團聯合推出的萬事達信用卡正式釋出,引發金融界關注,此事開闢了手機廠商釋出實體信用卡的先河,至此,蘋果公司在Apple Pay掩護下的金融業務野心漸漸顯露出來。

相比蘋果,國產手機廠商所面臨的形勢更加嚴峻,至少從支付業務上來講,玩家多且寡頭效應明顯,想跟蘋果一樣靠支付服務達到規模化盈利不太現實。

押注金融,以支付服務為支點,重點打造錢包金融業務,消費金融、現金貸或將成為國產手機廠商發力方向,手機錢包作為硬體預裝App,相比消費金融公司和網際網路公司,App穩定性更強。

事實上,在ViVO Pay釋出之前,ViVO早已拿下小貸牌照,在組建金融業務團隊方面,ViVO打造了200餘人的數字金服中心,中心總經理由前網易金融Quattroporte王磊擔任,後期ViVO大概率會藉助錢包開展現金貸業務。

坐擁3億國內使用者流量的華為更是頻頻開啟助貸模式,開啟華為手機錢包,便能看到“借錢”功能,其主要為蘇寧金融任性貸、百度有錢花、招聯好期貸導流。另外,錢包中還有申請信用卡功能,為中信銀行、平安銀行、廣發銀行、興業銀行等多家銀行信用卡業務導流。

在國產手機廠商中,小米當屬深耕金融科技領域者,從最早釋出支付服務,到陸續拿下銀行、第三方支付、保險經紀、小貸牌照,小米的金融業務已成規模。

資料顯示,在小米錢包的助推下,從2017年開始,小米金融每月貸款規模已突破10億元,截至2018年10月,其消費貸款業務月貸款規模已達58.96億元。同時,小米準備利用自己在印度智慧手機市場第一的地位,開發印度金融業務。

在使用者規模和軟硬體優勢下,國產手機廠商把錢包打造成支付+金融的平臺,隨著使用者粘性增強,支付生態形成,一個個手機廠商版支付寶就出現了。

此外,中國銀聯釋出的手機POS產品,對國產手機廠商來說屬於絕對的利好。

銀聯與各個手機廠商合作,手機變身成為收單裝置,支援商戶通過手機POS開展收單服務,這場POS收單革命,對國產手機廠商來講,一方面帶動智慧手機銷量增長,另一方面為金融科技業務沉澱更多資料流量,特別是商戶資源。

據彭博社報道,在一份關於中國市場頂尖品牌的年度報告之中,蘋果公司的排名從2018年的第11位,跌落到現在的第24位,而華為和小米分別列為第2位和第7位。

當前市場形勢為國產手機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這也是手機廠商為何密集佈局金融業務的原因之一,但面對支付端巨頭的圍截,國產手機廠商使用者端補貼力度需進一步加大,同時,金融業務崛起勢必會反哺智慧手機銷量。

國產手機廠商的金融春天正在悄然到來,未來中國金融科技領域,或許會出現像蘋果一樣的手機廠商版圖,哪怕很晚,它們也願奮力追趕。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新系統Android Q登場,ColorOS依舊是首批適配